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民的分化与清末侠义小说

游民的分化与清末侠义小说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游民的分化与清末侠义小说游民阶层缺少超越个人或帮派利益的原则,他们对政府、统治者的态度也是如此。因此侠义小说中所写到的江湖、绿林的匪类,实际上正是秘密会社的成员。侠义小说对这些人物的口诛笔伐,反映了城市中一些生活尚且安定的游民对于统治阶级的期待与幻想。
游民的分化与清末侠义小说_中国游民

(一)游民的分化与清末侠义小说

游民阶层缺少超越个人或帮派利益的原则,他们对政府、统治者的态度也是如此。政府、统治者如果容纳他们,给他们以利益,他们也可为统治者服务,甚至去压迫或镇压与自己有共同命运的其他游民。从清代两大游民组织——天地会与安清帮对清政府的态度便可以看出这一点。天地会的主流是反清的,他们只要起事就必然揭出“反清复明”的大旗;而安清帮的主流是不反清的,而且还协助清政府运粮,是稳定清政府的力量。只是在太平天国战乱之中,由于漕运断绝、海路开通,安清帮分子失去了饭碗,转而从事走私贩盐活动,才逐渐成为反社会与反政府的力量。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有许多游民被吸收进团练等地主领导的武装集团,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天地会起义和其他会党的武装起义。如前所述曾国藩、鲍超、左宗棠等人所统率的军队中就有大量的游民,甚至哥老会的组织也渗入他们的队伍之中,但并非去作军队的策反工作。这些说明大多数游民以求得生存为宗旨,只有在他们无路可走之时才会铤而走险,与政府对立。如果他们受到统治者的青睐,自然会变作统治者的鹰犬。这些反映到通俗小说之中就是清末侠义小说的诞生与繁荣。

大约最早出现天地会字样的小说是《永庆升平》,这就是一部典型的侠义小说,由平话演绎而成。它的最后写定者郭广瑞说:“余少游四海,常听评词演《永庆升平》一书……国初以来有此事实流传,咸丰间,有姜振名先生乃评谈今古之人,尝演说此书,未能有人刊刻流传于世。余长听哈辅源先生演说,熟记在心,闲暇之时,录成四卷。”是知此部小说乃游民知识分子口耳相传,逐渐铺衍而成。

此书开卷就说清康熙间九门提督伊哩布奏言天地会八卦教猖獗①,康熙皇帝微服私访,得以结识许多草莽英雄,如马梦太、马成龙、顾焕章等。康熙返京后封赏马梦太、马成龙等,并命他们追随伊哩布治理黄河。顾焕章拜朝中亲贵达木肃王为义父,他们共同承担了扑灭以吴恩为首的八卦教的战斗。经过了许多曲折,搜缴了八卦教的名册,终于彻底肃清了八卦教匪,各路“侠客义士”皆有封赏;海内永庆升平,“使读者有拍案称快之乐、无废书长叹之时”(郭广瑞《序》)。此书虽假托清初之事,所反映的却是咸丰、同治间游民的心态。鲁迅评论这类作品时说:

时去明亡已久远,说书之地又为北京,其先又屡平内乱,游民辄以从军得功名,归耀其乡里,亦甚动野人歆羡。故凡侠义小说中之英雄,在民间每极粗豪,大有绿林结习,而终必为一大僚隶卒,供使令奔走,以为宠荣,此盖非心悦诚服、乐为臣仆之时不办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一些游民,特别是生活在北京这样封建政治中的游民(也包括许多没落的八旗子弟),不仅羡慕一些因逢战乱倚仗军功爬到统治集团的游民,而且,认为只有依靠统治阶级才有光明前途,这和宋末元代以及明末清初敢于冒险的游民是大不相同的。

像《永庆升平》这样由游民知识分子创作、颇能反映上述心态的侠义小说还能举出很多,如《彭公案》、《施公案》、《刘公案》、《三侠五义》、《小五义》等等。这些小说虽然没有直接写到天地会等秘密组织,但其矛头所指都是活跃在江湖之上的绿林豪强。这些小说有个固定的模式,如鲁迅所说:“这等小说,大概是叙侠义之士,除盗平叛的事情,而中间每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又说:“其中所叙侠客,大半粗豪,很像《水浒》中底人物,故其事实虽然来自《龙图公案》,而源流则仍出于《水浒》。不过《水浒》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这一类书中底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处。”(皆见《中国小说历史的变迁》)这些作品大力表彰的扶危救困的侠义人物如黄三太、黄天霸、李七侯等实际上是绿林的叛徒、统治阶级的鹰犬。书中还把清初从事抗清秘密活动的窦二东(《施公案》、《彭公案》称其为窦尔敦)作为反面人物来鞭挞。《施公案》把黄天霸出卖与伤害绿林兄弟濮天雕、武天虬作为“忠义”、“侠义”行为来描写,实际它完全背离了江湖上的忠义,只反映了城市游民向清统治者的归顺。

此时也有一些小说描写秘密会社或其成员的活动。作品对秘密会社的态度与作者对清王朝的态度有关,如表彰曾国藩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成就的《扫荡粤逆演义》,以快意的笔调写生擒“天德王洪大全”。“天德”是天地会因不承认清代正朔而自立的年号,洪大全则是天地会的领袖。而肯定太平天国武装斗争的《洪秀全演义》,则赞誉天地会领袖罗大纲参加了太平天国起义,在斗争中英勇善战,屡建奇勋。一些忧国忧民的社会小说如《黄天录》等,对于结盟拜会、反抗清廷和行侠仗义的行为也发出由衷的赞美。

清末革命党人认识到天地会是当时存在于国内唯一强大的、有组织的反清力量,他们深入这个秘密组织,企图改造和利用它,以构成革命的基本力量。革命党人的领袖人物如孙中山、黄兴、陶成章、徐锡麟等都参加过天地会或其分支组织,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研究天地会的历史,有的革命党人还把天地会的传说与历史编撰为小说,以期更为广泛地影响群众。《海外扶余》就是一本这样的小说。其作者陈渊(1885—1907),浙江绍兴人,与革命志士秋瑾、徐锡麟等交好,曾与徐、秋等人策动武装起义,后在安庆武装起义中牺牲。这部小说以写郑成功抗清事迹为主,书末写到郑氏多年征战,开发台湾,筹划收复大陆,积劳成疾,得了心痛病,病中梦见明代忠臣于谦来会,要他传播革命的种子。于是成功与其军师陈永华秘密建立了三合会,又名天地会、三点会。二人私下动员文武官员入了会,然后一级一级地动员下去,直到全台湾的百姓都成为会员。后来陈永华更名陈近南潜回大陆,在闽浙、两广、两湖、两江一带都建立了天地会的秘密组织,该会历时二百余年,会党组织遍及九州,海外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会党存在。这些都是根据天地会内部传说写成的,意在突出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宗旨,只是《海外扶余》在当时并未刊刻,因之也就没有什么影响。

总之,在清灭亡以前会党仍处于秘密活动阶段,人们对它了解不多,即使秘密组织的成员在各地频繁起事,引起社会的震动,但一般人还是把他们视为啸聚山林的绿林豪强。因此侠义小说中所写到的江湖、绿林的匪类,实际上正是秘密会社的成员。侠义小说对这些人物的口诛笔伐,反映了城市中一些生活尚且安定的游民对于统治阶级的期待与幻想。这个时期正面触及会党的作品很少,这说明了摇摇欲坠的清政府余威尚在,作者不能不对这个敏感的题材有所顾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