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深度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策与建议

重庆深度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策与建议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新丝路”经济带战略一经提出,沿线各省区市闻风而动,积极谋划,力图抢占先机,拔得头筹。二是编制《重庆加快建设“新丝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实施方案》。把重庆深度融入“新丝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纳入国家“丝绸之路大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与政策。
重庆深度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策与建议_决策咨询报告精选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四国时指出:要以创新的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新丝路”经济带)建设,将重构世界经济版图,开创我国对外开放与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沿线国家发展与繁荣。重庆必须抓住国家实施“新丝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机遇,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深度融入“新丝路”经济带,努力把重庆打造成“新丝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在实现国家战略意图的同时,谱写重庆科学发展的新篇章。这是重庆的使命,也是重庆的责任

一、重庆在“新丝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战略定位

“新丝路”经济带在我国境内主要涉及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西部9个省区市。国家“新丝路”经济带战略一经提出,沿线各省区市闻风而动,积极谋划,力图抢占先机,拔得头筹。新的一轮区域竞争狼烟四起、愈演愈烈。定位决定地位。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重庆要抢占先机,谋利发展,必须在深刻认识市情的基础上,把重庆的发展放在国家向东向西开放的纵横坐标中,找准优劣势,科学定位,明确角色、承担职责、发挥作用。

1.重庆在“新丝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独特优势

一是“一城融三方”的区位优势。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位于长江上游,在国家“两带一路”新的战略构架中,重庆向西北,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成为欧亚大通道的战略起点;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贯通长江经济带,成为“两路”经济带连接枢纽;向西南通过云南和滇缅公路直达中印孟缅经济走廊,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因此,重庆在国家“两带一路”战略中,具有“牵动三方、联动东西、带动南北”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枢纽地位。

二是“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重庆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航运中心;“渝新欧”“五定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既串联中国西部内陆各省区,又能贯穿欧亚6个国家;依托江北国际机场、万州五桥机场和众多的国际国内航线,使重庆有望成为中西部地区的航空枢纽。内外交通网络的无缝对接,彰显出重庆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城市巨大的优势和地位。

三是雄厚且增长潜力巨大的产业基础。直辖以来,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GDP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工业总产值、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服务贸易等主要经济指标稳居中西部第一。22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食品、能源、物流、旅游等产业发展稳健,医药、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大数据产业链加速成长,旅游、文化、电子商务、离岸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亮点纷呈。重庆产业优势和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有利于重庆成为“新丝路”经济带区域产业高地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

四是得天独厚的“政策洼地”。作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首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省市,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因此,重庆将成为国家多重优惠政策密集的“政策洼地”,有利于重庆发展环境的持续改善与优化,从而促进资源要素的集聚,使重庆成为“新丝路”经济带和新的一轮西部大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重庆的战略定位

根据重庆的比较优势,结合国家“新丝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意图,重庆在“新丝路”经济带建设中,应该居于战略节点地位,发挥战略支点作用。重庆在“新丝路”经济带建设中,要承担起“战略支点”的历史使命,必须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新丝路”经济带的黄金通道、区域开放高地的战略平台、金融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与产业合作示范基地、欧亚人文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二、重庆深度融入“新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快研究和编制《重庆建设“新丝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抓住国家向东向西开放新战略启动和“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有利时机,以全球化的宏大视野和创新思维,把重庆发展融入国家战略。

一是加快启动《重庆建设“新丝路”经济带战略支点总体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把《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纳入重庆市“十三五”总体规划之中。建议由市发改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高校专家学者,对“新丝路”经济带建设成员国的国情、经贸、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及国内相关省市的省情市情以及在“新丝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新定位和新举措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体规划》要分析重庆建设“新丝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比较优势、指导思想、总体定位、目标和任务。

二是编制《重庆加快建设“新丝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实施方案》。把《总体规划》细化和具体化,明确重庆建设“新丝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具体措施。《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要突出战略定位,明确发展导向,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分工新格局。

2.争取国家出台支持重庆建设“新丝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四大“黄金政策”

目前,国家层面建设“新丝路”经济带的政策尚未出台。重庆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国家出台支持重庆建设“新丝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政策。

一是争取把《重庆建设“新丝路”经济带战略支点总体规划》挤进国家“新丝路”经济带建设的总体战略的盘子。把重庆深度融入“新丝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纳入国家“丝绸之路大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与政策。

二是争取把“渝新欧”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使“渝新欧”成为重庆深度融入“新丝路”经济带的战略大通道,成为重庆建设“新丝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战略平台。

三是争取国家设立“‘新丝路’经济带(重庆)自由贸易区”。使重庆能够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独特的贸易、关税、金融等政策,吸引“新丝路”经济带,特别是中亚地区产业、资金、人才等资源和生产要素。

四是争取国家在重庆建立“中国—中亚经济合作示范园区”。举办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商品博览会、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层论坛、工商峰会等,着力打造重庆建设“新丝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名片,提升重庆在“新丝路”经济带的影响力。

3.打造面向中亚五国的“三大基地”

在“新丝路”经济带中,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是中国通往欧洲的战略走廊。因此,重庆必须着力打造面向中亚五国的“三大基地”。

一是打造面向中亚五国的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基地。重庆具有较为齐全的产业结构体系,在现代农业、新能源、材料加工、笔记本电脑、汽摩、信息产业、轻工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与中亚五国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发挥重庆产业优势,打造“新丝路”经济带产业合作示范基地。

二是打造面向中亚五国的现代产业集群高地。加快形成与“新丝路”经济带相关国家和地区产业功能互补的产业集群,不断提升重庆的产业竞争力,着力培育计算机、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软件与服务外包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轨道交通、风能发电、智能仪器仪表、集成电路、智能电视、机器人、环保装备等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新丝路”经济带现代产业集群高地。

三是打造面向中亚五国的加工贸易生产基地。加快公路、铁路、民航、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货物、技术、劳动力、信息、资金、文化等要素市场培育,鼓励和支持重庆能源骨干企业参与中亚地区的资源勘探开发,支持重庆装备制造、日用消费品企业面向中亚地区投资和出口产品,建设面向欧亚市场的加工贸易生产基地。

4.构建重庆深度融入“新丝路”经济带的三大新机制

一是构建“新丝路”经济带省市区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协调通道资源开发利用,制订“渝新欧”铁路最优综合利用方案,构建“新丝路”经济带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沿线省市政府的协调,制订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沿线各省市互补合作、联动发展。

二是构建“新丝路”经济带各国政府间合作对话机制。坚持“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原则,构建重庆与“新丝路”经济带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广泛开展重庆与“新丝路”经济带各国的经贸、科技、文化、能源、交通、教育、安全等各类事务的协调和交流与合作。

三是构建区域竞合新机制。树立新的竞合观念,坚持在开放中竞争,在竞争中融入,在融入中发展。创新区域合作模式,通过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新丝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彰显重庆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极核效应。

作 者:崔如波 重庆行政学院教授

钟德友 重庆行政学院教授

冶英豪 重庆行政学院硕士

张月芳 重庆行政学院硕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