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大型活动

在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大型活动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的研究提出保持该地区内的街巷原有格局和形态,同时考虑到现代化城市消防和交通便利,体现南京传统街道空间结构和风貌。
文献综述_城市角落与记忆Ⅱ———社会更替视角

一、文献综述

对于城市空间更新过程中的文化记忆问题,《从回忆到回归——城市更新中的文化解读与传承》一文认为现代城市更新应关注传统文化的有机延续,只有传统文化从回忆回归到人们可触摸的实体中才能流传亘古,应当用文化的回归来取代单纯的回忆。作者认为文化记忆的传承应该是将历史信息复原成实实在在的建筑。这可以成为南门老街的改造模式的基调。

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问题,很多研究认为应在解读城市文脉的基础上,结合现状条件,重视非物质形态的“城市文脉”的延续。还有基于保护开发实例的研究提出了“再造传统街巷格局”这一规划思想,采取“新建如旧”的原则,与相邻的夫子庙仿明清建筑群相呼应。在统一的文化主题下,对建筑的风格、尺度、材质等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传统符号元素的运用有效传达民族文化个性,营造出建筑尺度宜人、地方特色强烈的购物游憩空间。还有的研究提出保持该地区内的街巷原有格局和形态,同时考虑到现代化城市消防和交通便利,体现南京传统街道空间结构和风貌。

对于文物与文物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1964年国际文物工作者理事会(ICOM)在威尼斯讨论通过的《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即《威尼斯宪章》可以作为理论起点。它主要是扩大了历史文物的概念,第一条就指出“保护不仅是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者一个历史事件的见证”“一座文物建筑不可以从它所见证的历史和它借以产生的环境中分离出来”。该宪章是历史街区保护改造的理论起点,强调了对文物环境的保护,文物环境与文物本身休戚相关的概念成为国际共识。

对于相关的改造策略,吴良镛教授提出了“有机更新”策略(吴良镛,1994),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之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和发展。城市更新方法从急剧的动外科手术式的推倒重建转向小规模、分阶段和适时谨慎的渐进式改善,强调城市更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更新过程。

还有就是以柔性发展策略为指导的改造模式,意味着一种协调现存街区设施,经济合理地混合利用各种资源,重构和升级城市结构并避免新建筑对肌理的冲击和破坏,整合各方面需求的可持续的发展策略。这种策略可以借助动态规划得以实现,其保护原则适时调整以反映进化保护哲学,适应式改变和渐进式更新规划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既满足城市动态发展变化的需要,又适应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