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好川墓地的历史历史底蕴

好川墓地的历史历史底蕴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土文化遂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汤显祖文化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于明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任遂昌知县五年。遂昌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掘地方文化遗产,积极打造汤显祖文化品牌,有力推动了遂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9月,遂昌举行“纪念汤显祖诞辰四百三十五周年”活动。
乡土文化_五行遂昌

乡土文化

遂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四千年前,勤劳智慧的先民在这里创造了“东南文明的曙光”——好川文化;明代万历年间,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在遂昌主政五年,写下了不朽名著《牡丹亭》;几百年来,“遂昌昆曲十番”在民间世代传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有18大类,82种,1757个项目,形成了珍贵的地方文化宝库。

好川文化

1997年,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好川村发掘的好川遗址,清理面积4000多平方米,发掘墓葬80处,出土玉器、石器、陶器、漆器1028件(组)。好川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000年,这在浙西南地区是首次发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被评为1997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提名荣誉奖。经研究证明,好川遗址前后延续时间五百多年,时代约为良渚晚期至夏商时期。这是我省继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之后发现的又一个考古学文化——好川文化。

img133

好川墓地全景

好川墓地整体布局呈正方形,80座墓葬顺着山脊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于山冈顶部。墓葬以长方形竖穴坑为基本形制,坑壁垂直平整,大多数排列有序,以大墓为中心排布。墓葬间距大小不一,大者相距3—4米,小者紧挨,17组墓葬有叠压打破现象。大的墓长4.25米,宽3.1米,小的墓长1.35米,宽0.74米。在大部分墓坑中发现长方形的木质葬具痕,葬具范围一般2—4平方米,最大的8平方米,最小的0.8平方米。随葬的器物大多成排地置于葬具中间。有两个墓发现人骨残骸。

80座墓葬共出土陶器、玉器、石器、漆器四类随葬品1028件(组)。其中陶器726件,占74%;石器142件,占13.8%;玉器98件,占9.5%;漆器26件,占2.5%。

陶器分泥质陶、夹沙陶、印纹陶三种,有灰陶和黑陶两类。器型最多的是豆,此外有鼎、釜、鬶、三足盘、圈足盘、罐、杯、钵、尊、簋、壶、纺轮等。制陶技术有轮制和手制,大多数陶器器形规整,胎质较薄。绝大多数陶豆的把上有圆形、三角形组合的镂孔。袋足鬶是手工制作的代表性精品,工艺精湛,器型精美。陶器表面装饰有素面抹光、镂孔、施彩、刻划等手法。部分器物上发现有刻划符号。

img134

陶鬶

石器有石钺、石镞、石锛、石刀等。石钺平面长方形,表面磨光,刃部平直。有单孔、双孔,钻孔工艺以管钻为主。其中一件石钺的两面有刻划图案。石镞出土数量较多,占石器总数约三分之二,大小长短不一,多数为桂叶形,铤部扁平,截面大多为菱形。石刀仅一件,单面刃,钻三孔

玉器有玉钺、玉锥、玉珠、玉管、玉刀、玉饰片等。质料以闪玉为主,还有少量的玛瑙、水晶、石英、绿松石等。玉色以鸡骨白居多,部分杂青斑、青黄色斑。玉器的制作工艺独到,表面抛光,钻孔精准。尤其是一些不同造型的曲面玉片集中体现了好川墓地的精湛制玉工艺。

依据好川墓地17组27座墓葬的叠压打破关系,对墓葬随葬品运用类型排比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好川墓地分为五期七个阶段,好川墓地的绝对年代初步确定为4300—3700年,前后长达600年左右。

好川墓地位于浙西南山区,其生存的文化空间和经济环境与平原地区史前文化的稻作农耕经济有明显的区别,具有浓郁鲜明的地域特色。通过与周边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比较,专家指出,好川墓地类型文化是一支分布于浙西南仙霞岭山区的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考古学文化——好川文化。

汤显祖文化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二十六年(1598)任遂昌知县五年。在任期间,他清政惠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深受百姓的爱戴;他写了大量题咏遂昌山水的诗文,创作了名著《牡丹亭》,给遂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财富。遂昌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掘地方文化遗产,积极打造汤显祖文化品牌,有力推动了遂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二十一岁考取江西省第八名举人。三十四岁考中进士,在南京十年,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因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抨击朝政,弹劾首辅申时行,触怒了神宗皇帝,被贬为广东徐闻典史。万历二十一年(1593)量移浙江遂昌知县。在任五年,政绩斐然。他生性耿直,触犯权贵,不得升迁。后因矿税扰民,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万历四十四年(1616)终于临川家中,享年六十六岁。

img135

汤显祖塑像

img136

浙江昆剧团《牡丹亭》演出现场

汤显祖的戏剧作品《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是其代表作。他的诗文有《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玉茗堂全集》等。

汤显祖任遂昌知县五年,积极施行“仁政惠民”的治县方针。他关心文教,创相圃书院,建尊经阁;重视农业,劝农耕作,发展生产;整顿治安,抑制豪强,灭除虎患;贯索从教,除夕遣囚,纵囚观灯;“醇吏声为两省冠”。他在政务闲暇之时,与文人学士吟唱寄情,写了大量题咏遂昌山水的诗文,在遂昌改定了《紫钗记》传奇,创作了名著《牡丹亭》。给遂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汤显祖生性耿直,为官清廉,因不满朝廷的矿税扰民,于万历二十六年春弃官回临川老家。

