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原从“西”走进“中”

海原从“西”走进“中”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8年,海原县正式走进了新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行政公署的辖内。
海原从“西”走进“中”_发现宁夏

7.海原从“西”走进“中”

作者:唐诗 从慧

海原从此不姓“西”

海原,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有“世界窑洞之祖”之称的菜园遗存,证实了这里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活着。海原在历史上是西夏王朝版图上最南的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西夏王朝的奠基人李元昊在这里建筑的大夏避暑行宫,成了见证西夏历史的一个证物,那时,这里叫海喇都。明代时,这里属于甘肃平凉管辖。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内务部统一改定全国各省重复县名,将该县(此前叫海城县)改名为海原县,属于甘肃省陇东行署管辖。1927年,甘肃省政府成立,海原县属该省泾源行政区管辖。1949年,该县又归属于甘肃省定西专区,1950年,又划归平凉地区。1958年,海原县正式走进了新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行政公署的辖内。从那时起,它在固原的怀抱中走过了46年的时光,不仅在宁夏,甚至在整个中国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地域符号——西海固。它带给外界的不仅是行政区划上的“西海固”印象,更是民族情感、文化上的趋同和相似。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官员来这里视察后,发出了这样的喟叹:“这是最不合适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这里成了贫穷与落后的一个标签,也成了中央与宁夏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张承志笔下对“西海固”的文化审视,使得一部分回族心灵的秘境展现在了国人面前,加上当地文人的润饰,在整个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奇特的“西海固文学现象”,成为中国地域写作中的一个独特的景区,甚至,在一段时间里,“西海固文学”成了笼罩在宁夏文学上最耀眼的一道光环。

如今,在迈入21世纪的第四个年头,海原要脱离“西海固”这片经过历史长期磨炼后形成的固定的文化版图与行政版图,使得“西海固”这片行政与文化的版图上缺失了“海”。从此不再姓“西”的海原,将走向哪里?

海原从“西”走进“中”之后

海原从“西海固”的历史记忆与外界对传统的“西海固”的集体记忆中彻底走出,它使构成“西海固”这一特殊地理版图铁三角猛然间失去了一条腿,从行政意义上看,固原市失去了6899平方公里的地理面积,失去了“西海固人”长久以来的地理认同,而这个数字添加在新出现的中卫市里,意味着什么?海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存斌就此告诉记者:“从民族心理认同来看,我们生活在‘西海固’这么长时间了,一下子分开,大家或许会觉得不适应,但从长期来看,是很有利于海原发展的。”

山区的海原和川区的中卫在经济结构以及行政区划上将出现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卫县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双方把各自的资源优势拿出来,比如海原的旅游资源和牧区的羊肉与洋芋等绿色食品,中卫的枸杞大米等农业产品,打出当地的品牌来,我们的经济会上一个台阶。

回民居住集中区域与汉族集中区域在走进同一个新的行政区划后,民族间的融合也需要更多努力。从经济结构来看,河套经济川区经济已经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在中卫已经很成熟了,而海原的经济明显在一种靠天吃饭的半原始状态中持续,川区精深的农耕经济与山区的牧业经济之间的两元对立对该市以后的整体经济决策带来了新的难题。就旅游而言,中卫已经靠沙坡头、高庙、寺口子等景点以及和邻近的内蒙古通湖草原、水稍子生态旅游区甚至甘肃景泰的黄河石林形成了旅游的辐射带,而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菜园子、震湖、南华山、天都山等丰富旅游资源的海原县,旅游业明显处于“还没睡醒”的状态。如今,海原步入中卫的怀抱,中卫的大旅游概念将更加丰富与成熟。如果将中卫原来具有的天然风光和深具文化内涵的海原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无疑会使中卫市的旅游腰包更加鼓胀。

就文化而言,原中卫县的文化发展明显慢于海原,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远的不说,就是当今,在全国颇具实力的“宁夏文坛三棵树”之一的石舒清、在区内诗歌界渐露锋芒的冯雄、有着“宁夏民间剪纸艺人代表”之称的付兆娥、西夏学研究的民间专家李进兴等人的创作与研究,使海原的文化艺术的筐里,装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李进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有着宁夏南部山区数量最大的文物与文化资源,但缺少保护的经济能力。”现在,海原走进中卫,无疑会带来该市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海原县文联邢主席告诉记者:“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来看,海原并入中卫是我们的一件大事,我们希望文学创作上存在的经济之困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关链接】

海原地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距今二三百万年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存,迟至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较为多见。如:海原县城西南西安乡菜园新石器遗址,距今4240~3980年,是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的、我国发现最早的窑洞式房址之一。

秦汉时期,海原地域先后属于北地郡和安地郡管辖。隋朝海原县境内第一次出现郡县制——他楼县。唐朝改名为萧关县,位于现海原东部和同心交接的地方。唐朝末年,海原先后被吐蕃和党项族占领。宋朝建立统一政权时,此地属于陕西管辖,后被西夏占领与北宋展开多年拉锯战。海原是西夏面对北宋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宋与西夏的主要战争都发生在此。当时海原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是西夏最重要的军事要塞。

历史上的海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由军事地区转为畜牧地区,是在元朝以后。朝廷将海原划分给豫王作为其私人牧场,牧场的中心为西安州,即现在海原县的西安乡。明朝时,它又被分给楚王做牧场,管理中心设在海喇都。当时,楚王封地在湖北,他便从湖北武昌调来600户、1500人作为牧场的管理人员和牧工,后来还吸收了当地人。这就是宁夏的早期移民。

从元朝时海原的牧业就发展起来,原来军事拉锯地区的地位逐渐被畜牧业所代替。海原第一座城堡是海喇都,相当于今天的村。明朝天顺三年(1459年)形成今天县城的前身。清乾隆十三年,即1748年,国家才第一次在海原设行政管理机构——平凉府盐茶厅,属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海原建县是在清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改盐茶厅为海城县,这也是历史上海原第一次设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