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荐良相,还政李唐

推荐良相,还政李唐

时间:2022-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狄仁杰劝谏武后,维护李唐经上次的牢狱之灾后,六十耳顺的狄仁杰已看透世事、心境平和,不再受俗世纷扰的影响,因而在彭泽安安分分地做父母官,一心为百姓谋福利。武则天在心里一琢磨,自己毕竟是立亲生儿子为太子,不仅延续了自己的血脉,也保全了李唐江山,综合考虑,还政李唐确实是更好的选择。武则天知道狄仁杰不会徇私偏袒,接受了推荐,先后任命狄光

44

狄仁杰

劝谏武后,维护李唐

经上次的牢狱之灾后,六十耳顺的狄仁杰已看透世事、心境平和,不再受俗世纷扰的影响,因而在彭泽安安分分地做父母官,一心为百姓谋福利。

尔后,他先后升任为魏州刺史、幽州刺史,渐渐成为百姓争相传诵的青天大老爷,个人声望直线攀升,以至于武则天钦赐紫袍,还特意在紫袍上纹了十二个金字——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此番待遇,不仅是武则天对他的褒奖和肯定,更是他枯木逢春的先兆。果不其然,仅过一年(公元697年),狄仁杰被召回中央,复宰相官职,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大唐砥柱、武皇国老。

不过,他刚刚走马上任,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又跳出来兴风作浪,这次他们居然请求武则天册立自己为皇太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等请求,瞬间成为朝野上下热议的话题。稍有政治眼光的官员都能从中嗅出不寻常的味道,这是要革李唐江山的命!

于是朝堂上分为两派,一派以武家子侄为领袖,极力促成武则天立嗣;另一派以狄仁杰为首脑,苦口婆心地劝谏武皇还政李唐。

朝堂上的这种分歧和对峙,恰恰也是武则天内心的挣扎。

这时候的狄仁杰身为当朝宰相、武皇国老,理所应当肩负起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重任。作为朝堂上一言九鼎的宰相、武皇面前最有话语权的老臣,狄仁杰以其对武则天性格的充分了解,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利弊得失。

狄仁杰如是说道:武皇万岁,您已经成为了一代女皇,在千秋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可见好就收。现在若还政李唐,册立您的亲生儿子庐陵王为太子,那么您死后依旧能配享太庙、流芳千古。

可是,若武家子侄被册立为太子,您还能配享太庙吗?老臣活了一把年纪,从来没听说过有谁将姑姑供奉于太庙之内。此间得失,还请慎重考虑!

狄仁杰的话虽然明显地偏向李唐,可是,连武则天自己都承认句句在理。不过,武则天这人好面子,一时还拉不下脸来应承,因此搪塞了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国老你虽断案如神,我的家事你还是别管了吧!

狄仁杰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关键时刻怎能退缩,现在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誓要武皇答应不可。

于是他又义正词严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我都关心!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内,哪件事不是您的家事?既然您让我当宰相,那您的家事我是管定了。无论如何,还请吾皇三思!

武则天在心里一琢磨,自己毕竟是立亲生儿子为太子,不仅延续了自己的血脉,也保全了李唐江山,综合考虑,还政李唐确实是更好的选择。

于是,庐陵王李显被册立为太子,武则天亲迎回宫,李唐因有狄仁杰而终赓续延绵,不易江山。

举荐良相,帮扶良臣

由徐克执导、刘德华主演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曾火遍大江南北,横扫国内票房。

影片中,全由电脑特效模拟而成的浮屠大佛令人惊叹。但是,盛世大唐真的建造过如此庞大的浮屠佛像吗?

