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丧葬礼仪

中国古代丧葬礼仪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丧葬礼仪中国讲究敬老养老,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终”。丧葬礼仪指的是哀悼死者和安放死者遗体的仪式,它是中国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居丧、墓葬和祭祀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准备好了之后,就要把死者去世的消息告诉亲友,这称为“报丧”。亲属接到消息后要立刻回家,称为“奔丧”,而朋友、同事等人也要前往“吊唁”。因此,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最为重要。在“做七”仪式结束后,还有百日祭和周年祭,都要隆重举行。
丧葬礼仪_风土人情读本

丧葬礼仪

中国讲究敬老养老,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终”。而在老人死后,同样也要举行盛大的仪式,也就是丧葬礼仪。丧葬礼仪指的是哀悼死者和安放死者遗体的仪式,它是中国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居丧、墓葬和祭祀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人生命垂危的时候,家人要把他移到正屋的灵床上,在床前高声呼喊,一直到最终咽气。死者咽气后,要立刻把床帐、枕头等都撤去,以免亡灵不能超度。家人要给死者擦洗身子,换上新衣(称作寿衣),衣服必须是夹衣、棉衣;然后进行“饭含”的仪式,古时候是将玉石珠宝现在是将饭食放到死者嘴里,意思是不能让死者饿着肚子去阴间受苦;最后,盖上白色床单,用黄纸盖在脸上面,在死者脚边点上油灯(称为“万年灯”)。这时候,家人要脱掉平时的衣服和首饰,换上丧服,同时在房屋门前挂上白条

之后,家人要通知专门帮助别人办理丧礼的执事人来帮忙。死后的第二天,家人在执事人的帮助下把死者的遗体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棺材里。死者的遗体一般要在家里停放三天,因为相传死者投胎转世的时间是三天。然后,开始布置灵堂。灵堂前要排放一张桌子,铺上白色的桌布,桌上要摆放供品、香炉、长明灯等东西。所谓长明灯就是在下葬前灯要一直亮着,一般要找人专门看守。

在准备好了之后,就要把死者去世的消息告诉亲友,这称为“报丧”。报丧的人不能直接进别人的家门,而是要在门口喊屋里的人出来。亲属接到消息后要立刻回家,称为“奔丧”,而朋友、同事等人也要前往“吊唁”。吊唁时,亲友要跪拜死者,在灵堂前痛哭,同时带一些给死者的衣被、纸钱等,死者家属在停放棺材的房间里痛哭,同时要跪拜答谢。

停丧祭祀活动结束后,就可以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了,称为“出丧”,又叫“出殡”。出丧的时候,全体后代子孙都要大声痛哭,还要一边哭一边唱,声音要特别大才行,不然就会被看作是不孝顺。因此,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最为重要。汉族一般是土葬,墓地常选在地势宽广、风水较好的地方。下葬时,灵柩要慢慢放下,亲属们还要抓一把泥土撒到上面,称为“添土”。民间认为,人死后灵魂可能会从坟墓中跑出来跟着亲人回家,因此,下葬时人们必须绕着坟墓转三圈,回家的路上也不能回头看。回家之后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意思是再也不死人了。

从去世的那天起到49日为止,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祭拜,称为“做七”,有的地方要一直做到“十七”。“做七”的仪式比较繁琐,主要是由女儿、侄女等来举办祭拜仪式。其中第49天的“七七”仪式最为重要(若是“十七”就是第70天最重要),亲友都要参加,因为这一天是为活着的后代子孙祈福,称为“断七”,仪式结束后,亲属就可以脱掉丧服了。在“做七”仪式结束后,还有百日祭和周年祭,都要隆重举行。

当然,这并不表示对死者的祭拜活动已经结束了,此后的每个重大节日、忌日都要举行祭祀,上坟扫墓已经成为子女尽孝的必要义务了。

词语解释

1.哀悼          āi dào

对死去的人进行悼念。

2.超度          chāo dù

僧人、道士念经让死者超超苦难。

3.阴间          yīn jiān

人类生存的空间称为阳间,人类死亡后,灵魂所在的空间称为阴间。

4.执事人         zhí shì rén

专门负责管理事务的人。

5.吊唁          diào yàn

吊丧。

6.灵柩          líng jiù

已经装入死者尸体的棺材。

7.繁琐          fán suǒ

繁杂琐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