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研成就与特色

科研成就与特色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 红帮科研活动(一)科研成就一个服装行业帮口的兴盛,其背后必然伴随着服装文化的兴盛。红帮人注意积累实践经验并转化为理论。(二)科研特色由于参与的人数多、时间久、成果多,红帮的服装研究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主要特色如下:1.接地气、重应用图3-1 《服装省料裁配法》红帮人的服装科技与文化研究尤为突出。成了具有良好西服文化素养的红帮人的责任。
科研成就与特色_红帮文化通论

第三章 红帮科研活动

(一)科研成就

一个服装行业帮口的兴盛,其背后必然伴随着服装文化的兴盛。红帮人注意积累实践经验并转化为理论。

从20世纪30年代初,一代宗师顾天云写出《西服裁剪指南》之后,红帮人对服装科技和服装文化的研究形成了优良传统,参与人数多、时间久、成果多,可谓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是其他行业帮口无法企及的。

红帮人的服装科研活动与成果从表3-1中可略见一斑。

表3-1 红帮科研活动与成果简表

注:本部分以季学源等主编:《红帮裁缝评传》,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为主要依据统计。

石成玉、王庭淼、唐中华、邬金宝、杨鹏云、陈明栋、谢兆甫等拥有1~3种专著的就更多了。

凡此种种,无不表明,红帮已不再是一个只会实干、只求实功实利的民间自发的初级流派,而是一个有学术理论支持的,有科学指导思想的,名师辈出、名店林立、著名产品不断涌现的,在全国服装行业中独领风骚、引领中国服装艺术潮流的主导性流派。

(二)科研特色

由于参与的人数多、时间久、成果多,红帮的服装研究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主要特色如下:

1.接地气、重应用

图3-1 《服装省料裁配法》

红帮人的服装科技与文化研究尤为突出。他们始终脚踏实地,一切均从中国服装变革的实际出发,适时从服装业的实践中发现课题,不管是王庆和的《服装省料裁配法》(见图3-1),还是戴永甫的《怎样学习裁剪》(见图3-2)、江继明的《怎样划线,款式变化》和包昌法的《服装省料法》(见图3-3)等,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业待兴、各行各业厉行增产节约运动中编撰出来的,因而为广大群众热忱欢迎。

王庆和的《服装省料裁配法》,1958年2月出版,其编书出版的宗旨就是为了节约棉布,力求符合经济实用、省料、美观的原则。

20世纪50年代,在当时的服装生产合作社里,为了节约凭票购买的计划布料,戴永甫率先研究制作了一种小巧玲珑的圆形“衣料计算盘”。这是用两块大小不一的硬纸板制成的圆盘,圆弧周围都有刻度标明尺码,轻轻一转,就可以查出各种款式和规格的服装用料。经生产工人和绸布店营业员使用,一致认为方便可靠,减少时间,节省排料。他编写出版了《怎样学习裁剪》。

图3-2 《怎样学习裁剪》

图3-3 《服装省料法》

包昌法1954年出版的《服装省料法》主要介绍了紧密排料、套裁开片、各种款式的省料新装以及改革服装结构的途径和修补旧衣的艺术等。内容浅显易懂,发行了100多万册。

江继明的《怎样划线,款式变化》一书再版了16次,印数达150万册。这些数字充分表明,这些通俗读物,在科普中发挥了广泛而巨大的作用,因而曾获得多项科研奖项。

王圭章1951年编写的《童装典范》作为“景华函授学院裁剪系童装科”讲义,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员介绍男女童装的制作以及各种款式及其裁剪图。

20世纪80年代,社会上出现西服热,如何正确引导这股热潮,西装怎么穿?成了具有良好西服文化素养的红帮人的责任。“裁缝状元”陆成法连续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介绍西服流行趋势以及西服的穿法与选择等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

2.产学研紧密结合

在服装行业中,自觉地把产业、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之一体化,是具有开创性的。

红帮人自觉地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广泛地运用于职业教育,而科研活动始终是和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所以他们自筹经费,自办职业技校,自拟办学章程,自创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自编专业教材,自任专业教师,为红帮事业培养大批继承者,而且已见显著成效,不但数量相当大的接班人队伍先后在全国各地培养出来了,而且还培养出了多种多样的高级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

顾天云、王庆和、陈宗瑜、戴永甫、陈明栋、包昌法、陈星法、江继明等都曾在自己所在的省、市参与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传授给下一代传人。

1947年5月,在上海市西服商业同业公会倡导下,由荣昌祥呢绒西服号的王宏卿、“汇丰号”的王继陶、“宏泰号”的顾天云等30余位红帮名流发起,筹建“上海市私立西服业工艺职业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西服职业技校。顾天云被聘为校长,他也直接参加授课。

