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黑·陶缘(下集)

黑·陶缘(下集)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黑·陶缘(下集)泥土因为经历了火的历炼,以陶的形态得以穿越时空。被称作“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的黑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但在繁多的陶艺记载中,黑陶的制作和着色工艺却一直是众说纷纭。李五奎在西夏黑瓷与自己的五奎黑陶之间找到了一条共通的道路。李五奎的黑陶作品一问世,便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甚至成为了最具宁夏特色的旅游产品之一,西夏黑陶的称谓便由此而来。
黑·陶缘(下集)_印象宁夏

黑·陶缘(下集)

img521

img522

img523

泥土因为经历了火的历炼,以陶的形态得以穿越时空。被称作“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的黑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但在繁多的陶艺记载中,黑陶的制作和着色工艺却一直是众说纷纭。李五奎,一个操持着传统技法的陶艺人,以自己的理解诠释着他眼里的黑陶。

我国的造型艺术始于陶,史书记载:“ 神农作瓦曰陶 ”。宋应星在其所著的《天工开物·陶埏》中对陶器工艺有这样一段概括:“ 水火既济而土合 ”。千百年来,陶器便以迥异的形态,于烈焰中亘古至今。在今天,人们依然能够从这些古老技术中感受到来自远古泥土的气息。

李进增(宁夏博物馆馆长):“不同的时代,陶器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担任的角色和分量是不一样的,但是人类从新石器时代懂得做陶、用陶之后,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离开过它,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在文学或者哲学上思考的课题,是为什么?它是经过烈火锻造的一种泥土,是经过人类艺术化的一种泥土,同时也是寄托了人类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泥土。”

为了揭开黑陶的玄机,几代学者花了61年的时间,终于在1989年破译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黑陶周身漆黑的颜色是通过“熏烟渗碳”形成的。

李进增(宁夏博物馆馆长):“黑陶的烧制工艺和一般的陶器稍有不同,它是在器物凉干入窑,进行高温加热之后一直到烧结成了,它还是接近陶土的颜色,并不是黑色,必须要经过一种烟熏渗碳,也就是烧成之后在火膛这个地方不能用火了,但是让它一定得有温度,这个时候大部分是用草木形成的烟雾,烟雾里面含有炭的分子,在还原性的气体之中,这些炭的分子渗透到器物表面,附着到表面以后形成的一种黑色。”

img524

李五奎(冶陶人):“黑陶烧制比较难。因为它要经过一个温度上的熏炭过程,这种熏炭过程温度掌握过高,就熏不上,没有颜色,出来以后也就是个土色,没有黑的颜色。熏得温度太低,它的颜色不结实,在上面浮浮的,你找个布子擦擦,擦一会儿就掉了,所以这个温度的掌握难度比较大。”

我国原始的黑陶器皿以简洁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体现了一种单纯质朴的极致之美,与色彩艳丽、图案多变、着意纹绘、极尽形色繁变之功的彩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img525

img526

李五奎是一个爱琢磨的人,和土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李五奎对自己的手艺一直很自信。看过也做过了太多重复的作品,总觉得自己手里的黑陶能够传递出更多的东西,在传统的雕刻技法之外,是否还能够找得到新的方法?

直到现在,李五奎觉得最幸运的一件事儿就是10年前来到了宁夏,从那个时候起,他为自己的黑陶找到了根。

李五奎(冶陶人):“从我这儿发展的黑陶。我的黑陶以前也是以雕功为主,当我来到宁夏的时候,对西夏文化有所了解的时候,西夏过去有黑瓷剔刻,正好和我这黑陶结合,我就形成一种黑陶剔刻风格,既展现了西夏的陶瓷艺术,又展现了高档的黑陶作品。”

img527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繁荣时期,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宋王朝并存的西夏深受其影响,也有着较为发达的制瓷业,西夏瓷器最大的特征便是大量地采用剔刻花的手法。

