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朝踏入贫瘠地终生挥洒热血情

一朝踏入贫瘠地终生挥洒热血情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朝踏入贫瘠地终生挥洒热血情/王自忠马生海,男,回族,中共党员,1930年10月出生,宁夏西吉县人。扬黄灌溉工程实施期间,作为现场总指挥的马生海,肩负着上下协调、督促施工以及随时处理现场出现的问题等事宜。1988年9月,马生海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出席了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表彰大会。
一朝踏入贫瘠地终生挥洒热血情_同心情结:外地人在同心

一朝踏入贫瘠地终生挥洒热血情

/王自忠

马生海,男,回族,中共党员,1930年10月出生,宁夏西吉县人。1948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入朝作战,1952年回国,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部队某部班长。1955年秋至1964年底在宁夏西吉县工作。1964年12月起先后在同心县农业局、县革命委员会、县人民政府以及县人大常委会担任领导职务。1986年6月离休,现居同心。

img6

马生海(后排中)与同事在大寨留影

作为一名外乡人,马生海把他宝贵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同心,就连子女都在同心安家落户,真正是献了青春献子孙。他深深地热爱着这片让他度过了大半辈子的热土,即便是离休了,也没有去繁华的城市或老家度晚年,而是守住这块黄土地,就像是守住他的希冀,守住他生生不息的热望。对于马生海来说,同心是他的第二故乡,是他为之奋斗、为之付出了心血的土地;对于大多数同心人来说,马生海是他们的领导,是良师,又是益友。因而同心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见到他总要亲热地叫一声“老县长”。

同心人民这样称呼马生海,不单单是因为他年龄长,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担任过县长,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尊敬、一种感激、一种爱戴与佩服。马生海当初来同心纯属偶然,但就是那次偶然,成就了后来许多的必然。那是1964年年底,作为宁夏西吉县农业科科长的马生海,刚刚参加完全区基层领导干部培训,准备赴永宁开展农村社会主义路线教育活动时,组织上找他谈话,说是同心县的干部奇缺,要马生海同志以大局为重,暂时借调去同心工作一段时间。谈话的领导反复强调只是借调,待一有办法立马调他回家乡。马生海听领导说得恳切,二话没说,打起行李就来了。哪成想,这一来就成了永远,一段时间成了大半生。

鉴于马生海来同心之前就已经十分熟悉农村工作,因为在西吉,他先后担任过大中乡乡长、蒋台区区委书记和县农业局(科)局(科)长等职务,县里决定由他全面负责农业局的工作。有两个词可以形容马生海的工作作风,一个是踏实,一个是朴实。在农业局,马生海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这两个词,下乡,开会,出差,蹲点。短短的几年时间,同心农业有了很大变化,建起了八一拖拉机工作站,有了水库机井和“团结渠”,下流水套套门生产队被树为西北农业战线40面红旗之一。“文化大革命”中马生海也免不了受冲击,被“夺权”,遭受不明不白的批斗和折磨。无论经受赞扬还是经历挫折,马生海历来是那样的宠辱不惊——朴素的衣着外表下透着股朴素的情感。

1973年3月,马生海调任同心县革委会副主任,“拨乱反正”时担任同心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期间一直分管全县农业工作。人还是那个朴素的人,工作还是那些熟悉的工作,只不过岗位变了,职务变了。由是,马生海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也就更多了些思考和琢磨,他觉得要想彻底改变同心农业的落后面貌,就得拓荒。

同心干旱少雨,是个地下水资源极其缺乏的地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的问题还得从水利建设入手,得搞扬黄灌溉。于是马生海带领农口一帮人马调查、丈量、测算、论证,下乡返不回时,就凑合着吃,将就着住;有了些眉目,心中有数了,便请专家测绘、论证可行性报告;为了尽快立项,他把所有精力花在了给国家和自治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翔实资料的各个环节里。经过马生海他们的艰辛努力,同心扬黄灌溉工程项目终于落实了。那些日子,是马生海人生里最满足又最幸福的。

扬黄灌溉工程实施期间,作为现场总指挥的马生海,肩负着上下协调、督促施工以及随时处理现场出现的问题等事宜。工程自1975年上马兴建,至1986年完全竣工,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平田整地大会战”,生产工具一次比一次先进,劳动效率一次比一次高,由一开始的背篼背、土筐抬或用人力车拉的施工方式到后来的人力车和拖拉机运。这些,都是与马生海的协调与指挥分不开的。很多次他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在大会战工地上劳动、吃住。

工程竣工了,当黄河水流进了同心这片干涸的盐碱滩地里时,也流进了马生海的心田。该祝贺了,要请功了,却不见了马生海的身影。了解他的人清楚,他原是对功名荣誉看得很淡的。早在部队时,马生海就荣立过一次二等功和两次三等功,但来同心的多少年里他压根儿就没有提起过。倒是“文化大革命”中挨批,红卫兵小将批够批累了,不无感慨地说你马生海还立过功?说他们也是翻了档案才知道的。当时,面对幼稚的娃娃们,马生海只能在心底里无奈地苦笑。

在同心,马生海是非常有“面子”的人之一,他完全可以运用手中的权力和各种关系为子女、家人谋取优越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的待遇,但马生海没有那样做,子女也好,亲戚朋友也罢,全像普通人家一样,按规定、按程序,该咋样就咋样。这也正是他备受同心人民尊敬的缘由之一。可离休了,马生海却要大家看他的面子。

前些年,教育界还没有素质教育一说,教育的目标就是高考。看着一个个在高考的独木桥上被挤下来而一脸沮丧的娃娃和家长们愁苦无奈的样子,马生海心急如焚,难受得像是做错了什么事情似的。怎么办?他觉得这个时候唯有他的“面子”能顶事,便凭老“面子”向老部下、老同事打招呼。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等能跑的路子都跑了,能找的人和单位都找了。当然,马生海出面了,没有不给面子的。接下来,马生海的身影又出现在几所中学里。只要见到教学尖子老师,马生海比见了久别的亲人还要亲热,老远便笑呵呵地。那样大的年纪,那样高的级别,竟是那样的笑容可掬,有时都弄得老师们有些不好意思。

1986年秋,同心县历史上第一个非教育部门和学校筹办的、有300多名落榜生参加的补习班——老干部补习班开课了。那以后,同心县高考的历史就是另外一种写法了。老师们明白马生海的心思,鼓足了劲儿教,孩子们更是有股头悬梁锥刺股的味道,马生海却偷偷地笑了。这回,他是在心里笑的。隔三差五的,马生海还把老师们拉到家中,好吃好喝地招待招待,老下级看望他时带点名烟名茶什么的,马生海全给了补习班的代课老师。1988年9月,马生海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出席了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表彰大会。同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给他颁发了“老有所为精英奖”。

今天,已是耄耋之年的马生海一如既往地关注着这块他眷恋着的热土,每每听到同心出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某个领域出了出类拔萃的人才时,老人会洋溢出难掩的喜悦,换了个人似的,嗓门儿亮了,走路精神了,情绪也高涨了许多。他要瞅着这片贫瘠的热土兴盛,腾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