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恩格斯在编辑出版《资本论》第2、3卷的过程中,不仅捍卫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而且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发展的征兆。其次,恩格斯在驳斥洛里亚等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时捍卫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但是,马克思这时已经注意到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必将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重要影响。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的经济理论_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

恩格斯在编辑出版《资本论》第2、3卷的过程中,不仅捍卫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而且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发展的征兆。

首先,恩格斯驳斥了洛贝尔图斯对马克思的诽谤。洛贝尔图斯是德国庸俗经济学家,他说什么他在四十年代就已经说明了资本家的剩余价值从那里产生的,“马克思剽窃了我,而没有提到我的名字”。这种谎言起初只是个别人在暗中散布,马克思虽有所闻,但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而未加理会。马克思逝世后,这些人便无所顾忌地在报刊上大加宣扬,使这种谎言“在德国,英国甚至美国流传开来”,“促成了对洛贝尔图斯的崇拜。主要是一些非共产主义者想把一个也是非共产主义者的人抬出来同马克思分庭抗礼”[23]。那末,洛贝尔图斯是怎样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呢?他把地租和利润之和称为“租”,这个“租”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于工资所受到的价值扣除,换句话说,由于工资仅仅构成产品价值的一部分”[24]。可见,所谓洛贝尔图斯的“新发现”只不过是认识到“租”是工人无酬劳动创造的。但是,这早就不是什么新见解了,在他之前许多年,斯密和李嘉图就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研究和论述过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洛贝尔图斯及其追随者们进行的诽谤只能说明他们多么无知。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二卷序言中,扼要地说明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他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完成的革命变革。马克思创立的经济理论远远高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所能达到的水平,更是洛贝尔图斯所无法比拟的。

其次,恩格斯在驳斥洛里亚等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时捍卫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阐明了价值向生产价格、剩余价值向平均利润的转化,从而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这个资本主义现实之间的“矛盾”。《资本论》第三卷出版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却说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资本论》第三卷同第一卷是矛盾的,妄图利用这个“矛盾”推翻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如意大利庸俗经济学代表人物阿基尔·洛里亚在马克思逝世不久,便说什么马克思的理论同事实相矛盾,因为资本家的利润并不取决于他使用的可变资本而取决于总资本,并且还说,马克思不可能解决价值规律同平均利润率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经常拿第二卷来威胁自己的反对者,但这第二卷始终没有出版,这第二卷很可能是马克思在拿不出科学论据时使用的一种诡计”[25]。《资本论》第二、第三卷出版了。这个事实粉碎了洛里亚的谎言。但是,他不仅不承认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还于1895年2月著文说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否定了劳动价值论,是“重大的理论上的破产”,是“科学上的自杀行为”。此外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如施米特·康拉德、威纳尔·桑巴特,虽然对马克思体系的轮廓作了大体上成功的描述,或者写了关于第三卷的精辟论文,可是,他们却提出了一个完全错误的看法。桑巴特认为,价值“不是经验上的事实,而是思想上、逻辑上的事实”,施米特则“把价值规律叫作为说明实际交换过程而提出的科学假说”,宣称资本主义生产形式内的价值规律是“理论上必要的虚构。”[26]

为了驳斥洛里亚等人的谬论,恩格斯于1895年写了《价值规律和利润率》一文。这篇论文在恩格斯逝世不久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报《新时代》上。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依据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发展史的确切材料,明确指出:“马克思的价值规律,从开始出现把产品转化为商品的那种交换时起,直至公元十五世纪止这个时间内,在经济上是普遍适用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之前,“价值规律已经在长达五千年至七千年的时期内起支配作用”[27]。恩格斯还分析了价值规律同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历史联系。他说:“这里所涉及的,不仅是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历史过程和对这个过程加以说明的思想反映,是对这个过程的内部联系的逻辑研究。”[28]恩格斯十分具体地考察了随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及形成平均利润率的历史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史上,商人资本是先于产业资本而出现的。十四世纪和十五世纪,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经营海外贸易的商人公会按照互相商定的价格出售商品。“在这里,我们第一次遇到了利润和利润率。而且是商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力图使这个利润率对所有参加者都均等。”[29]以后,出现了产业资本。工场手工业,特别是大工业的发展,使商品生产费用大大降低了,排挤了小商品生产,征服了国内市场,清除了阻碍资本在各生产部门间转移的障碍,使不同商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为一个一般的利润率。“这样,对整个交换来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就大致完成了。这种转化是在当事人的意识或意图之外,依照客观规律进行的。”[30]

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商品交换及商品生产的整个发展史所作的考察,确凿地证明了价值规律的客观性,证明了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及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从而彻底地驳斥了所谓“价值是必要的虚构”,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否定了他的劳动价值理论等谬论。

最后,恩格斯在《资本论》增补的关于交易所的提纲中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发展的征兆。

在马克思写作的《资本论》第三卷手稿的60年代,自由竞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统治地位。这时资本主义信用制度还不发达,交易所还以经营国债券为主要业务,在资本主义体系中还是一个次要因素,生产领域中股份公司也为数不多。但是,马克思这时已经注意到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必将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重要影响。在第三卷手稿中,马克思研究了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他指出:“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在信用制度基础上,出现了股份公司这种区别于个别资本的资本形式,“它在一定部门中造成了垄断,因而要求国家的干涉。”[31]马克思指出:信用制度,一方面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转到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

恩格斯生活的最后几年,正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的时期,帝国主义阶段的基本特征正在逐渐显露。恩格斯在1878年写的《反杜林论》、《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等著作中,曾程度不同地分析过在资本主义垄断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资本主义信用、股份公司以及卡特尔托拉斯垄断组织形式等问题。在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三卷的过程中,他更感到需要“根据1895年的事态对1865年写成的原文作个别较为重要的补充”[32]。为此,恩格斯于1895年5月拟了《交易所》一文的提纲。恩格斯指出:“自马克思写了上面这些话以来,大家知道,一些新的工业企业的形式发展起来了。这些形式代表着股份公司的二次方和三次方。”[33]这种企业形式就是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一些生产部门的大工业家联合成一个卡特尔;在个别场合,还成立国际卡特尔;而在有些部门,还形成了垄断全部生产的大股份公司。因此,恩格斯说:“历来受人称赞的自由竞争已经日暮途穷,必然要自行宣告明显的可耻破产”[34]。不仅工业部门如此,在商业、银行、农业以及国外投资等领域,个别资本都在很大程度上被以股份分司的形式联合起来的垄断所排挤。“然后是开拓殖民地。现在,它纯粹是交易所的附属品。”[35]总之,19世纪最后30年的变化说明,“交易所的作用大大增加了,并且还在不断增加。这种变化在其进一步的发展中还有一种趋势,要把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在内的全部生产,包括交通工具和交换职能在内的全部流通,都集中在交易所经纪人手里,这样,交易所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最突出的代表。”[36]显然,恩格斯这里所说的交易所已不再是从前那种经营债券买卖的交易所了。他分析的是以交易所这种信用制度为媒介而形成的垄断组织,即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出现的卡特尔、托拉斯。当时,恩格斯还没有明确地把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但是,他已预见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一种趋势”,即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时期已经“日暮途穷”,而以“交易所’为代表的垄断组织将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最突出的代表”。1891年,恩格斯在批判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时,曾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说:“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末,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37]列宁说:“这里抓住了对现代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理论评价中最主要的东西,即资本主义转化为垄断资本主义。”[38]在《交易所》这篇提纲中,恩格斯不可能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但其中已经指出了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主要特征。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