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怀孕女人为宝宝做摇篮

怀孕女人为宝宝做摇篮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 生育习俗一、求子新中国成立前的鄂伦春族,由于恶劣的生活环境和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致使人口急剧下降,濒临灭绝。鄂伦春族人不知道避孕和堕胎,妇女妊娠,家族和氏族的人们都非常喜悦,家中其他妇女主动帮助孕妇做家务。鄂伦春族人反对婚外发生的男女不正当关系,但不准害死或歧视私生子。
生育习俗_中国鄂伦春族

第七节 生育习俗

一、求子

新中国成立前的鄂伦春族,由于恶劣的生活环境和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致使人口急剧下降,濒临灭绝。因此,他们对人口的增殖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急切地呼唤着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如果婚后不能及时怀孕,家人就会焦急万分,就会请萨满到家里来举行“乌米拉任”仪式(祈子仪式),由萨满向“阿木轰”妈妈祈祷,请求“阿木轰”妈妈赐予孩子,然后夫妻叩首谢神。“阿木轰”妈妈拥有很多孩子,是保护婴幼儿的神,她赐福给那些婚后不生育、盼儿心切的夫妇们早日生孩子。当萨满求助于“阿木轰”妈妈时,“阿木轰”妈妈就从众多孩子中任意挑选一个,狠狠心,用手掌拍打孩子的屁股,以示赏赐这个孩子,让他降生到人间去。“阿木轰”妈妈还会判断出孩子在行走的路上会遇到什么障碍,把事先预备好的绳子、木棍交给孩子。送绳子和木棍是为了帮助孩子顺利通过关卡与险区,来到人间父母的怀抱中。[26]仪式比较简单,准备一些供品,放在“斜仁柱”的“玛路”神位前,萨满请神祈祷,表示向“阿木轰”妈妈祈求赐给孩子的愿望。然后,夫妇向神位叩礼致谢,求子仪式结束。

二、孕期

妇女怀孕,在鄂伦春族看来是一件吉祥的喜事,因此全家人及族人都对孕妇给予特殊的关爱与照顾。婆婆不但要向儿媳传授一些保胎、生育知识,同时也向儿媳提出许多清规戒律。

鄂伦春族人不知道避孕和堕胎,妇女妊娠,家族和氏族的人们都非常喜悦,家中其他妇女主动帮助孕妇做家务。妇女怀孕一开始,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一心向善,不能骂人或笑话人,不能瞧不起人,更不能做坏事,否则对胎儿不好;不能笑话残疾人或有缺陷的人;不能到死兽跟前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否则对胎儿不利;怀孕后不能参加请神跳神仪式或葬礼、婚礼等,也不能去有死人的人家里,否则会冲着,对孕妇和胎儿不吉利。孕妇也要一心一意地行善,做好事,孝敬公婆,善待家人,善待自己,与所有人保持和睦,勤奋自强,心情舒畅地对待自己和胎儿。孕妇自己也要格外小心注意,如不能到河里洗澡,不跨越泉水,不走抬过死人的路,更不能看尸体,哪怕是自己的至亲过世,也不能奔丧等。家人也尽可能地保护好孕妇,不受惊吓或劳累。但一般孕妇都很刚强,洗衣、做饭、拎水、捡柴样样都能干。她们认为太娇气,不干活,生孩子时不顺利。

三、生育

孕妇在临产的前几天要搬到临时搭盖的产房——“乌kī娜”去住,要与家人居住的“斜仁柱”隔离开,因为“斜仁柱”住房里有“玛路”(神位),孕妇在家里生孩子,污血会触犯神灵,因此必须另搭产房,婴儿也必须在那里出生。勤快的人家在临时搭建的“产房”内,烧一大堆木头,把地面烧热了,产妇生孩子时不至于着凉挨冻。关于这一习俗,史料中亦有记载:“如妇有产生,必须置窝铺另居,不论男女均不近前,每饭必以桦皮斗装乘(盛)食物,一人用木杆在散步之外挑选之。”[27]“蓬高(蒿)孕妇床(孕妇将产时,每于野外或山中择避风处弄以火,傍积蓬蒿,俾产妇卧于其上,以诞小儿”[28]。“鄂伦春妇临产,夫为搭棚数里外,送妇居之,既生儿弥月乃迎归”[29]

