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楼的新华日报时期

大楼的新华日报时期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 时代翻开了新的版面:大楼的新华日报时期在中央日报停刊之后,新华日报复刊之前,南京城里出现过一张报纸叫做《解放新闻》,但仅仅存在了4天就停止了出版。29日,新闻大队奉命分批进入中央日报社,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已经成立,报社同志都佩戴上人民解放军的胸章和军管会的臂章,正式以新华日报社工作人员名义展开工作。新华日报从一开始就处于严格的审查制度的管理之下。
大楼的新华日报时期_五千年历史切面:1949中国城市

三 时代翻开了新的版面:大楼的新华日报时期

中央日报停刊之后,新华日报复刊之前,南京城里出现过一张报纸叫做《解放新闻》,但仅仅存在了4天就停止了出版。

24日,早晨七八点的时候,工勤人员跑到三楼找到李廉,说有一位解放军要见“主事人”。李廉赶紧下楼,原来是华东野战军司令部要赶印安民告示,宣传政策,知道中央日报有“滚筒机”,就过来希望得到支持。工人迅速行动起来,机器准时开动,大量布告装上卡车,贴遍了全城,并运往新解放的城市、村庄[27]

当日,南京市委决定成立自己的报社,叫做《解放新闻》。新华分社愿意每天给《解放新闻》发一份新华总社电讯稿,以及分社发的稿。25日当天就拿到了总社发的三篇社论:《庆祝南京解放》、《向南京人民进言》和《抗议英舰暴行》,一篇《群众周刊》时评:《起来,保卫世界和平》,一篇新华社时评:《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28]

“解放新闻”这四个皇皇大字看起来颇有书法功力。李廉回忆说,当时稿件已经编好,报名位置也已确定,但当时他不知道市委所在地电话,而当时制版房已经准备好镁光灯等待给报名题字照相。时间紧迫,李廉只好自作主张,挥起毛笔写下了这四个大字[29]

img336

这是1949年4月29日最后一期《解放新闻》

《解放新闻》从4月26日创刊到4月29日终刊,出版了4天即退隐历史舞台,共报道国内要闻48条,国际要闻5条,本地大事24件,简讯23则,重要事件特写3篇,国内重大事件通讯4篇,专访1篇;新华社社论3篇,时评1篇,《群众周刊》时评1篇;政治漫画5幅,政治连环画8幅,领袖照片1幅等,及时发布了“人民解放军总部对全国人民约法八章”,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今日成立,即开始执行任务”等[30]。这份报纸是南京解放后共产党市委领导的第一份新型报纸,当时报社并没有给全体职工任何劳务报酬,但是大家却无私奉献,完成了4天的历史使命。

27日,已被任命为新华日报社社长的石西民向解放新闻社传达中共南京市委和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决定:所有中共地下党以解放新闻社名义接管的原中央日报的资财,转交新华日报社;原来中央日报的员工,继续坚守工作岗位,参加创办《解放新闻》的同志,转入新华日报社工作。

新华日报复刊后,走过了两个阶段,分别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时期和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时期。

1)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时期

早在淮海战役后不久,中央就在安徽组成了以宋任穷为首的金陵接管支队,预备在南京解放后迅即接管各方面工作。其中就有一支专门负责到南京办报的新闻大队。该队伍主要由两方面人员组成:一是原豫皖苏边区《雪枫报》的全套班子80余人,二是来自济南的《新民主报》、《潍坊报》和华东新闻学校的学员共约30余人。渡江战役开始后,这支部队于4月22日晚徒步开往南京,25日到达浦口,26日上午渡江入城,暂住于中山北路萨家湾附近的原国民党行政院大楼内,在那里宣布了即将创办的南京新华日报的领导班子和各部门的人事安排,具体研究了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的创刊号、版面并试画了版样,决定报纸的版样和版面安排仍依照重庆新华日报的样式,报名放于一版上方的中间位置,板式竖排,为对开四版的日报[31]。29日,新闻大队奉命分批进入中央日报社,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已经成立,报社同志都佩戴上人民解放军的胸章和军管会的臂章,正式以新华日报社工作人员名义展开工作。

img337

新华日报接收的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社长的坐椅

img338

新华日报接收的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美国产的新闻照相机

南京解放后,李廉、魏文华等人来到长江路的“大会堂”参加了与随军南下干部的会师大会,随后回到报社,脱下西装,换上了人民解放军的夏季军服。他们从此结束了地下秘密生活,名字也改回到原来的真名实姓[32]

