首页 理论教育 运用性别分析领域深化和扩展马克思主义

运用性别分析领域深化和扩展马克思主义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起到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的作用。指出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相互依赖,共同构成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妇女之所以受压迫,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父权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结合。鉴于此,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无疑从性别分析领域开阔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运用性别分析领域深化和扩展马克思主义_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梳理·观点评析·殊异甄析

在分析资本主义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时,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过于强调经济和阶级因素,对于这种传统的分析领域,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进行了扩展和补充,立足于女性这一社会性别群体特有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因素对女性压迫的作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起到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的作用。

根据本文第三章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建构中所介绍的,莉莎·沃格尔是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从马克思的经济范畴,根据社会再生产的理论框架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女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女权主义的理论基石,对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女性解放问题的指导意义。

朱丽叶·米切尔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过于强调经济因素和阶级因素的缺陷中走出来,指出妇女被压迫问题不能仅仅从经济状况来认识,而必须根据生产、生育、性关系和儿童的社会化四类结构来分析。女性遭受的压迫是非唯物主义的父权制和唯物主义的资本主义共同作用的结果,将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与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分离开来,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女性的受压迫地位,同时也强调非物质结构的父权制对女性压迫的重要作用。

海蒂·哈特曼更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结合的二元制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相互依赖,共同构成妇女受压迫的原因。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互动的结果——性别分工,则是女性处于被压迫地位的根源。

艾里斯·扬用女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心范畴——性别分工范畴取代经典马克思主义中的阶级范畴,认为资本主义就是父权制的,二者本质上是一体的。是资本主义父权制构成对女性的剥削和压迫。妇女之所以受压迫,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父权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结合。

南希·哈特索克指出,“女性生活经历如同马克思讲的无产阶级的生活经历一样……使我们有一个观察男人至上的特别有利的优势,这种优势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基础,用来构筑对构成资本主义父权制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意识的有利批判……就像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理解整个世界并使之经历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一样,女权主义学者的立场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进入物质世界,并在认识论的层面上更好地理解为何父权制度和意识形态采取这些荒谬的、极端的形式,可以理解理论和实践如何能被更具解放性的方向再次引导。”[36]

以上种种观点,不管是一元制理论还是二元制理论,不管是四类结构还是资本主义父权制,不管是性别分工范畴还是阶级范畴,都是对传统的分析领域的扩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化。因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和战斗的年代,阶级压迫问题要远比女性解放问题更残酷、更迫切和需要解决,相比之下,女性问题则表现得没那么突出和严重,也就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但是随着时代背景的转换,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如果我们仍然只是从阶级斗争这一种角度去分析女性受压迫问题,只争取女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解放是不足的。鉴于此,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无疑从性别分析领域开阔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是建立在批判基础上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内在价值进行提炼、阐释和发展,是一个开辟新领域、创造新理论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造性。能够从不同切入点关注女性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前沿问题,无疑有助于在社会新形势下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和创新点。

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发展是动态的、矛盾发展的,一直以来勇于自我反思并且能够对传统进行质疑,通过开放性的多元的讨论形式,不断地对其自身所在的社会和文化话语的认识,令它的理论发展具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因为当代的中国女权主义理论主要是源于国外的女权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所以,中国的女权主义应该吸取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的经验和教训,从他们面临的问题中反思中国女权主义面临的问题和情况,吸取有利因素,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语境下的女权主义理论发展道路。

【注释】

[1][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艾晓明等译.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7.

[2]Alison M.Jaggar:Feminist Politics and Human Nature,The Harvester Press,New Jersey.1983.p308.

[3]Alison M.Jaggar:Feminist Politics and Human Nature,The Harvester Press,New Jersey.1983.p317.

[4][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艾晓明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6.

[5][德]E·M·温德尔.女性王义神学景观[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95:30.

[6][美]罗斯玛丽·海纳西.概念的设定.曾茗译.钟雪萍、劳拉罗斯克主编.越界的挑战:跨学科女性主义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3.

[7][澳]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M].杨善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90.

[8][美]凯瑟琳·凯勒.走向后父权制的后现代精神.[美]大卫·蕾·格里芬编.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06.

[9][美]罗斯玛丽·海纳西.概念的设定.曾茗译.钟雪萍、劳拉罗斯克主编.越界的挑战:跨学科女性主义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7.

[10][美]艾利斯·扬.超越不幸的婚姻——对二元制理论的批判.王昌滨译.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93.

[11][美]罗斯玛丽·海纳西.概念的设定.曾茗译.钟雪萍、劳拉罗斯克主编.越界的挑战:跨学科女性主义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1.

[12][美]艾利斯·扬.超越不幸的婚姻——对二元制理论的批判.王昌滨译.载于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M].北京:三联书店,1997:92.

[13]盖尔·卢宾.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王政等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择[M].北京:三联书店,1998:27.

[14][美]J·K·吉布森-格雷汉姆.资本主义的终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7.

[15][美]马莎·E·希门尼斯.马克思的方法论与女性主义[J].周守吾摘译.国外理论动态,2005(10):28.

[16]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艾晓明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7.

[17][英]I·梅扎罗斯.超越资本——关于一种过渡理论[M].上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66.

[18]Martha E.Gimenez,“Capitalism and Oppression of Women:Marx Revisited”,in Science and Society,vol.69,no.1(January 2005),p29.

[19]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艾晓明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3.

[20][美]凯瑟琳·凯勒.走向后父权制的后现代精神[M].杨善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88.

[21][美]艾利斯·扬.超越不幸的婚姻——对二元制理论的批判.王昌滨译.载于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M].北京:三联书店,1997:95.

[22][美]特丽莎·德·劳里提斯.社会性别机制.[美]佩吉·麦克拉肯主编:女权主义理论读本[M].艾晓明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8.

[23]刘建军.女权社会主义.段忠桥主编.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29..

[24]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51.

[25]Lise Vogel:Marxism and the Oppression of Women Toward a Unitary Theory,1983.p69.

[26]转引自约瑟芬·多诺万.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M].赵玉春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16.

[27]Marilyn Jacoby Boxer,Foreword by Catharine R.Stimp-son.When Women Ask the Questions:Creation Women's Studies in America[M].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andon,1999.p105.

[28]Alison M.Jaggar:Feminist Politics and Human Nature.The Harvester Press,New Jersey.1983,p307.

[29]朱丽叶·米切尔.“妇女:最漫长的革命”.载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8.

[30]朱丽叶·米切尔.“妇女:最漫长的革命”.载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31.

[31]Heidi I.Hartmann,“The Unhappy Marriage of Marxism and Feminism:Towards a More Progressive Union,”in Lydia Sargeant(ed),Women and Revolution:a Discussion of the Unhappy Marriage of Marxism and Feminism,Monteeal:Black Rose Books,1981,pp.2-3.

[32]Heidi I.Hartmann,“The Unhappy Marriage of Marxism and Feminism:Towards a More Progressive Union,”in Lydia Sargeant(ed),Women and Revolution:a Discussion of the Unhappy Marriage of Marxism and Feminism,Monteeal:Black Rose Books,1981,pp.5.

[33][美]凯瑟琳·A·麦金农.迈向女权主义的国家理论[M].曲广娣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6-7.

[34][美]凯瑟琳·A·麦金农.迈向女权主义的国家理论[M].曲广娣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118.

[35]王宏维.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性别视域中的演进与拓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8):92.

[36]Nancy Hartsock,Money,Sex,and Power:Toward a Femin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86,p 2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