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崇文重教,爱国爱乡是客家人的发展之泉

崇文重教,爱国爱乡是客家人的发展之泉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重教化,着力提高族群文化素质的优良传统,无疑是客家文化普及,人才辈出的历史渊源。祠堂之多,是客家地区一大特色。这一切,使客家人崇文尚学,重视教育,以致客家地区教育之盛、人文之秀闻名天下。因此,爱国主义总是与不同时代的爱国者所追求的中华民族崇高的理想是联系在一起的。
崇文重教,爱国爱乡是客家人的发展之泉_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第四节 崇文重教,爱国爱乡是客家人的发展之泉

长期处于贫困山区的客家人衣食难保,兴学读书谈何容易!但是他们认识到,只有知识文化才能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因此,客家人愈是贫穷愈是坚定地送子女读书,读书的也能拼命发愤,历尽艰辛,只为将来有个好前途。这是一条以文治贫,以学翻身的进取之路。客家人素来对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奉为信条,尤其是对孟子所言“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14]笃信至深。这种重教化,着力提高族群文化素质的优良传统,无疑是客家文化普及,人才辈出的历史渊源。扎根赣闽粤桂山区后,他们秉承中原遗风,以耕读传家,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在客家社会里蔚然成风。

走进客家山区,微风送来树木的清香,也送来浓浓的书香。远处传来泉水的叮咚,也传来琅琅的书声,这宛如“天籁”传来的书声和书香,令人为之陶醉。“教子读书,比屋皆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支持子女读书。即便是很贫困的家庭,生活都难以为继了,做父母的依然咬着牙关,义无反顾地勒紧裤带供子女读书。有卖田地供子女读书的,有长年咸菜稀粥从嘴里省出钱来为子女交学费的,有挑担、卖樵为供子女上学的,有因家贫无法让子女上学、而从千里之外背着书回来教子女的父亲,有帮人舂米两天只吃一次饭为供丈夫读书的妻子……好些地方志都记载着客家人重视读书的话语“男子不读书,家计无出路”,“不识字,一头猪”,“讨食也要教子女读书”,“山瘠载松柏,家贫好读书”。客家地区广泛流传这样的童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放条鲤嬷八尺长。鲤嬷头上承灯盏,鲤嬷肚里做学堂。做个学堂四四方,兜张凳子写文章……”“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冇老婆。山鹁鸠,咕咕咕,唔读书,大番薯!”

客家各宗族都非常重视兴学育才,办好本族子弟的教育,并把这视为本族兴旺发达的大业。祠堂之多,是客家地区一大特色。一位法国天主教神父,目睹客家人以祠堂为依托,兴办教育的情况以后,十分赞赏地说:“客家人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祠堂,就是他们学校的所在地。全境有七八百个村落,就有七八百个祠堂,也就是七八百间学校。按照人口的比例来计算,不但中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赶得上,就是与欧美相较之下亦不多让。”[15]祠堂大都用来办学校,祠堂亦学堂,且大都置有“公田”,收取租谷或租金(俗称“公尝”),作为办学费用。还有不少氏族有公尝山、公尝田、这是祖辈在兄弟分家时,并不将祖产分齐,而将这一部分田地、山林、鱼塘留下来作为氏族的公产,并用它每年的收入来兴办村学,帮助老师,支持族中子弟上学。有的族规还写明凡考上中学、大学者,资助钱财若干。此外,从前民间还有“文会”、“互助会”,将集股所得的钱、粮,以奖学金的形式来扶助穷家子弟求学。再有,客家地区山多田少,人多地少,生存环境极为严酷,地理条件的制约,使客家人向外发展极受羁绊,他们唯有发奋读书,“学而优则仕”,争取考科入选,金榜题名,才能光宗耀族。他们深知,唯有发奋读书知书识字,才能学习谋生技能,不断发展。况且客家来自中原、河洛,多为门户清高人士,可谓“衣冠南迁,书香门第”。在文化意识里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传统观念。南迁赣闽粤桂后,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强化了“唯有读书才有出路”的观念。客家人认为,“男人志在四方”,决不做“灶下鸡”、“缸下拐”。在他们看来,“捏泥卵”(务农)、留守家园是最没出息的。这一切,使客家人崇文尚学,重视教育,以致客家地区教育之盛、人文之秀闻名天下。

