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朗州贬官刘禹锡

朗州贬官刘禹锡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朗州贬官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他前后在湖南生活10个年头,创作诗文近200篇。刘禹锡到朗州后创作了一组咏物寓言诗《聚蚊谣》、《百舌吟》、《飞鸢操》、《鹈鳺吟》、《白鹰》等,借动物形象讽刺政敌,表达了他坚持革新绝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刘禹锡虽贬谪朗州,但他豁达乐观,心情豪放自喜。常德桃花源鸡鸣峪口有刘禹锡草堂,芭草屋顶,土墙玄柱,简窗陋室,面阔15米,进深5米,塑刘禹锡像,并附诗文碑刻数块,以资纪念。
朗州贬官刘禹锡_乡土湖南

朗州贬官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公元793年成进士。以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公元805年被贬为朗州(今常德)司马。公元814年,被召回京师,旋又贬为连州刺史。后又历任夔州与和州刺史、礼部郎中、集贤殿学士、苏州刺史等职。公元836年,迁太子宾客,故世称刘宾客。他前后在湖南生活10个年头,创作诗文近200篇。[1]

公元805年,刘禹锡前往朗州途经洞庭湖时作《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将湖面开阔静谧的景象和自己的主观想象有机融合,给人以静态美,尤其是“白银盘里一青螺”更是想象丰富而生动。刘禹锡以湘妃祠为题材,创作了两首词《潇湘神》:“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词作以露中芳草比英魂愁容,刻意新巧。

刘禹锡到朗州后创作了一组咏物寓言诗《聚蚊谣》、《百舌吟》、《飞鸢操》、《鹈鳺吟》、《白鹰》等,借动物形象讽刺政敌,表达了他坚持革新绝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如《聚蚊谣》:“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华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诗人将宦官、贵族、官僚、藩镇联合成的豪族集团喻为群蚊,它们在黑暗中嗡嗡叫,吸人鲜血,虽暂时猖獗,但待到秋日必将灭亡。诗用民歌体,自然流畅,通俗易懂。

刘禹锡虽贬谪朗州,但他豁达乐观,心情豪放自喜。如《秋词》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该诗体现了作者奋发向上、激越开朗的精神。又如《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写景状人,形象和谐鲜明。“山上层层桃李花”,画面浓丽,生机勃勃,与女子银钏金钗的美丽服饰协调一致,又与男子烧山春耕、满溢活力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富有湘西山地少数民族生活特色的风俗画面,仿佛今天湘西的苗侗山寨。“银钏金钗”、“长刀短笠”,又句中自对,读来顿挫铿锵,富有韵律美。[2]

刘禹锡借用武陵地区的山歌形式,创作了《采菱行》、《竞渡曲》、《桃源行》诸诗,很有特色。《采菱行》:“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缘岸扣舷归。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该诗以武陵青年女子采菱为题材,用民歌形式反映了她们紧张而欢乐的劳动生活,表现了她们勤劳的优良品德,并抒发自己被贬的愤懑心情。[3]

刘禹锡散文以论见长,他在朗州期间除写作了《秋声赋》和《砥石赋》等情调高亢、寄意深远的散文外,还创作了《天论》等哲学著作。他在《天论》中指出,天是有形中最大的,人是动物中最聪明的。天的功能人类固然不能胜任,而人类的功能天也有所不能胜任。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之所以无穷无尽,就在于“交相胜而已,还相用而已”,就是说天人之间是既互相取胜,又互相利用的。人之所以能够胜天,就在于天有其自然法则,可以为人所认识和利用。

常德桃花源鸡鸣峪口有刘禹锡草堂,芭草屋顶,土墙玄柱,简窗陋室,面阔15米,进深5米,塑刘禹锡像,并附诗文碑刻数块,以资纪念。

【注释】

[1]廖承良,毛炳文,陈书良.湖南文学史·古代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87.

[2]曹余章.历代文学名篇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261.

[3]廖承良,毛炳文,陈书良.湖南文学史·古代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