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侗族的宗教信仰是怎样的?

侗族的宗教信仰是怎样的?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宗教信仰侗族没有形成专一的宗教信仰,民间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自然崇拜极为普遍。侗族不仅相信世间的许多动植物有灵魂,而且认为每一个人都有灵魂。新中国成立后,家祠多已废除改作他用。侗族认为,这些神都是善神,逢其忌日,要供品祭祀。在一些侗族地区,还有图腾崇拜的遗迹。[1]在侗族所信仰的各种神灵中,其中以“萨”(祖母)为大,她被视为侗族的女始祖、女英雄,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宗教信仰_中国侗族

第一节 宗教信仰

侗族没有形成专一的宗教信仰,民间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自然崇拜极为普遍。侗族民谚说:“老树护村,老人管寨。”在侗族人看来,山、水、花、草、鸟、兽、风、雨、畜禽、雷、闪电、巨石、太阳、月亮、土地、树、洞穴,甚至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桥梁、井等等,都拥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因而将它们视为神灵并加以崇拜。太阳、月亮光辉熠熠,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它们,因而,不能手指太阳、月亮,不能面对太阳、月亮随意大小便,不能咒骂它们,否则,认为神灵会动怒、庄稼会歉收、人畜会多病多灾。在许多地方的村寨外、路边,或垒土祭祀,或设有专门的牌位奉祀土地神,因为它关系到人畜的平安、作物的丰歉、地方的安宁,并对猛兽具有威慑的功能。所以每逢戊日和“土王用事”日,不能动土,并要给予专门的祭祀;建房盖屋须择吉日祭祀土地神后,方可动土挖基,完工后,还要“谢土”。水是万物生命的源泉,没有水,人将无以为生、作物无以生长、大地将干涸坼裂。因此,新年到井边、河溪边汲水,先要化纸焚香祭拜,祈祷水神带来福佑,而后汲水回家;下河抓鱼亦要先祭祀水神;新娘首次挑水,须先祭祀“水神”,才能挑水回家;天旱要打醮求雨。贵州榕江县车江一带妇女,在每年正月择一吉日,鸣锣传众,自备酒菜,到井边敬祭,围席聚餐,而后手牵着手绕井“哆耶”,颂赞水井带来的幸福,祝愿井中之水源源长流,四季清凉。山是侗族群众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场所,由山神掌管。进山伐木、烧炭、猎物,都要祭祀山神,祈求它的护佑,对山中树木亦不能滥砍乱伐,否则会得罪山神,败坏风水,招致祸害。对于能给人带来光明、温暖和灾难的火,侗族人同样敬畏有加。每到年终腊月,人们常要买猪敬祀火神,以求吉除邪。如果村寨失火,大火扑灭后,要举行“倒火堂”祭祀仪式,在场众人祭祀完毕方可离开,否则意味将使“火殃”蔓延。桥是人们涉水过河的主要载运工具,对于生活在河溪沟边的侗族群众来说,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人们对之也是敬畏有加。贵州镇远一带的侗族有专门的“敬桥”祭祀活动。架桥前要请阴阳先生测定方位,并焚香烧纸,供祀鸭、酒、肉等。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还要祭献鸭蛋、酒、肉、粑粑等,祈求桥神赐福消灾。至于寨边路旁的古树、巨石等,亦不能乱砍乱采,否则会犯伤“龙神”,败坏“风水”,且逢年过节均要祭祀,祈求护佑。

鬼魂崇拜包括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它源于灵魂不灭的观念。侗族不仅相信世间的许多动植物有灵魂,而且认为每一个人都有灵魂。人死后,只是躯体离开了阳世,而其灵魂不死,它们仍左右着人世间的生活生产,可以给活人带来幸福快乐,也可以带来灾难痛苦,而且,灵魂还能转世投胎,重返人间。因此,人死后,要超度其灵魂,要时常祭拜,以趋利避害,求得子孙后代的安宁和幸福。在侗族人家,堂屋后壁正中多设神龛敬供祖先(有的在屋内一角设祖先神位),年节更是香火不断。平时,不少人家饭前也要先请祖先受用。每至清明,阖家或全族都要上坟祭扫,祈求保佑。农历七月半,俗称“鬼节”,许多地区的侗族都要祭祀祖先。贵州天柱县侗族还有煮油茶祭祖5天(农历七月十一到十五日)之俗。届时,焚香烧冥钱,晚上进行“跳桃源祠”的娱乐活动。镇远地区的侗族每年都要对本姓祖先进行一次集体祭祀活动,或在清明节,或在农历六月初六。届时,全族按户集资买肉、酒、香、纸钱等,桌上摆着族谱和祖先开基人的神像,供上祭品。活动由一位主持人向全族人宣讲本族的历史,并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全族人安康,五谷丰登,人畜兴旺。镇远报京的侗族则是以“吃牯脏”的方式进行祭祖活动,时间一般在“未年”和“子年”。祭祖这一天,不分姓氏家族,不管大寨小寨,只要是侗族均可参加。同时规定,这一天不准办婚事、不准吵架、不准酗酒闹事,否则视为对祖宗的不敬,当事者将因此而受惩罚。“吃牯脏”要事先选定“吃牯头”。“吃牯头”设一正一副,由某一姓氏世袭,不能变更。正牯脏由周姓担任,副牯脏由刘姓担任,只能换人,不能换姓。“牯脏头”必须是为人正派善良、夫妻双全、家境状况良好、人丁兴旺之人。若前任“牯脏头”妻死子亡,则不能再继续担任,需再推选一位具备条件者继任。祭祖当年,“牯脏头”要组织人员准备一切事宜,如召集各房族会议,购买牛(水牯牛,一般12头)、肉、酒、年粑等。届时,要进行斗牛活动,宰杀牛群,吃唱三天,场面甚大。由于花费较大,现已很少进行此活动。明清时期,许多侗族地区的姓氏还建有家祠,设置祠田,春秋两季祭祀列祖列宗。新中国成立后,家祠多已废除改作他用。

