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便民诊所惠农家

便民诊所惠农家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便民诊所惠农家明亮的房舍、醒目的标牌、统一的陈设、规范的管理、方便的诊治、廉价的服务,这是记者对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农村卫生室进行采访后的突出印象。诊断室内,别庄村防疫妇幼工作一览表、预防接种登记册、新生儿出生册、传染病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登记册、家庭婚宴登记册等资料一应俱全。
便民诊所惠农家_这方水土这方人

便民诊所惠农家

明亮的房舍、醒目的标牌、统一的陈设、规范的管理、方便的诊治、廉价的服务,这是记者对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农村卫生室进行采访后的突出印象。

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固原市原州区,山大沟深、土地瘠薄,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50多万人口中有40多万生活在农村。缺医少药、因病致贫的现象在那里一直比较普遍。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比较突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口大县、财政穷县,在2006年一年内,就在全区229个行政村建成了242个标准化卫生室,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统筹”,原州区也因此向和谐社会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个靠财政补贴度日的贫困地区,是如何在宁夏率先实现村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的呢?记者怀着几分敬意、带着几分好奇,就此展开了采访。

“农民无健康,怎能奔小康?”建好村卫生室,才能为农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原州区在规划新农村蓝图时,充分考虑农民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最需要的问题,提出了“十个有”的目标,其中就有建一个“便民的诊所”。但是,在这样的贫困地区,要完成这项民心工程谈何容易?资金就是第一个“拦路虎”。怎么办?原州区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政府筹一点、部门帮一点、乡镇赊一点、乡卫生院出一点、村医贷一点的办法来解决。区财政还挤出30万元对干旱、偏远和特别贫穷的行政村给予专项补贴。一些乡村出现上下联动、干群互动、捐款捐物、齐心协力建卫生室的动人场景。村医对此更是投入很高的热情。头营镇双台村村医马福义为建卫生室要到20公里外拉水,仅此一项就花去1400多元,但他仍然觉得这些钱值得花。为使新建的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原州区卫生部门提出“五个统一”的要求:统一选址、统一图纸、统一建设、统一标识、统一督察。结果,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在所有行政村建成了卫生室。人口超过2000人、服务半径超过5公里的行政村还建了2个卫生室。每个卫生室都三室分开,面积都在45平方米以上,最大的卫生室有80平方米的。自治区财政对此也给予了很大支持,除为每个卫生室建设补贴5000元外,还拨款3000元为卫生室统一添置了血压计、听诊器、出诊包、药柜、诊桌、紫外线消毒灯、检查床、消毒罐、方盘、剪刀、镊子十件诊疗设备。

记者随意走进位于路边的彭堡镇别庄村卫生室,看见这里的一切都堪称标准、规范:面积达75平方米,三个房间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分开,井然有序。药房内摆放着300多种常用药品,全是通过招标、统一配送的,执行的是自治区统一规定的药价。诊断室内,别庄村防疫妇幼工作一览表、预防接种登记册、新生儿出生册、传染病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登记册、家庭婚宴登记册等资料一应俱全。

40岁的村医陈耀荣告诉记者,建这所卫生室,除了政府的5000元补贴之外,自己又掏了1万多元。村里有了这个卫生室,不仅他高兴,全村人都很高兴。因为一般的病这里都可以治,一般的药这里都可以买,再不用往城里跑了。这既免去了患者的奔波之苦,又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陈耀荣的父亲曾当过“赤脚医生”,他本人则从固原卫校毕业,后又到宁夏医学院进修,参加过传染病学培训。2000年,他取得了执业医师证。

不要小看村医,他们在农村发挥的作用还真不小呢。看常见病,打预防针,预防疾病,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都少不了他。对孕产妇进行摸底调查,动员她们住院分娩,监测传染病,上报公共卫生事件,这些工作都要由他们承担。有了他们,就等于为村里的群众架了一道健康防护网。在谈到村医的价值时,当地有关负责人说,村医为本村群众提供了快捷、方便、廉价、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减少死亡。村卫生室既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问题,又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

原州区卫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006年,别庄村儿童免疫规划单苗接种率达到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也达到100%。据陈耀荣介绍,近年来,只有2004年有一名4个月大的婴儿因患肺炎不治身亡。从那以后,村里再也没有死过一个幼儿。

2006年,原州区村医的待遇由每月30元提高到100元,有关部门还为他们发放了50元的免疫补贴。此外,他们的收入就非常有限了。陈耀荣告诉记者,虽然按规定诊费每次可以收取三毛钱,但因为来看病的都是乡里乡亲,他都不好意思收钱,所以每月的诊费收入只有10元左右,而卖药的利润则为零。他不得不边行医边种地,以补贴家用,在农忙时则以种地为主。那时,村里人找他看病,要给他留条子或预约。他坦率地告诉记者:这个活不好干,现在只能尽力维持。当记者问他有什么希望时,他说,希望待遇能再提高一点。如果每月能挣到五六百元,我就可以不种地、专心行医了。

采访结束时,记者对原州区的农村卫生室建设不禁大声叫好,对那些待遇不高、精神境界却很高的村医更是充满敬意。

(原载2007年2月1日《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