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铅华尽洗更从容

铅华尽洗更从容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铅华尽洗更从容/王自忠张芳,男,满族,北京人。尽管这样,张芳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凭着他对工作的无限热情和一颗诲人不倦的耐心,动员了48名学生,后发展至70多名。病好后,在学区校长的撮合下,张芳同下马关公社红城水村的一位姑娘喜结良缘,算是把他人生的“根”彻底扎在了同心,扎在了山区。铅华尽洗更从容,平凡一生亦英雄。
铅华尽洗更从容_同心情结:外地人在同心

铅华尽洗更从容

/王自忠

张芳,男,满族,北京人。1937年生,1957年7月毕业于北京第七十八中学,8月参加工作,任北京门头沟煤矿图书馆馆员。1958年3月支援宁夏建设,在同心县下马关完小任教。1958年9月至1961年9月分别在同心县田老庄乡白家湾小学和下马关完小任教。196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担任同心县新庄集公社团委书记,1964年12月调任中共同心县委组织部组织员,1970年起在落实政策办公室任干事,1982年在同心县政协办公室担任秘书,1992年任同心县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退休。

img42

1973年张芳(右)与王有华(中)、白成樟(左)留影

1958年3月中旬的一天,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在银川通往平凉的简易公路上,行驶着一辆解放牌大卡车,车上坐着20多位从北京来的知青,他们是张芳、马奎亮、王洪、何桂敏(女)、赵玉华(女)、郑瑞云、张顺朴、刘天才、丁占民、常桂珍(女)、杨庆云、鲍春媛(女)、陈春艳(女)、王永义、马广亮、沈启柱、王维光、全保英(女)、李光明、常春贵、金绍勇、张扩仪、杨永有等,要到同心去“落户”;到了4月份,又从北京来了一批知青,他们是马淑兰(女)、毛惠珍(女)、陈启良、李秀芳(女)、姚玉芬(女)、常家余、宋鹏欣(女)、王崇秀(女)、石秀芬等。

从北京来的知青,他们在同心工作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大都陆陆续续离开了同心,但也有一部分人把“根”永远扎在了同心这块旱塬大地上。在这里,我讲述一个叫张芳的人的故事。

img43

1976年在同心工作的北京知青合影(后排右一为张芳)

张芳行前在北京门头沟煤矿图书馆当馆员。对于张芳放弃首都北京优越、舒适的工作条件,只身前往荒凉的大西北工作,周围很多人不理解,都认为张芳犯傻,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跑去支援大西北。以至于几十年后张芳回北京探亲,知道的人都说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傻小伙。而张芳的“傻”就“傻”在他属于那种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热血青年;张芳的“傻”还因为他家是满族,父亲是副厅级干部。干部子弟,少数民族,又正值青春年华,张芳有着似锦的前程。

多才多艺

人们的议论不是没有道理。大西北当时的艰苦不是三言两语能够叙说得清楚的。从北京通往西北的铁路到西安就画上了句号,张芳他们就地转乘汽车,继续着无悔的旅程,体验着他人生里程的艰辛和征服困难的乐趣。到了同心,张芳被分配到下马关完小任教。从同心到下马关,40公里的山路,一头毛驴驮着张芳走了整整两天。

1958年9月,张芳被调到同心县田老庄乡的白家湾小学任教。白家湾小学覆盖白家湾、王家湾、鹰爪湾和岳家川4个大队,服务半径10公里。当时,多数家庭的孩子不念书,张芳就走村串户,4个生产大队,挨家挨户地宣传、动员。而且,王家湾和岳家湾之间横亘着一条深沟,是同心县境内有名的黑风沟的源头。沟内阴森森的,尽是泥淖,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十有八九会命丧黄泉,常有牛羊等家畜毙命于沟内。尽管这样,张芳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凭着他对工作的无限热情和一颗诲人不倦的耐心,动员了48名学生,后发展至70多名。

1958年下半年至1961年3月,张芳在白家湾小学和下马关完小两进两出。白天,给学生上课,放学了再去动员那些不送娃娃读书的农户;夜晚,就着油灯(后来是汽灯)给农民办扫盲班、识字班。那时候运动多,群众文化生活单调。能歌善舞的张芳,才艺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教唱革命歌曲,编排舞蹈,为文艺宣传队伴奏,经常被指定为群众大会做记录。张芳常常忙到深夜。

风湿病

1959年冬,一次群众大会结束后,担任会议记录的张芳,回到白家湾小学他的办公室兼卧室的又长又深的崖窑里,就着昏暗的油灯,整理了一气材料,备好了次日的教案。

第二天,上课的时间早过去了,还不见张老师。学生们都纳闷老师今天是怎么了?老师可是从来都不缺课、不迟到的。几个年龄大点的同学,大着胆子拨开了老师的窑洞门,眼前的一幕把同学们惊呆了:只见他们的老师全身虚肿,四肢无力,趴在炕上干挣扎,就是起不来。大家手忙脚乱地扶老师下炕,上厕所,洗漱。

事情惊动了田老庄学区和田老庄公社的领导,很快,县教育局也知道了。上级专门派了一名有经验的医生为张芳治病。张芳得的是风湿性关节炎,病根就出自那个又长又深的崖窑。那窑里阴气旺盛,冬夏寒气浸人,张芳忙着工作了,忙得忽视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时间一长,冰凉冰凉的崖窑就给他种下了病根。医生给张芳精心治疗了两个星期,学生们和社员群众从家里带来了鸡蛋、红枣等补品。一个月后,张芳恢复了健康。

病好后,在学区校长的撮合下,张芳同下马关公社红城水村的一位姑娘喜结良缘,算是把他人生的“根”彻底扎在了同心,扎在了山区。

成就感

张芳在同心县奉献了大半辈子,最让他有成就感的不是后来做青年工作时组织开展的文体活动,也不是任组织员时搞外调的事,更不是在落实政策办公室期间澄清的冤假错案,而是在白家湾小学张罗着做成的二十几套课桌凳。

那时的白家湾小学,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说是教室,不过是一孔土崖窑,课桌,是用泥砌的土台子,土台子后又是小小的土墩子,把木板、棍子甚至铁锨等搭在两个土墩子上,就连接成了所谓的凳子。面对此情此景,张芳心忧如焚。在大队和学区支持下,张芳带领一帮学生将白家湾村口一棵两人合抱的大榆树伐倒,央求队里的木匠打制了二十几套课桌凳。这件事让张芳兴奋得睡不着觉,走路也哼着曲子。踏实的工作作风,出色的工作表现,使张芳赢得了别人的尊敬,也赢得了同事的信任。1960年5月,张芳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了自治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代表大会。

平凡的人生

自1961年10月起,张芳先后担任新庄集公社团委书记、县委组织部组织员、落实政策办公室干事和县政协办公室秘书,期间经历了一个个政治运动。在马高庄、青铜峡、贺兰山等地,他参加过“社教运动”,他曾带领民工在国防战备工地上劳动。他所做过的事情问心无愧。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夏,张芳冒着酷暑外出调查,搜集、整理同心作为革命老区的历史资料。

铅华尽洗更从容,平凡一生亦英雄。晚年的张芳精神矍铄,尽管身上落下了风湿病、关节炎、胃病以及腰腿痛等顽疾,但回顾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的努力,张芳觉得无怨无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