当时报社大部分人员实行的是供给制,每人每月可拿到适量的生活必需品,代替工资。除了吃饭和一套军服靠公家供应外,每月有2元钱津贴。女同志生孩子,另有照顾,可有公费请的保姆。保姆帮助照顾孩子,直到孩子能进幼儿园为止[33]。报社领导也没有半点的特殊。当时条件艰辛,改善一点伙食就能带来极大的快乐。如果在夜餐吃到一碗肉丝面,开饭前整个房间里都已经弥漫着快乐的情绪[34]。报社的生活条件也是艰苦的。石西民刚到报社时一身灰色军装,头戴五角星帽,脚穿草鞋[35]。他在办公室搭了一张帆布床,床上放着薄薄的行军被,既是办公室,又是卧室,没日没夜工作。他在宿舍睡的也是地铺。他当时住在广州路的宿舍,房间里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只在靠窗的地板上打了一个地铺。修改稿件也就是坐在地铺上。他也一直没提什么意见[36]

img339

新华日报夜间铅字排版工人紧张工作的情景

img340

当年报纸铅字架

一些年轻记者一开始写不好稿件,从组长、部主任到社长、总编都是不厌其烦地边修改边讲要领。记者写了好稿子,马上得到表扬。出了差错,报社马上主动承担责任。夜班编辑较辛苦,为让他们白天休息好,社领导专门关照经理部把窗帘换成深色的,并关照食堂注意做好夜餐[37]

新华日报从一开始就处于严格的审查制度的管理之下。南京市委指定由一位领导同志每天看新华日报的大样。报社建立了由值班总编辑签发付印每日报纸的责任制后,市委领导人看大样、由市委负责把好最后一关的传统是没变的。半夜三更把报纸大样和重要稿件送审几乎是每日必做的功课。每天第一张报纸也是直送给市委的。每天清早,邮递尚未开始,报社就把一大卷散发着油墨的报纸直接送到市委领导人的宿舍去[38]

当时市委常委集体住在南京西康路33号后面三幢楼房里。为了直接抓报社编辑,市委决定把报社编辑部搬到33号前楼办公。前楼通向后楼,中间有一扇上了锁的小铁门相隔。市委领导特地让人发了一把钥匙给报社的总编辑,有事可以直接找他们[39]

由此可以想到,如此严格把关的报纸,如果出了被定性为政治错误的问题,那将会产生多么大的政治冲击波。1949年11月28日,新华日报第四版头条新闻标题就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错误。该标题原为《印度人民绝不对苏作战》,值班的总编辑看大样时,认为该题立意稍嫌消极,决定将之改为《印度人民决不允许对苏作战》,但改动时,因粗心大意,在“不”字下面加上“允许”二字时,把“对”字涂掉了,编辑、校对均未发现,结果见报的大标题就成了《印度人民决不允许苏作战》。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友好年代,而且苏联大使馆还留在南京,这个标题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为了消除影响和吸取教训,报纸次日在头版进行更正,报社还召开了包括勤杂人员在内的全体职工大会,社长、总编辑、版面编辑都作了检讨,并提请市委予以处分。南京市委负责人、宣传部长等亲自参加了会议并讲话,他们勉励大家要提高政治责任感,维护党报的严肃性,认真吸取教训[40]

解放初期,一方面各种面目不清的团体纷纷活动,一些反动残余势力也趁机浑水摸鱼,散布谣言,相当数量的市民也因长期受国民党宣传机器的影响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存有疑虑;另一方面,广大市民群众也迫切想了解党和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各项政策。新华日报此时发挥了宣传堡垒的作用。

在创刊号上,新华日报共发表各类稿件30余篇,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华社社论《庆祝南京解放》,在一版的中心位置刊登了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名签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在一版下方刊登了南京市军管会的第一号、第二号布告,其中第二号布告宣布中国人民币为本位币,限期(到5月8日)使用伪金圆券,明确人民币1元折伪金圆券2 500元。但当时全国尚未全部解放,国民党仍在盘踞区滥发金圆券,每天都在贬值,所以规定在金圆券流通期间,授权人民银行可随时根据金圆券的贬值程度更改人民币比值[41]

让我们来看看当年创刊号的版面上的标题和内容,从中能看出不少别有意味的东西——

报纸出版的日期,“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三十日”,依然沿用了民国日历。

报头的左肩处,是发行科启事:本报赠阅一天,请各相关部门凭证件前来领取。本报每月订阅费用为人民币270元。三个月为720元。实行先交钱后看报的预订制。如期满不交续订款者即停发报纸。——如此严格的“商业化”操作风格,估计是当年中央日报的风格的遗存。