鄂伦春族产妇的床铺席地,在其床边也埋下两根带杈的木杆,长约70厘米,上搭一横杆。分娩时采取半屈的姿势,两手紧握住横杆,胸部靠在横杆上,身体完全靠横杆支撑,两腿分开,两足蹬在铺上。有时,助产的妇女也用双手扶住产妇帮助她生产。如胎位不正,助产妇女便把胎儿头向正确的方向转移,胎盘下不来时,就用开水烫过的热沙子口袋,放在妇女的腹部。脐带约留3厘米,用剪子剪断,用兽筋线结扎。婴儿生下后,“冬时即用雪,夏以冷水而净之”[30]。“冰雪婴儿孽(小儿初生,即用冰雪擦洗周身)”[31]。“生孩恒用雪洗,以为不如是则终身不耐冷”。妇女分娩后,一般休息2~10日,在此期间,男人不许进产房,就连产妇的丈夫也不能进入。据老人们讲:不让男人接近产房,是对孕妇的保护,在坐月子期间的一个月内,不许与丈夫同房,这样可以保护产妇的身心健康。

临时搭建的产房狭窄简陋,四面透风。产妇如果赶在夏季生孩子,那是产妇和婴儿的福气;如果赶上数九严寒,产妇孤零零地独自卧在冰凉的席地铺上,加之缺乏照顾,产妇和婴儿很容易生病着凉。

孩子满月这天,要用一种叫“阿日查”的爬山松点燃,用其香烟将母子周身熏一熏,以示洁净,表示驱魔除秽,母亲才可以抱着婴儿搬回原来的“斜仁柱”住房中。家人与亲朋要举行祭祀祖先神仪式,向祖先神像敬酒献肉,感谢祖先神保佑全家人丁兴旺,还向祖先神通报孩子的出生时辰、性别、名字,并祈祷神灵保佑孩子健康平安,无病无灾,还要向火神祷告,让火神保佑这个刚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一生平安幸福,事事顺利,亲朋好友带着酒肉和礼物,纷纷前来祝贺。仪式结束后,将临时产房立即拆除。

鄂伦春族人反对婚外发生的男女不正当关系,但不准害死或歧视私生子。私生子不仅会被很好地抚养,还会得到全氏族的保护和帮助。因为鄂伦春族人懂得生命的珍贵,明白人人都有生存的权利。

四、婴儿抚育

婴儿满月之后,就要放在摇篮里,鄂伦春语叫“恩么克”,鄂伦春族人的婴儿都是在摇篮里长大的,初生的婴儿,冬天装进小皮被子里,夏天用兽皮或布料包裹放入摇篮。夏天在摇篮上面覆盖薄皮,以防蚊虫叮咬;冬天覆盖小狍皮被,以防寒冷侵袭。为使覆盖物同婴儿面部有一定间隙,在摇篮接角处安有半圆形木架,使覆盖物隆起。迁移时,母亲将装婴儿的摇篮背在背上,骑马前行。孩子哭泣时,母亲将其转到胸前喂奶。在“斜仁柱”里,摇篮就挂在母亲铺位一侧的房梁上,婴儿悠悠入睡。在野外生活时,也可以把摇篮(摇车)悬挂在树干上。正如史料记载,鄂伦春族人“即用桦皮摇车,即桦树皮也,负身后,乘马驰驱”[32]。“悬儿为避狼,栖林猎时,将小儿置摇车内,悬于树上,以免为狼所食”[33]。孩子出生后的一年中,都是在摇篮(悠车)中生活的,周年后,才出摇篮,开始走路,但睡觉还是在摇篮里,这种情况要延续到2~3岁,鄂伦春族母亲对婴儿的哺乳期往往延续到5~6岁。有时,母亲生了第二个孩子,还给第一个孩子吃奶。母乳不足时,可以用马奶喂养。孩子在1岁左右就同成年人吃一样的东西了。

孩子离开摇篮(悠车)开始穿衣服,摇篮背后的铜铃、护身符等饰物,移到上衣的背后,从2~3岁起,夜间睡在皮口袋(皮被)里,一直到8岁左右,迁徙时,要把2~3岁的孩子捆在马背上,5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单独骑马了。

