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卢象升戴孝报国

卢象升戴孝报国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卢象升接到命令后,“麻衣草履”,火速赴任。卢象升抵达京都后与杨嗣昌、高起潜等人讨论御敌方略,意见不一致。卢象升率部袭击清军军营,没有攻克。杨嗣昌阻止供给卢象升部军粮。卢象升军纪严明,兵士虽然没有粮食吃,对民众秋毫无犯。第二天,清军数万骑兵将卢象升部包围三层。清军退走后,杨廷麟找到身穿麻衣的卢象升遗体。熟悉卢象升的民众听说他为国牺牲,无不失声痛哭。

卢象升戴孝报国

卢象升戴孝报国

明(都北京,位于今北京市区)崇祯十一年(1638年)[10]九月,清(都辽阳,位于今辽宁省辽阳市)军攻占墙子岭(位于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九十里)、青山口(《明史》作“青口山”,据《明通鉴》改,位于今河北省迁西县东北),进驻牛兰(即牛栏山,位于今北京市顺义区北),直逼明都城北京。卢象升时任兵部尚书(朝廷主管军事的部门长官),尚在故乡宜兴(位于今江苏省宜兴市)为父亲守丧。明思宗(崇祯帝)传令他督(总领)天下援兵,救援京都。卢象升接到命令后,“麻衣草履”,火速赴任。途中,他上书朝廷称:“臣非军旅才。愚心任事,谊不避难。”

面对清军入侵,东阁大学士(宰相)杨嗣昌与监督中官(负责监军的宦官头目)高起潜主张同清军议和。卢象升听说后慨叹说:“我深受国家恩遇,恨不能死得其所,国家如果有危难,我宁愿为国断头捐躯!”卢象升抵达京都后与杨嗣昌、高起潜等人讨论御敌方略,意见不一致。由于杨嗣昌、高起潜二人阻挠,崇祯帝只让卢象升率宣(即宣府镇,明九边镇之一,治所位于今河北省宣化县)、大(即大同府,治所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山西(即山西行都司,治所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三总兵(军事长官)杨国柱、王朴、虎大威部众防卫京都。他名义上总督天下兵,实际统领官兵不足二万人。卢象升率部驻守顺义(位于今北京市顺义区)。

十月,清骑兵长驱直入,锐不可当。卢象升率部阻击南下清军。他要各部挑选精兵夜袭清军军营,下令出战官兵刀上要见到血,身上要有伤,战马的毛要汗湿,做不到这些将处以斩首。杨嗣昌、高起潜劝说他领兵打仗不可只凭勇气如此冒失。卢象升回答说:“我尚处在守孝期,甘愿弃孝尽忠,奋身报国。如果不同敌人拼一死战,将是忠孝两失,有何脸面活在世上?”卢象升率部袭击清军军营,没有攻克。

十一月,清军绕过明京城,向南夺取良乡(位于今北京市房山区)、高阳(位于今河北省高阳县)、阜城(位于今河北省阜城县)、威县(位于今河北省威县)等地。卢象升率近万名军士与清军在庆都(位于今河北省望都县)展开激战,斩杀数百名清兵。崇祯帝以高阳等地失守下令将卢象升由兵部尚书降为兵部侍郎(兵部副长官),要他戴罪立功。

不久,王朴借口边防告急,率部返回大同。卢象升率五千名军士赴畿南(京都以南地区)抗击清军。杨嗣昌阻止供给卢象升部军粮。卢象升军纪严明,兵士虽然没有粮食吃,对民众秋毫无犯。他激励官兵说:“我们受国家恩惠,只怕不能战死在疆场,不怕在战场上流血牺牲。”当地父老称赞卢象升“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先”,民众纷纷把家中的存粮主动送到卢象升军营。卢象升感动得热泪盈眶,军民在一起“号泣雷动”,震撼山河。

十二月十一日,卢象升率部抵达巨鹿贾庄(位于今河北省巨鹿县南),受到清兵攻击。当时,高起潜率军驻守鸡泽(位于今河北省鸡泽县),离贾庄只有五十里。卢象升派编修(参与编写史书的官员)杨廷麟前往求援,竟然遭到高起潜拒绝。卢象升、杨国柱和虎大威分别率部与清军拼杀。第二天,清军数万骑兵将卢象升部包围三层。经过一天激战,卢象升部炮矢用尽,其部众不得不与清兵展开肉搏。卢象升亲手击杀数十个清兵,身中四矢,被砍三刀,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九岁。杨国柱、虎大威突围逃走。

清军退走后,杨廷麟找到身穿麻衣的卢象升遗体。熟悉卢象升的民众听说他为国牺牲,无不失声痛哭。

《明史》卷二百六十一《卢象升传》

《明通鉴》卷八十六明庄烈帝崇祯十一年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六《东兵入口》

【简评】

明朝晚期朝政腐败而女真贵族方兴未艾,明军丧失战斗力,不堪清军攻击。卢象升无力改变明军的败局。在清军压境的危急关头,他以国事为先,弃孝尽忠,身穿孝服率部拼死在战场,其忠贞义烈,感人至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