图3-4 《缝纫机的使用与维修》(1954年)

我国第一部现代服装专著《西服裁剪指南》编著者顾天云先生,以此为教材,在上海市西服同业公会先后创办的夜校、培训班、上海裁剪学院、上海西服工艺技校授课,谆谆教导学生:“我国服装业必须精益求精,使所出品能轶出欧美之上……藉出品精良,而争压国际市场”。

戴永甫在20世纪50年代曾开设“永甫服装裁剪专修班”,自己编写的《缝纫机的使用与维修》(见图3-4)就在专修班上使用。

《服装裁剪新法——D式裁剪》先后发行数百万册。戴永甫先后以此书为教材,通过各种渠道,加以传播,举办过数10期讲习班,传授他的D式裁剪新法,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达数万人。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培养了数万名服装业新人。从开始研究服装裁剪技术到D式裁剪开创性成果的取得,戴永甫一直将教学作为与科研紧密相连的重要工作,一方面教学相长,在教学中可以不断促进、完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以教育兴业,只有传授研究成果,将之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科研的价值,促进本业的发展。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D式裁剪学习班的辉煌时期,培养了众多学生,如同江继明、柴建明一样,他们得到戴老师的悉心指导、热心关怀与鼓舞。这些学生遍布于服装行业的各个岗位,后来大多担任本单位的技术骨干,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服装业的振兴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

包昌法的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是以教书育人为宗旨的。《服装学概论》、《服装学导论》的“绪论”和“前言”都说得非常明白:“《服装学导论》是服装学的基础教材。”“现代服装教学,已经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师傅带徒弟的个体传授技艺方式和只讲穿针引线、缝缝烫烫的手工艺内容。”“我们的培养目标也必须是会设计、懂技术、能管理、善经营的并具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的服装专业人才。”

谢兆甫从1954年开始,坚持办“谢兆甫裁剪缝纫传授所”达40年之久,自编《精制男女西装工艺》等服装教材,学员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他的学生毛洪鑫、董祝琴忠实继承老师的事业,在宁波创办洪艺服装学校已经10多年,培养服装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至改革开放以后,红帮的这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全国和红帮故乡都得到大规模、高层次的发扬和创新。

红都服装公司第三任经理王庭淼继承了红帮人重视科研、培养新人的作风。在他的带领下,先后编写了《男裤标样试定试行规范》、《西服缝制要诀》等著作,结合基本原理、自己的经验和新的规范,编写职工学习和培训教材,使“红都”始终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综合水平。

图3-5 《男女单服单号裁剪排料图录册》
(宁波服装博物馆藏)

天津王庆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编写《男女单服单号裁剪排料图录册》(见图3-5),书的重点内容为男女各式单服单号西裤单号排料图,并附有男女单服上衣、西裤、平裤的规格尺寸和用料说明。他多次去文化馆等场所讲课,将红帮服装的裁剪技术传给天津的弟子。

各地红帮高手很多后来都成为所在城市服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顾问。李尧章为上海服装研究所所长,陈康标为上海服饰学会西服专家委员会主任;杨鹏云任职于浙江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全省的服装辅导工作;还有哈尔滨的陈宗瑜、北京的石成玉、西宁的陈星法等。

红帮第六代传人江继明(见图3-6),40年来,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学岗位,尝试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人。即使是在服装鞋帽公司工作期间,他也经常为下属服装企业和社会服装爱好者进行培训,培养了许多业务骨干。2002年,他返聘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把自己生平所学传授给更多的人,“让学生不再靠偷学成才”。

图3-6 红帮裁缝第六代传人江继明

台北格兰(GERAN)西服公司创意总监陈和平先生也非常注重服装知识的传播工作。他自接手“格兰”以来,致力于研究世界男装潮流以及西装美学的文字数据,研究心得从早期薄薄的一张纸,到一本册子,然后是电子书,到出版西装研究的书籍《西装穿着100问》。业余时间,他还在大学担任讲师,讲授西服发展的历史、西服款式的选择、服饰搭配艺术、西服穿着礼仪等,从美学的角度提升人们穿衣的美感。2004年,在“台湾辅仁大学”流行设计经营系担任国际西服礼仪客座讲师,同年还在“台湾西服同业总会”举办的“西服技术研习营”里担任讲师;2006年,在广州华南技术学院服装设计系担任客座教授。他还是《富豪人生》、《世界腕表精品情报》等杂志时尚专栏作家,为其撰写服饰鉴赏文章,并不定期地举办“高级西服面料鉴赏会”,指导人们鉴赏高级布料,品味手工定制西服的妙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