汤显祖回临川后,遂昌人民与汤显祖保持着亲密的联系,经常书信往来。遂昌人经常到临川探望汤显祖。万历三十六年(1608),遂昌派画师徐侣云到临川画来汤显祖像,在相圃书院为汤显祖立生祠纪念。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遂昌将汤显祖奉入名宦祠。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遂昌在县城内报愿寺左侧新建遗爱祠,以祀汤显祖。

1984年冬,遂昌成立县文联,同时成立汤显祖研究会。1985年,群众捐资在县城妙高山建遗爱亭。9月,遂昌举行“纪念汤显祖诞辰四百三十五周年”活动。1995年4月,遂昌汤显祖纪念馆建成开馆。

2000年8月,中国汤显祖研究会(筹)首届年会在遂昌举行。2004年,汤显祖研究会会刊《汤显祖研究通讯》在遂昌创刊。2006年,中国汤显祖研究会驻会遂昌,遂昌县委、县政府制订了《汤显祖文化发展规划》,依托“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牡丹亭》世界文化名著、昆曲世界文化遗产”三大世界文化品牌,着力打造汤显祖文化,多次举办汤显祖文化节、班春劝农节。

img137

遂昌县汤显祖纪念馆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最为经典的作品。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同为“世界文化名人”,同为伟大的戏剧家,又同年仙逝。2010年以来,遂昌与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斯特拉夫德市“联姻”,开展国际文化交流。遂昌县政府组团,昆曲《牡丹亭》赴英国斯特拉夫德市演出。

遂昌昆曲十番

十番是明代晚期流行于江南民间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遂昌昆曲十番是演奏《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长生殿》、《浣纱记》等传统名剧的昆曲曲牌,在国内罕见。

遂昌调查的民间昆曲十番曲谱,民国初年的无名氏抄本《响遏行云》中,有《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西厢记》、《浣纱记》、《长生殿》等剧目的曲牌93首,其中“四梦”的曲牌有38首,近40%;民国三十八年春的抄本《白雪阳春》中,有《牡丹亭·游园》、《紫钗记·折柳》、《邯郸记·扫花》、《南柯记·花报瑶台》、《思凡》等曲目22首,其中“四梦”的曲牌有17首,近80%。从抄本的内容来看,遂昌昆曲十番以传唱汤显祖“四梦”的曲牌为主。老艺人学十番时,都先学《游园》四支曲。专家研究证明,遂昌昆曲十番的源头直接来自“正昆(苏昆)”的曲唱谱。遂昌昆曲十番的产生与流传,与汤显祖有一定的关系。

img138

遂昌昆曲十番

清代至民国期间,遂昌的昆曲活动盛行,民间有昆曲十番、锣鼓调、坐唱班和昆腔班等多种昆曲表演形式。民国时期,遂昌的县城和大柘、石练、湖山等地都有十番队,石练镇的街上、柳村、淤头、石坑口四个村有十番队,还有女子大班、小班十番队。

石练镇有传统的“七月会”,民间迎奉蔡相大帝巡游十六坦(村)。十六个坦(村)按地支年份排列轮流值事,总理每年七月会事宜。轮到石坑口村、石练街上、淤头村值年,都要组织十番队参加巡游迎神表演。因此,石练各十番队新老更替,基本上每十二年组织学习一次。

在正月里,老艺人就组织年轻人学习昆曲十番。开始学的是《牡丹亭·惊梦》中〔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曲牌。学会唱后,再分别教学不同的乐器。刚学乐器时,先坐着学练。而后,行走着练。经过半年的学习,到七月会时,新学的十番队员参加迎神巡游表演。七月会过后,十番队平时也应邀参加喜庆堂会或节庆活动的表演。

新中国成立后,庙会活动中止,昆曲十番沉寂了几十年,濒临失传。2000年,县文化部门在石练镇石坑口村调查发现并恢复了昆曲十番。2004年3月,遂昌昆曲十番被列为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扶持项目。县政府公布石练石坑口村为昆曲十番传习基地,县实验小学和石练镇小学为昆曲十番传承学校。在县城建立县文化馆十番队,湖山乡奕山村恢复了湖山十番,石练镇建立女子十番队。

如今,遂昌昆曲十番有石练十番和湖山十番两种。石练十番以笙、笛、云锣、梅管、提琴、双清、三弦、小鼓、檀板等管弦乐器为主要组合,演奏《牡丹亭》等传统名剧曲牌,格调幽雅,俗称“文十番”。湖山十番由三弦、双清、云锣、笙、梅管、提琴和先锋、唢呐、锣鼓等管弦和打击乐器组合,演奏《赐福八仙》、《蟠桃八仙》、《通天河·出鱼》等剧的折子曲,格调相对粗放,俗称“武十番”。

2006年6月,遂昌县被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昆曲十番)。12月,“昆曲十番”被列为遂昌县和丽水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7年,遂昌“昆曲十番”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8年,遂昌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昆曲十番)。2008年6月,“昆曲十番”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11月,遂昌成立“昆曲十番古乐坊”,排演的遂昌昆曲十番、昆曲茶艺、《牡丹亭·游园》等传统节目,先后在全省十一个地级市巡回演出,并在杭州吴山广场举办遂昌昆曲十番音乐会,应邀参加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文化精品展演,赴俄罗斯、英国和台湾地区访问演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