img164

榕江宰闷公婆神  供图:龙耀宏

img165

img166

土地庙

鬼神崇拜在侗族地区也极为盛行。人们认为“神”是可敬的,它能保佑一方清静,四季平安,消灾赐福,如“灶神”能给人带来祥福,故腊月二十三晚上要以供品“谢灶”,礼送灶神返回天廷;而“鬼”是可恶的,人所遭受的各种灾病均系鬼在作祟,它能勾人魂魄,致人遭灾,如有“生鬼”“死鬼”“饿鬼”“猪鬼”“猫鬼”“灶鬼”“吊死鬼”“中毒鬼”“瞎眼鬼”“滚坡鬼”“弄斧鬼”“落崖鬼”“断手断脚鬼”“使刀鬼”等等。在遭受灾病之时,便备祭物对鬼进行供祭,祈求其勿再加事于人。此外,侗族还信奉龙王、飞山神、三王神、关云长、岳飞等神。过去侗族地区常见的庙宇有飞山宫、三王庙、关帝庙、武穆庙(岳飞庙)。关、岳二神除了设庙宇外,在各地的风雨桥的桥廊上都设有关公、岳飞的神位。侗族认为,这些神都是善神,逢其忌日,要供品祭祀。

在一些侗族地区,还有图腾崇拜的遗迹。如有的家族被认为是“笨腊随”,意“蛇种”,即“蛇的根骨”,传女不传男。认为蛇是自己的祖先,村外遇蛇则认为是祖先显灵,不能打、惊吓;蛇进屋,视为祖先回家,要焚香烧纸祈祷。久旱不雨,土地干裂,要祈求“蛇神”显灵,兴云降雨。还有的家族被认为其祖先与牛同源,属于“笨腊国、腊秀想、南荡门”,即“水牛的根骨”,是正宗血统,高门旺户。要定期向水牛敬祭,如农历四月八、六月六等。届时要在牛圈门前摆设供品,焚香烧纸,祈求护佑、平安。[1]

在侗族所信仰的各种神灵中,其中以“萨”(祖母)为大,她被视为侗族的女始祖、女英雄,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萨”又称“萨岁”“萨莽”“萨安”“萨灯”“萨麻庆岁”“萨丙”“萨堂”“萨麻天子”“达摩天子”“达摩娘娘”等,意即大祖母或始祖母、曾祖母、太祖母、先祖母等,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集合性质的抽象概念,是女性神灵崇拜的代称。据说她神通广大,能影响风、雷、雨、电、瘟等诸神,能驱邪禳灾,管治猛兽,保境安民。所以,人们常把她视为“社稷神”,大凡生产、生活中的大事、琐事都要祈求她的保佑,祈愿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新中国建立前,在一些村寨还有专门的公田,由主管萨母坛的人耕种,收获稻谷作为祭祀的费用。

“萨”神无所不在,所以又有管树林的“萨达”,管土地的“萨对”,管水井的“萨闷”,管人间事务的“萨样”,守桥头床头的“萨高乔”“萨变降”,主偷魂盗魄的“萨两”,主制酒曲的“萨宾”,还有把守大门、防鬼邪闯入、护佑孩子平安的“萨林隋”,天花流行,保佑儿童安宁、脱险的“萨多”,促成男女恋爱和婚配的“萨彭”,护佑农业生产的“萨样岁”等等。