崇文重教的民风,使客家英才辈出,世代相传,灿若群星,溢彩流光。在客家精英中,既有独领风骚的艺坛巨匠,又有学术领域的一代宗师;既有杰出的书画家,又有才气横溢的散文家、诗人……他们的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编织成丰富多彩的绚丽图景。当代文史大师郭沫若先生曾赞叹客家:“文物由来第一流。”[16]如客家大县广西博白县顿谷镇的王家宗祠——金圭塘,据说王履坦国师的五个儿子都中了科举,当地的人称五子登科,后来这五个儿子各立门户分成了现在的五房人,这五房人在当地相当有名声、势力,在当地无人不晓。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广西著名诗人秦似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四通打字机发明人王缉志、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喷施宝董事长王祥林、参与研究神舟6号并获奖励的王熙强、2010年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的王祥高等均出自金圭塘。

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很早就出现了“爱国如家”[17]的记载。在几千年的历史风霜中,中华民族所表现出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这种力量说到底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已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的土壤中,它体现着个人对养育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并由此产生出神圣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觉报效祖国的崇高责任感和爱国心。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具体内容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实质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继承了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上,从每一个新的时代精神中吸收营养,从而不断地丰富和更新。因此,爱国主义总是与不同时代的爱国者所追求的中华民族崇高的理想是联系在一起的。

客家人的爱国爱乡的精神特别突出,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例如鸦片战争时期广东水师提督、抗英名将赖恩爵,1882年前后抗法英雄、黑旗军司令刘永福,中日甲午战争抗日保台领袖丘逢甲,爱国诗人、维新改革思想家黄遵宪,抗日烈士罗福星(1912年台湾抗日)……叶挺、叶剑英,不胜枚举。日本人山口县造曾高度赞扬客家人,认为“他们原有一种自信与自傲之气,使其能自北方胡骑之下,迁至南方,因此,他们的爱国心,比任何一支民族都强,是永远不会被征服的……”[18]客家先人多数是在外族入侵时被迫南迁离开生于斯长于斯之家园的,他们备尝颠沛流离之苦,因而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极为敏感和关注。他们的灵魂深处蕴涵着不妥协、不受辱、不甘被奴役的反抗精神,怀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故乡的月最圆”。众多的海外客属侨胞,始终想念着眷恋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他们中许多人不远千里,一次次回国返乡省亲探友,寻根问祖,尽力支持家乡的建设。如梅州地区很多文化、教育和公益福利事业等设施,就是由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投资或参与捐资兴建的。在大埔县,举目所见,许多中小学校校舍、医院、桥梁等,是东南亚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捐建的。田家炳先生是客家精英的杰出代表,他不仅在家乡大埔捐巨资建学校、医院、桥梁等,而且在全国各地捐建数百项工程,其爱国爱乡精神,深受客家人乃至全国人民所敬佩。曾宪梓先生创办的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不但占领了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同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建立了分公司,经营范围也从领带发展到男士系列用品。随着金利来领带声誉日隆,曾宪梓先生摘取了亚洲领带大王之桂冠。他说:“只要我还活着,只要我的公司不倒闭,我就要为祖国为家乡多作贡献。”[19]到目前为止,曾宪梓博士在国内的捐资总额已逾10亿元人民币

凡此,客家迁徙及其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形成了独特的客家精神风范:谦和睦邻,诚实守信是客家人的处世之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是客家人的立业之基;团结互助,和谐发展是客家人的为人之道;崇文重教,爱国爱乡是客家人的发展之泉。梳理和探究客家迁徙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及其为人处世风范,让人领略到中华文化光辉灿烂,源远流长,犹如一部规模宏大、气魄非凡的交响乐,而客家精神文化则是其中扣人心弦、美妙无比的华彩乐段!

(本章作者是滕云博士,本书入选时略作修改)

【注释】

[1]《论语·学而》

[2]《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3]《论语·学而》

[4]罗钦文:《总书记春节看土楼 客家文化受瞩目》,中国新闻网,2008-02-18

[5]1839年3月,林则徐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到广州查禁鸦片,在其厅堂内挂此联

[6]《论语·为政》

[7]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的化用

[8]天下书盟:http://book2.fbook.net/book/6019/index.htm

[9]《孟子·告子下》

[10][美]罗伯史密斯:《中国的客家》,中国民俗网2009-09-28

[11]《周易·乾卦》

[12]《论语·述而》

[13]《孟子·滕文公上》

[14]《孟子·滕文公上》

[15]雷·查理斯(Ch.Ray):《客法辞典》,1911年版;见陈运栋《客家人》第一章《绪论》1988年版

[16]www.meizhou.gov.cn

[17][汉]荀悦《汉纪·惠帝纪》

[18]日本《大汉和辞典》,1975年版

[19]天下书盟:http://book2.fbook.net/book/6019/index.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