所谓剔刻花是指先在器物的胎体上施釉,在釉彩稍干之后,在釉上剔或是刻掉部分釉层,露出部分胎体而形成纹饰,使深色的瓷釉与浅色的胎底形成鲜明的对比,立体感得以充分的增强。

img528

李五奎在西夏黑瓷与自己的五奎黑陶之间找到了一条共通的道路。牡丹、水纹、鹿噙草,当这些有着典型西夏瓷特征的纹饰出现在黑陶上的时候,有着暗哑光泽的黑陶,瞬间便因为历史而愈发厚重起来。

img529

李进增(宁夏博物馆馆长):“看到李五奎的这一组作品,实际上他确实是着意地去学习和模仿了西夏瓷器的一些工艺和手法。西夏的黑釉剔刻花瓷,它的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在器物表面,以开光的形式做出主题纹样,然后再用一些纵横曲折的线条,补充其他的画面,这种方法也是我们鉴定西夏瓷的一个很直观的手法。那么从现在看来,李五奎确实是把黑陶的烧制工艺和西夏黑釉瓷的装饰工艺比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就像这些钵,它的造型、装饰和远看的效果,很像是西夏的黑釉瓷,但是它们又有本质的不同,这是一件陶器,是用陶土烧制成的。西夏的黑釉瓷是一件瓷器,是用瓷土烧制成的。”

米世军(宁夏收藏协会常务理事):“西夏瓷的牡丹花是最多的,西夏本地不产牡丹花,但是为什么它上面的牡丹花和莲纹非常多呢?因为牡丹花是一种富贵之花,吉祥之花,代表了西夏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向往,所以牡丹花在西夏瓷器中的占有比例是非常多的。”

西夏黑瓷一般采用开光构图,这一点与黑陶的质感不谋而合。李五奎在借鉴西夏黑瓷的剔刻的手法,使陶器主题纹饰和地纹主次分明、疏密有序的同时,也将自己对于西夏历史的理解融入到了黑陶之中。

李进增(宁夏博物馆馆长):“任何一种文化产品,必须要有文脉才有生命力。既有学习继承又有创新,这种艺术作品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我记得有人曾经这么说过 ,任何一个作品之所以能够感染人 ,就在于它有自己的灵魂。李五奎的作品恰恰是体现了宁夏地区独有的文脉,或者说是文化气息、文化传承,这也正好是它的特色所在。如果是纯粹的一个现代工艺品,你到哪里都有可能实现,但是你不能说它是宁夏的文化,而他的作品恰恰是把宁夏这种传统的文化符号和现代的工艺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使它打上了宁夏的烙印,同时也让他的作品有了根。”

img530

img531

李五奎的黑陶作品一问世,便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甚至成为了最具宁夏特色的旅游产品之一,西夏黑陶的称谓便由此而来。但让这个一直与泥土打交道的汉子没想到的是,有朋友告诉他,他和他的黑陶上网了,并且还有了自己的博客。

庄彤(自由撰稿人):“我在2004年底的时候,开始做李老师作品的博客。首先我是从一个陶艺爱好者的基础出发的,当时李老师的作品,并没有定义到西夏陶艺的概念上来,在后来这个博客越做越丰富的情况下,我还发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西夏文化通过我们这样的作品和产品,还有网络宣传,得到了一个展示的窗口,这可能也就是这个博客在这么长时间以来,它的一个意义的体现。”

岳健(西夏学专家):“李五奎的陶艺,它起到了一种文化传媒的作用,它的这个作用是学术界起不到的作用,而且传播得很迅速很快。大家通过他的作品来认识西夏,来了解西夏文化,而且认识了解得很透彻,这是我们所始料不及的。”

这样的影响是李五奎不曾想到的,几十年与泥土为伴的日子,在李五奎的眼睛里,泥土从来就是与众不同的东西。而他对于自己的手艺,就如同烧制出的黑陶一般,张扬着低调的自信。

李五奎(冶陶人):“泥土就是我的灵魂,我能想到什么就能做什么。做到这一点也有相当的难度,你不经历很多的锻炼,从你手下不出上几十万件东西,你能锻炼那么好的手?从我的手里经过的器皿现在有20万件之多,20万件,我都不敢想,所以一个人就短短在几十年,你说就出那么多东西,假如说把这些积累到一个地方,光占地面积都得占一大片,叫你数都得数好长时间,所以人也挺厉害的。”

img532

img533

img534

黑陶的工艺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始终坚持着最初的传统,在火焰中,泥土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当手和泥土融合的时候,或许正是我们的心灵最贴近自然的瞬间,当曾经的过往与现实相融合的刹那,传统的手艺便如同黑陶般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

编导:周冬冬

撰稿:周冬冬

摄像:屈晓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