img167

榕江车寨萨坛

新建村寨,必先安萨坛或萨堂,有的地方叫“圣母祠”“圣母庵堂”。大的村寨一般是一个家族或几个家族设坛祭供。榕江一带的萨坛有露天和室内两种。无论露天或室内萨坛,都必须挖一个深1.3米、宽1米的穴,然后穴内安埋两口上下扣合的铁锅,锅内放萨的银像,像的四周放白米、茶叶、木炭、朱砂、五色线等物,以青砖或料石砌成直径3米的圆丘形墓,墓上铺一层白碎石,顶上栽一株四季常青的千年矮或松柏、十二月花、冬常青等,四周砌墙或置木栅栏围住,防止猪牛践踏。室内的萨坛即在坛顶上插一把半开半闭的大黑伞。贵州从江县等地还在伞周围陈设若干白色卵石和一把大葵扇、草鞋、船形布鞋、布袜子和衣裙等。

img168

榕江月寨萨坛

湖南怀化市通道县侗族的萨堂多建在寨中心,也有建在鼓楼边或寨头、寨边的,以显著位置为宜。建萨堂挖约1.7米深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形的眼井,仰放一口铁锅,再放入银质或非银质生活用品模型,如小锅、三脚架、碗、筷、杯、瓢、壶、剪子、坛、衣、裙等及纺纱织布的模型(纺纱机、织布机等),大锅的上面再覆盖一口铁锅,然后用土埋好,堆成约1米高的土包。土包上栽种桂花树、千年矮或四季花。在萨堂的两旁和后方栽野葡萄藤或野刺,萨堂前一般还立石为记。有的萨堂有盖屋保护,多数为露天。安置萨堂,需选择吉日举行仪式,请阴阳先生开路,老人穿寿衣带头,青壮年吹芦笙,妇女穿裙举盘,到老萨堂处或桥头、河边、山脚、山冲接萨住堂,并烧香、敬茶、鸣放鞭炮。

通道目前24个乡镇中,有萨堂64个,分布于15个乡镇,以侗族聚居区年代久远的村寨为多,且多为新中国成立前建立。[2]

立堂安萨在一些地方又叫“安殿”,其仪式非常讲究和隆重。立萨堂之前要准备很多的吉祥物,如要一窝恰好九层的蚁房,象征先祖母——萨神的九层宫殿有千万蚁兵保护;要寻找一根长在刺蓬里,横盖过大路的野葡萄,象征着萨神像葡萄一样茂盛,荫护着侗家人;要一撮山冲中朽木里自生自发的细浮萍,象征着侗家人像浮萍一样,无论在哪里,都能生根发芽,生长迅猛;要一勺两江汇合处的漩涡水,还要一棵山里寻来的又高又直的无风自动草——蓍草(一种香料草),供奉在萨神前。另须在萨堂前栽一棵万年青,象征着萨神长生不老,长守此地,庇护着村寨的安全。此外,安萨堂前要封寨3天,寨门前悬挂着柚枝或草标,严禁生人进寨。全寨忌火煮食3天,只吃粑粑、粽子、酸鱼、酸菜等冷食。凡寨上出嫁的姑娘都必须赶回来参加。全寨人聚集在鼓楼进行讲款、弹琵琶、跳芦笙等活动。第三天,全寨男女身着盛装,聚集在萨堂房的芦笙坪上,听歌师诵《侗族远祖歌》,歌颂萨神的功德,祈求萨的护佑。然后集体唱侗垒词,内容主要是祈愿在萨的保护下,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美好愿望。

安萨堂仪式结束后,家家户户从萨堂引火种回家,以“萨”赐予的幸福火种,点燃自己家的火塘。有的地方还要选一只没有一根杂毛的纯白羊作为萨的化身,常年由人们供养。经过训练的白羊,每日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家家户户都以最好的“禾糯饭”喂它,并修一座“萨房”供其居住。羊的两角钻孔,系上鲜艳的五色丝线,比拟太阳的五彩颜色。[3]还有的村寨是以公鸡作为萨的化身。

萨坛有专人管理,叫“登萨”,一般是该寨的老户担任,多为世袭,也有个别是公推的。

侗族也有信仰佛教、道教和基督教者,但人数较少,影响亦不大。大约在明清时期,道教、佛教已传入侗族地区。在一些侗族村寨,还设有佛庵和神庙,如清代贵州天柱县境内338寨,就有462处庵庙,庵内供奉释迦牟尼、弥陀、弥勒、观音、罗汉等菩萨像,僧尼主持,跪拜念经,常年香火不断。村寨庵堂由村寨各姓共修或分别修建,占有一定的田地山林,收租供僧尼生活及祭祀用。但侗民剃度为僧尼者极少。也有少数人在初一、十五、二十三吃斋。由于相信“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民众亦乐于施舍,有难烧香敬佛、祈福许愿,以求消灾免难。道教信仰在侗族地区无道观,仅有称“道师”者尊玉皇大帝为最高神灵,敬奉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奉太上老君为教祖。他们多替人祈祷,禳灾除病,且多不脱离生产劳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