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典型西方城市的社区形态

典型西方城市的社区形态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西方城市中,近现代典型的郊区化社区形态可以追溯到1923年佩里的邻里单元模型。虽然佩里最关注的是邻里单元在建造新社区时的应用,他认为这个模型也同样可以应用于“城市中心的衰退地区,规模足够大并且有必要重建社区”。
典型西方城市的社区形态_城市社区形态与再生

在西方城市中,近现代典型的郊区化社区形态可以追溯到1923年佩里的邻里单元模型。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传统社区规划(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TND)开始认识到战后在北美郊区流行的发展规划单元模式的缺点(Bookout,1992b),并做出调整。传统社区规划(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TND)模式更加强调回归机动车普及以前传统小镇式的社区生活方式。强调小尺度的地块、狭窄的街道和友好的前廊——这样更加精细地利用土地,创造混合、高效的土地利用模式。

佩里的邻里单元思想在1923年提出,包括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图2-1)。他的概念同样受到了先前规划者的影响,比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中提到,每个区(Ward)大约有5 000人以及在每个区设置小学的思想;还包括克拉伦斯·斯坦(Clarence Stein)和亨利·怀特(Henry Wright)将邻里作为基本社区单元的思想;以及在长岛(Long Island)进行的阳光花园(Sunnyside Gardens)规划实践。

图2-1 佩里邻里单元模型的缩略图

佩里沿袭先前规划者强调的这些因素,并且认为一个理想的邻里“住房开发应本着临近原则,让所有家庭都能便利地接近公共设施”。邻里单元应该遵从以下六个原则(C.A.Perry,1929):(1)规模应足够支持一个小学;(2)边界应由主干道组成,限制通行的车辆;(3)有集中社区中心和分散的公园;(4)学校和其他设施位于邻里中心;(5)地方性商业设施位于邻里边缘;(6)社区内部的道路系统设计尽量降低穿越性交通。

虽然佩里最关注的是邻里单元在建造新社区时的应用,他认为这个模型也同样可以应用于“城市中心的衰退地区,规模足够大并且有必要重建社区”(Perry,1939:96)。佩里邻里单元模型的重要意义,正如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所提到的:“这种居住区的模式改变了以往通过街区来界定邻里的方法,而是创造了更加复杂的社区形式,这改变了街道对于社区空间的限制,为居民提供了公共建筑、开场空间和社区内部的设施:总而言之,形成了在郊区新的社区模式。”

然而,战后对邻里单元模型缺陷的各种批评开始出现(Jacobs,1961)。这些批评认为,郊区发展(特别是低密度和大量同质性的住宅、零售和办公建筑)引发了远距离通勤的需要;同时也产生了交通拥堵、缺乏休闲和步行的机会;导致了空气和水的污染;引发了高额的基础设施消耗;产生了社会同质性以及社区感的缺失(Bookout,1992a;Calthorpe,2003;Duany,Plater-Zyberk,and Shearer,1992)。另外也有批评者认为,这种千篇一律的社区设计破坏了自然资源的特质(Bookout,1992c)。

针对这些不足,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传统社区规划(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TND)开始认识到规划发展单元(PUD)中的缺点,并做出调整,试图重新营造小汽车普及以前传统的小镇气息。在规划方法上,《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的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这种发展模式,传统社区规划(TND)强调小尺度的地块、狭窄的街道和友好的前廊,并“剔除媒体炒作的所谓新传统主义规划理念”(Bookout,1992a)。

传统社区规划(TND)尽力回归二战以前的规划风格,其主要的特点表现为:(1)混合利用的土地,包括多样的房屋形式和商店、学校、工作场所等;(2)中等程度和高中程度的土地开发,包括核心家庭使用的地块,多个家庭合用的地块以及多层建筑;(3)混合利用的社区中心,为一英里之内的所有居民服务;(4)方格网或半方格网形态的人行道系统;(5)临近道路的住房设置前廊;(6)车库在道路的背后;(7)有共同的邻里空间;(8)有根据当地气候和文化的建筑景观;(9)方便的交通体系(Bookout,1992a;Duany,Plater-Zyberk and Shearer,1992)。

仅从这些规划的特点来看,传统社区规划(TND)是受到下文提到的新城市主义思潮的影响的,在空间上已经体现了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一些原则和理念。然而,在美国,以佩里的邻里单元为模型的郊区社区还是占了主导地位。据统计,目前80%以上的社区仍然是以佩里的邻里单元为蓝本的(Smart Growth America,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