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寻找一条可能的出路

寻找一条可能的出路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北角回族社区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建筑应该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得到保护和发扬,当地回民的居住和饮食问题也应该列入民族工作的重要议程之中。由于民族和宗教工作的复杂性,回族社区的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回族居民的需要,尽量避免民族关系的恶化以及冲突的发生。
寻找一条可能的出路_城市角落与记忆Ⅰ———社会生态视角

七、寻找一条可能的出路

面临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回族社区的保留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切而又棘手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形式来发展?现在看来,在原有的社区地址上重建新的、住宅条件更好的回族社区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在天津市的规划中西北角一带已经被列入了西站广场的经济发展区域,因此这里的住宅必然不能保证只提供给回民。况且,即使有回迁的可能,这里的回民人数也会大幅度下降,社区整体的结构和功能都将遭到巨大的损害,正如北京马甸回族社区改造后出现的情况。

周传斌、马雪峰在他们的文章中分析了一种寺坊制的都市回族社会结构,这种结构以地理—居住结构作为根基,在其上竖起了由宗教—教育结构、经济—职业结构和家系—婚姻结构组成的三位一体式的立体结构,它们的物质标志见下表:

表1

img95

然而,这样的社会结构是不能保证清真寺的职能得以正常发挥和运行的,因为清真寺附近的居民搬走以后,清真寺变成了没有支撑的建筑,虽然也有人会继续去礼拜,但是人数大大地降低了,很多的民族特色活动根本不能再顺利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只靠单方面的努力,不管是回民自身,还是清真寺,抑或是政府都不能解决这样复杂的问题,必须多方面协同配合,为回族社区的发展构建更加多元化、更加有弹性的平台才可以保证城市中回族生活的独特性和现代化

针对不同的角色,三方所着重的工作也是不同的:

1.回民群散居后的生活

很多回民搬迁以后的饮食和宗教活动没有办法进行,一些原来社区的老年人因为远离了清真寺只能放弃原来每天坚守的拜功,或者退而求其次在自己家里礼拜。同时,回族的内婚制也是保证回族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制度,正如马松亭阿訇所言,内婚制度是保障回教人特性的“城堡”,这个城堡将回教人的特性一直保障了一千年(16)。但是社区解体后的回族青年的婚姻问题已经不能得到保证,很多青年人已经选择了汉族配偶,或者已经生活在其他的社区中。

因此,回民本身应当坚守自己的民族信仰,保持明确的民族认同,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任。已经搬离了回族社区的居民可以选择其他就近的清真寺礼拜,同时也应该注意家庭中的代际教育,不能使回民的文化礼俗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支离破碎。

2.清真寺改变管理模式

拆迁后的清真寺更多地负责了回民的丧葬仪式,其他方面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结果是拉大了自身与穆斯林的心理距离。清真寺要培养更多的年轻阿訇和其他回族知识分子,必须更深入地了解穆斯林的生活和情感需要。在回族社区的物理边界已经不能维持的情况下,精神和情感上的纽带就显得更加重要,杨文炯在研究中提出了回族社区Jamaat既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又是文化存在的传统方式。Jamaat地缘变迁的走势不仅意味着这一“载体”的日益弱化,而且也暗示着文化存在方式的演替。前者预示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文化危机,后者表明了精神社区可能成为都市社会回族穆斯林存在的新方式(17)

3.城市政府的帮助和扶持

张鸿雁、白友涛的文章中指出,都市回族社区相对于乡村回族社区,理应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影响力,理应成为中国回族文化发展的加速器和推进器。同时回族社区的建设作为城市的文化资本,既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在文化意义上的表现,同时还是对内创造城市凝聚力,对外创造城市辐射力和内化优质结构的核心要素(18)

西北角回族社区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建筑应该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得到保护和发扬,当地回民的居住和饮食问题也应该列入民族工作的重要议程之中。所幸的事,笔者了解到红桥区政府已经着手招商,在原来的洋楼清真寺附近建设民族饮食文化一条街。

由于民族和宗教工作的复杂性,回族社区的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回族居民的需要,尽量避免民族关系的恶化以及冲突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