鄂伦春族人非常喜欢孩子,不论男孩、女孩,都作为共同体的小成员加以爱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的形式,在实践中进行教育。当婴儿时,母亲摇着摇篮唱着《摇篮曲》,让孩子在优美的旋律中幸福快乐成长;当孩子刚刚懂事,母亲就给讲许多生动而有趣的动物、神话和英雄故事,使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从小就跟随母亲一起劳动,熟悉周围的山川地形和各种动植物。男孩5~6岁开始用弓箭射小鸟,7~8岁练习骑马,10~12岁便跟父兄到猎场进行狩猎,到15~16岁就成长为一名能单独狩猎的猎手了。女孩从小就跟随母亲和老年妇女采集,学习辨认几十种可食野菜、野果和块根植物,学习桦树皮的剥制和加工、兽皮加工和各种皮制品的制作,并学会剪纸、刺绣、雕刻花纹等技能。到姑娘出嫁前,要学会操持家务和全套本领。正如史料称:“男童如及十三岁,即可持枪行猎,女孩十三岁亦可编笼网鱼。”[34]“十五岁女儿能试马,柳荫深处打飞龙。”[35]真实地记录了鄂伦春族青少年的聪慧、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五、“恩么克”——婴儿摇篮

鄂伦春族的悠车即摇篮,制作简单又很艺术,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实用。摇篮(悠车)是游猎民族生产、生活的必然产物。

摇篮(悠车),鄂伦春语称“恩么克”,是用两块樟松薄板揻成“U”形,然后把两块板连成一体。

鄂伦春人在制作摇篮选料上特别讲究。在原始森林多种树木种类中唯独选择樟松,是因为樟松木质轻,耐用轻便。

img120

婴儿与悠车

img121

悠 车

鄂伦春人特别注重对摇篮的装饰,在摇篮的两侧即婴儿头部,分别挂两个木刻的小动物偶像,一个是小鸟,一个是小老鼠,刻画的栩栩如生。据说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如挂小鸟木刻像,意为婴儿不闹耳底子,不患耳病,孩子如小鸟一样展翅飞翔,健康成长;挂小老鼠能使婴儿头脑发达,像小鼠一样伶俐、活泼,会成为勇敢的“莫日根”。在挂木刻小鸟、小老鼠偶像的同时,还挂自己晒干的鹿鼻子以求吉祥,再挂少许用狍趾骨等制成的小饰物“库皮兰”,作为陪衬。在摇篮的背后还横挂有一串“库皮兰”饰物,当孩子啼哭时,摇动摇篮,由于各种饰物互相摩擦、撞击,便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使孩子停止哭泣,并很快入睡。在摇篮的头顶上挂有黑布做成的小人偶像作为护身符。护身符一大二小,它们的腰上缠有红布腰带,象征吉祥。护身符意为婴儿的保护神。

摇篮里面的装饰也很讲究,上半部分用狍皮缝个小被成口袋状,内装动物毛当垫子,摇篮内侧头部分别有一个小布垫,婴儿的头向一侧倾斜时,以便倚靠,下身部分用兽皮做垫子,垫子上放干燥、粉碎的朽木沫,不致硌着婴儿的臀部和小腿。婴儿的小狍皮被也不逊色,被子从上到下,一连到底。两头缝好,身子部分放一块布,用来裹婴儿的身体,婴儿躺在被里非常舒服。夏季炎热,用布裹孩子,外面用皮绳系好,不致使孩子从悠车里掉下来。摇篮的两头拴一根较宽的皮带,用以吊挂或背负,摇篮的头部要用纱布或白布罩上,以防蚊蝇叮咬或风吹日晒。

在布匹和纸张缺少时,鄂伦春族妇女就用柔软、温暖的犴毛垫在婴儿的臀部下面当“尿不湿”,孩子的屎尿都渗在犴毛上,用后即刻扔掉,既省事又方便。在上山或搬迁时,鄂伦春族妇女将摇篮背在身后或挎在胸前,很方便。随着马匹的颠簸,婴儿也很快进入梦乡,平时则把摇篮挂在“斜仁柱”房梁上,婴儿在摇篮里安详地玩耍或安睡,给家人带来无限的快乐和欣慰。[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