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缩减福利国家的政府支出

缩减福利国家的政府支出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战后英国调整福利津贴水平是随着收入水平和物价的变化中较高的一项为调整基本依据的,这就使战后的各项津贴处于持续上升状态,导致福利支出费用的上涨。1982年英国的社会保障法对福利费用的上涨做出规定,只根据物价的变动来调节养老金及其他福利津贴水平,使英国的福利支出水平下降。从福利国家的政策选择上来看,英国的福利体制改革使原来的“普遍性原则”改为“选择性原则”,使原来的家庭津贴制度涵盖所有低于标准的家庭。
缩减福利国家的政府支出_福利国家模式变迁的历史比较研究

由于传统福利国家在福利危机时遭遇的最大的困境是过多财政支出导致的赤字危机所带来的抨击,另外,国家对收入的再分配影响了企业资本增长以及企业的竞争力,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副作用。传统福利国家模式建立之时,福利政策的筹资主体主要是政府、雇主以及雇员。由于福利国家大多通过高税收进行福利资金筹集,然后再通过福利政策进行福利的社会再分配,国家在传统福利供给中处于主要的供给地位,无论在资金给付中,还是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都承担较大的供给责任。传统福利国家模式中政府作为福利供给主体过度集中,无法应对人们多样的福利需求,并且福利负担的沉重导致政府在福利供给方面出现无效率的政府失灵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福利水平的日益提高,覆盖面加大,福利项目的增多等原因共同导致政府在福利供给中不堪重负。

福利国家模式变革的过程中,缩减了福利国家的政府支出。其实质是进一步调整福利国家制度中各责任主体间的责权关系,减少福利支出中的政府责任,增加个人在福利供给中的积极因素,以此来解决传统福利国家的社会问题,减少负面影响。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福利供给不能单纯依赖政府包办,更不能单纯的依赖市场,从社会福利的供给主体来看,福利市场的建立,强调福利主体的多元性,单靠国家政府不能完全解决整个社会的福利问题。因此,福利国家不能过度的依赖政府作为主体向社会提供福利,社会其他部门在福利的供给中也应该起到积极的供给作用,这使福利国家的供给主体逐渐转向福利社会的供给主体。

从各国具体的具体改革策略上来看,福利国家模式在改革过程中通过降低福利国家的项目内容的标准,减少政府用于福利制度的支出。以英国为例,英国保守党上台后,减少了失业津贴的给付标准。由于较高的疾病预防失业津贴标准水平导致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消极作用越发明显,不仅造成了社会成员对失业津贴的依赖,还减少了其寻找工作的经济活力。1982年起,保守党取消了原来与收入相联系的失业津贴,使其成为应纳税津贴。由于战后英国调整福利津贴水平是随着收入水平和物价的变化中较高的一项为调整基本依据的,这就使战后的各项津贴处于持续上升状态,导致福利支出费用的上涨。1982年英国的社会保障法对福利费用的上涨做出规定,只根据物价的变动来调节养老金及其他福利津贴水平,使英国的福利支出水平下降。从福利国家的政策选择上来看,英国的福利体制改革使原来的“普遍性原则”改为“选择性原则”,使原来的家庭津贴制度涵盖所有低于标准的家庭。改革后,只针对有子女的或者丧失工作能力的家庭。甚至是只有低收入的家庭才可以申请产妇津贴。德国在1992年改革的养老保险法,养老保险津贴标准的增加与净收入的增长挂钩,而过去是以毛收入的增长相挂钩,通过养老金调节机制的转变用以减少养老金支出水平。在法国80年代的福利制度改革中,努力缩小公民的基本津贴,使津贴逐渐向保险方面靠拢,1985年国家通过改革家庭补贴法令,规定家庭津贴仅向三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发放,用家庭支持来代替过去的孤儿补贴,向全部孤儿发放,用以减少政府支出。在瑞典,1989年,健康保险津贴的发放由每两周发放改为每月发放,从1991年开始,对健康保险津贴实行实质性的缩减,降低津贴标准,增加领取津贴的等待期;从1993年起降低失业保险的津贴,从原工资的90%下降到原工资的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