报眼位置,是一份军事消息:“我军横越京沪线——冒雨追击匪军”。——世易时移,就在不久前,同样在这栋大楼里出版的中央日报称北方的“共军”为“共匪”,如今轮到南逃的“国军”享受“匪军”称呼的待遇了。

中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落款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接下来是消息类:“人民币为本位币”、“东进我军解放苏州”等。

在第二版上,

头条是:“抵抗逃匪破坏罪行——本市工人学生武装护厂护校”;中间一篇是,肩题:“第四野军南下前”主标题:“高干热烈学习政治”副标题:“林彪司令员号召全体指战员学习成为很好的军事政治家”。

“国民党飞机一架,参加解放军”副标题:“起义伞兵官兵电毛主席朱总司令致敬,愿竭尽智能建设人民伞兵”;

“沪杭一片混乱”;“何匪应钦在穗召集反动会议”;“争取和平反对战贩,美法共产党号召劳动人民五一举行示威游行”;“抓丁杀人横征暴敛,甘肃人民痛恨马匪步芳等”。

国际版:

“巴黎世界和平大会决定设常设委员会”;“美苏友好协会声明反对北大西洋公约”;“世界拥护和平大会通过常设委员会名单,我国代表郭沫若、马寅初、刘宁一、萧三入选”。

在第三版上,

中共中央毛主席对时局声明”;“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经过及决议要点”;“新华社社论:抗议英舰暴行”(注:这是指支持蒋介石的英国军舰“紫石英号”挑衅我军,遭到我军猛烈炮击后,夹着尾巴从长江仓皇逃跑)。

第四版是副刊:

“约稿:凡反映人民战争胜利、人民欢欣鼓舞的情绪,揭发中美反动派的罪行,通过各种事例,宣传中国共产党各项政策的理论文字、诗歌、小说、木刻漫画、通讯报道、书报介绍、影剧评介等均受欢迎”。

“毛泽东同志略传”(作者 萧三),附:“毛泽东《长征》诗”;“伟大人民力量的检阅”(作者 刘白羽);“人民自己的国家”(作者 胡愈之)。

5月1日:

报眼:“大同日内和平解放”

报头左肩:“中国人民银行通告:今日人民币每元折金圆券3 500元”。

“五一伟大节日”;“中共中央电贺南京解放”,副标题:“南京迅获解放,国民反革命中心从此宣告灭亡”;“中共中央电贺太原解放”;“京沪杭地区歼灭战大胜”副标题:“聚歼逃敌八个军”。

右下角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警备司令政治部布告:“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令 兹决定成立南京市警备司令政治部,并决定陈士榘为司令员,周兴为副司令员,袁仲贤为政治委员,江渭清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遵于几日就职视事。仰我全体军民一体知照”;

“解放太原初步成果,歼敌八万八千”。

img341

五月一日的新华日报

在第二版上,

“军委会金融贸易部发言人号召迅速驱逐伪币”;“昨日泪满襟,今日当主人”标题:“工人积极恢复生产”;“关于发展生产劳资两利政策的几点说明”(作者李立三);“庆祝本市解放,电讯局职工及二千余小学生昨日化妆宣传”。

在第三版上,

“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和平协定,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各路解放军奋勇前进”;

“消灭蒋介石,打碎蒋家小朝廷的全部统治机构”(作者 陈伯达);

“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拒绝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全文”。

在第四版上,

“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及几个问题的说明”等。

5月2日:

肩题:“关于英舰紫石英号事件”标题:“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将军斥丘吉尔狂言”副标题:“我国领土主权不许外国侵犯,一切外国武装必需撤离中国”内容:“我们斥责战争贩子丘吉尔的狂妄声明。4月26日,丘吉尔在英国下院,要求英国政府派两艘航空母舰去辽东,实行武力的报复……”

“平学联妇联筹委会抗议英舰暴行”;“本市大中学生热烈慰问解放军”等。

副刊:

“朱德将军”;“朱德诗选:《战局时局》、《反攻》、《寄南征诸将》、《寄东北诸将》”;“工人的旗帜赵占魁”;“消灭蒋匪第三军,收复石门”;“脑袋也好使了”;“致解放本市的战士”;“金汤桥上的红旗”;“战犯蒋介石”等。

5月3日:

报头左肩:“中国人民银行通告:今日人民币折金圆券5 000元”。

“大同解放,守军向我投诚”;“匪帮后方日趋混乱,浙伪政府各厅溜出杭州”;“上海物价一天猛涨数倍”;“以实际行动纪念五一,津浦南段铁路员工积极抢修滁浦段”;“新华社社论:纪念‘二七’25周年”;“坚持职工运动的正确路线,反对‘左倾’冒险主义”;“调剂市场防止奸商投机操纵,本市贸易总公司昨成立”;“我军解放吴江”;“东北十四万煤矿职工首次代表大会闭幕,通过今年产煤一千万吨计划”。

在第二版上,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发布惩处战争罪犯的命令”;“阎匪炮兵俘虏群中查获日战犯两名,并查出日军400余名”。

在第三版上,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人民解放军伟大成绩公布:两年半歼敌四百余万,第三年前半年歼敌169万”。

第四版副刊:

“彭德怀将军”;“林彪将军”;“我看了《白毛女》——旧社会把人变成了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了人”等等。

新华日报作为南京市委机关报,宣传的中心和重点都是当时急需解决的大事。如关于恢复和发展生产、维护社会稳定的宣传就是重点之一。解放初期的南京,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工厂停工,失业成群,物价飞涨。报社6月10日发表了《为建设新南京而奋斗——南京人民当前的任务和努力方向》,提出了四大任务:全面恢复、发展生产;建立安全的社会秩序;扶助和劝导失业者参加生产;肃清旧社会文化余毒,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报纸及时发现和报道了浦镇机车车辆厂、无线电厂、南京榨油厂等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劝导失业者参加生产和闲散人员返乡劳动中,如何处理敌伪官僚机构的旧人员等方面,报纸都先后发表了短评,旗帜鲜明地表达了立场。在1949年之后,对土改运动、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1950年《婚姻法》、抗美援朝等的宣传,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新华日报的创刊号发行量为10 000份,全部免费送到各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大众学校和工商企业。此后采取优惠措施发行,发行量逐日递增,3个月后报纸发行量达到40 000余份,最高时达到49 000余份[42]

新华日报创刊时没有一条广告,一周后,报纸开始出现少量广告,一般安排在四版下方,约占一个通栏的位置,多是书店、影院、商店及遗失、迁址之类的小广告,价格也低。当时标价是,一版报眼位置为每块每日800元,三、四版文字广告每行23字收费40元,平均每个字1.5元。当时报社认为较具规模的工商企业为资本家所有,拿了资本家的钱容易为老板操纵,因此报社对广告并不太重视。有时客户上门联系业务,会遭没有版面为由拒绝[43]

1949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局要求各省市党报逐步取消供给制而走企业化经营之路,规定报纸要留有一定篇幅刊登广告。新华日报根据石西民社长要求,起草具体方案,提高广告价格,将一版报眼位置广告由每块800元一举提高到每块70 000元,三、四版文字广告则提高至每行收费3 000~4 500元;戏目广告每行每日收费600元等。同时报社变坐等为主动与企业、银行、书店等公私企事业单位联系,报纸广告明显增加。1949年12月,广告日均版面占有率从不足10%上升为25%,总额为6 500万元。到1950年1月总额已达到8 500万元。广告收入已经完全能够解决员工的工资[44]

2)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时期

1952年,中央人民政务委员会决定南京市、苏北行政区、苏南行政区合并成立江苏省。同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名单;11月7日,江苏省委在南京成立。三地的党委机关报,南京《新华日报》、《苏北日报》、《苏南日报》在南京合并,从11月1日起出版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报名仍为《新华日报》。

img342

1988年落成的总面积11 000平方米的10层新华日报综合大楼

img343

2004年新华日报整体迁入50多层的新华大厦,掀开报业现代化的崭新一页

在1952年10月29日《关于出版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的初步意见》中提出:

新华日报是中共江苏省委的机关报,应面向全省人民群众,而以工农劳动人民及广大革命干部为其主要对象。强调新华日报必须加强思想性、战斗性和群众性;必须贯彻通俗化,使报纸能适应主要读者对象的阅读;必须有明显的地方性,抓住江苏的中心工作来进行报道,贯彻省委的领导意图,掌握群众的主要思想状况,向群众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新华日报的报道应是城乡兼顾,工农业并重,应加强文化教育工作的报道,这三方面都不能偏废等。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华日报也有过一段曲折和失误。主要是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和1958年浮夸风。1960年起,新华日报贯彻调整方针,工作有显著转变。但1963年后,“左”的指导思想又渐居上风,报纸跟着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文革”十年动乱,新华日报遭遇一场大劫难。1967年1月,新华日报被“造反派”夺权,不复是党报,在两派斗争激烈时一度停刊。