在目前查证的唐朝历史范畴内,像电影中那样的浮屠大佛未曾出现。不过,电影也有一定的史实依据。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武则天的确想过建造一尊睥睨天下的浮屠大佛。

当时武则天沉迷佛教,曾受邀参加安葬舍利的仪式,胡僧想趁机唆使她尊奉佛教为国教。对此狄仁杰曾劝诫,说武皇乃是天下之主,而佛者,只是夷狄之神,还没资格让您下跪叩首。当时武则天觉得有理,勒马回宫去了,可是后来又受了胡僧蛊惑,下旨建造一尊浮屠大佛,以佐国运。但建造浮屠大佛耗资甚巨,皇宫无力全部负担,因此武则天号召全国和尚去化缘捐钱。

狄仁杰当时就上奏说,如来佛祖以慈悲为怀,是绝对不希望看到皇上您劳民伤财的。何况眼下国内水旱频发、边境战乱未宁,正是多事之秋,若是大动干戈造浮屠,财政必危矣。

武则天终于又一次向他妥协,撤销了计划。狄仁杰未必如电影中刘德华一般神通,但劝阻造佛像一事,还是一桩值得铭记的丰功伟绩。

狄仁杰火眼金睛,一可明察秋毫、辨清忠佞;二可选贤任能、赏识人才。他的政治生涯起起伏伏,可谓任职于天南海北、迁调于东山西漠。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的他,自然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

这些人中,但凡人才,狄仁杰总是有意无意地推荐给朝廷,几十年宦海浮沉,到其寿终正寝时,承蒙他推荐的人才已是数不胜数,因此人言:天下桃李,悉在公门!

而这些人中,有两个人不得不提,其名头最响、功劳最大,对李唐历史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第一个就是被后世誉为“救时宰相”的姚崇,他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是“开元盛世”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劳苦功高,世人景仰,后人评曰:唐时宰相,先有房杜,后有姚宋。而其第一次升任宰相,正是受荐于狄仁杰。

第二个是张柬之。新旧唐书都曾记载,狄仁杰年老之时,武则天迫切需要能够接任狄仁杰的人才,狄仁杰遂举荐了张柬之。

当时张柬之任职荆州长史,只是一个官阶颇低的地方官。武则天见狄仁杰对之如此看重,遂将张柬之提拔为洛州司马。

后来,武则天又让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回道:之前我推荐的张柬之都还没得到重用呢!

武则天纳闷了,说我不是已经提拔他为洛州司马了吗?狄仁杰说,我向您推荐的是宰相,不是洛州司马。

这下子武则天很好奇了,这个张柬之果真那么有能耐吗,何以狄国老如此推崇?怀着此番好奇,武则天再次将张柬之提拔为秋官侍郎,试用一阵后觉得此人不错,干脆直接扶正为宰相了。

寿终正寝,天下恸哭

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享年70岁,武则天悲痛而泣:“朝堂空也。”

此意明言满朝文武,皆比不得狄仁杰。

纵观狄仁杰的一生,当过小官小吏、做过宰相首辅,与奸佞斗过法、和权臣斗过智,曾荣归故里,也曾谪戍边疆,起起伏伏、坎坎坷坷,辅佐女皇、名留青史,为官如斯,孰言有憾。李唐皇朝对于这样一个于国于民都有大功的忠臣并不吝啬,先后追封他为司空、梁国公,赠文昌右丞,谥曰闻惠。

45

狄仁杰之墓

只是,狄公一生之功勋,虽为后人瞻仰,然其子孙却不争气,没能继承其优良传统。

据史载,狄仁杰生有三子,长子狄光远,官居州司马,显赫远不如其父。

次子狄光昭,曾与狄仁杰一样当过魏州刺史,但在任期间贪赃枉法、残暴不仁,屡有冤假错案发生,深受百姓之痛恨。恨乌及乌的情况下,百姓居然冲进狄仁杰祠堂大肆破坏。如此不肖子孙,狄公在九泉之下也恨不得冲上来家法伺候了。

三子狄光嗣,狄仁杰在世时就曾大力推荐其任尚书郎。武则天知道狄仁杰不会徇私偏袒,接受了推荐,先后任命狄光嗣为淄、许、贝三州刺史。

不过,或许是狄仁杰太过出色,光环太过耀眼,以至于狄家再无人能青出于蓝。狄光嗣虽颇受狄仁杰钟爱,但才学终不及父之一二,最终因失职而受到降级处分,之后在仕途上无东山再起之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