据左克回忆,“十年浩劫期间,‘造反派’一声令下,我们这些老编辑通通从马蹄桌边被赶走了,赶到农村去安家落户,夜班编辑室改为单身汉宿舍,马蹄桌被弃置一旁。

到农村安家落户,盖了新房,买了农具,铁下心当第一代新农民了。不料,‘晴天霹雳’:‘四人帮’覆灭,大地重光。这天夜里,我梦见马蹄桌在召唤我:‘归来吧,老雕虫!’果然不久,报社的调令来了……回报社第一天,总编辑凡发源见面的第一句就是:‘你重操旧业。’”[45]

1968年3月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军管的新华日报成为江苏省革命委员会的机关报。1970年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共江苏省委后,新华日报重新成为省委机关报。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报纸有过一段时期短暂的徘徊。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华日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报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46]

【注释】

[1]本章作者是燕志华,南京大学。

[2]左克.我的编辑人生.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

[3]李廉.战斗在中央日报的共产党人.新华日报社,2003:47

[4]李廉.战斗在中央日报的共产党人.新华日报社,2003:88

[5]左克.回忆在敌人心脏里的战斗.新华日报社,2003:89

[6]内部资料: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志编委会.新华日报70年(1938—2008),2008:91

[7]内部资料:新华老报人话当年,第六期,2006:8

[8]内部资料: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志编委会.新华日报70年(1938—2008),2008:6

[9]内部资料: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志编委会.新华日报70年(1938—2008),2008:3

[10]内部资料:新华老报人话当年,第五期,2006:2-3

[11]左克.我的编辑人生.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

[12]内部资料:王强.新华人旧影忆历程.新华老报人话当年,第六期,2006:13

[13]内部资料:李承邰.编辑大楼的灯光.新华老报人话当年,第七期,2006:4

[14]李廉.战斗在中央日报的共产党人.新华日报社,2003:42

[15]李廉.战斗在中央日报的共产党人.新华日报社,2003:94

[16]李廉.战斗在中央日报的共产党人.新华日报社,2003:94

[17]邵平.中央日报,1949-02-11

[18]李廉.战斗在中央日报的共产党人.新华日报社,2003:48

[19]李廉.战斗在中央日报的共产党人.新华日报社,2003:48

[20]李廉.战斗在中央日报的共产党人.新华日报社,2003:50

[21]事隔20多年后,李廉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省七干校劳动的时候,接到中央组织调查李荆荪的信,询问解放前李荆荪在南京与哪些进步报人有联系.原来李荆荪在台湾已被国民党逮捕,因为他在南京解放后就离开台湾中央日报,自办一份刊物揭露国民党政府.参见:李廉.奉命打入南京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社,2003:54

[22]李廉.我们创办了《解放新闻》.新华日报社,2003:119

[23]李廉.战斗在中央日报的共产党人.新华日报社,2003:56

[24]李廉.战斗在中央日报的共产党人.新华日报社,2003:56

[25]新华日报,1949-04-24

[26]李廉.战斗在中央日报的共产党人.新华日报社,2003:57

[27]李廉.战斗在中央日报的共产党人.新华日报社,2003:57-58

[28]李廉.我们创办了解放新闻.新华日报社,2003:123

[29]李廉.我们创办了解放新闻.新华日报社,2003:123

[30]李廉.我们创办了解放新闻.新华日报社,2003:122-124

[31]内部资料: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志编委会.新华日报70年(1938—2008),2008:92-93

[32]李廉.战斗在中央日报的共产党人.新华日报社,2003:109

[33]内部资料:倪守诚.风范长存.新华老报人话当年.新华日报社,2005:11

[34]蔡绣琦.马蹄桌旁的一个小故事.新华日报社,2006:16

[35]内部资料:顾国政.回首往事心潮澎湃.新华老报人话当年.新华日报社,2005:12

[36]内部资料:王士行.平易近人的好领导.新华老报人话当年.新华日报社,2007:10

[37]内部资料: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志编委会.新华日报70年(1938—2008),2008:95

[38]内部资料: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志编委会.新华日报70年(1938—2008),2008:97

[39]内部资料:吴镇.解放后南京市委是怎样办新华日报的.新华老报人话当年,2005:2-3

[40]左克.我的编辑人生.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9

[41]新华日报,1949-04-30:第一版

[42]内部资料: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志编委会.新华日报70年(1938—2008),2008:118

[43]内部资料: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志编委会.新华日报70年(1938—2008),2008:119

[44]内部资料: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志编委会.新华日报70年(1938—2008),2008:119

[45]左克.我的编辑人生.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3

[46]内部资料: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志编委会.新华日报70年(1938—2008),2008:1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