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社会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社会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因此,必须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改革。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还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系统是指导思想,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就是为了更好地使生产关系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现状。
制度改革_现代社会

二、制度改革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社会生活向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制度的改革也从来没有间断过。社会制度之所以要不断地改革,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人类社会需要不断的发展。人的需要总是不断发展的,要求获得满足的欲望也会不断增强,需要的满足离不开制度的保证;而一种需要被满足了,新的更高的需要又会产生。当原有的社会制度不能有效地、全面地满足新的需要,制度改革就会产生。社会需要的不断发展构成了制度改革的原动力。

第二,社会制度的惰性与生机勃勃的社会生活的矛盾。相对于充满生机的社会生活来说,社会制度是相对稳定的和具有惰性的,因而一般来说,制度总会滞后于社会生活的发展步伐。这种制度的惰性与充满生机的社会生活的矛盾就形成了制度改革的另一动因。制度运行涉及制度与社会成员和社会成员所处的历史环境这三者的关系,只有这三者的有效结合,社会制度的功能才能充分的发挥。当社会制度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时候,制度就需要改革。也只有进行制度改革才能使社会制度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相适应,发挥其有效的作用。这一点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已明显地反映出来,每当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也必然要引起社会制度较大的改革,社会制度的不断改革,使它能成为人们实现理想目标的有效保障。

第三,社会制度有其自身一定的生命周期。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任何制度都不会是永恒不变的,它们都具有从产生到发挥效能、形式化以至于萎缩的发展变化阶段。制度发展到形式化阶段就提出了变革的要求。因此,制度的改革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制度本身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社会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新中国建立以来,由于我们曾经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受到苏联模式的较大影响,由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结果所制定的具体制度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因此,必须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改革。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我国又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制度的改革必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社会制度改革产生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注意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制度的统一,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的配套和注意组织与制度之间的协调。

1.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制度的统一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指整个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邓小平同志为我们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我们党还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实现这些战略目标,必须以制度改革作为强大的动力,同时制度的改革必须紧密围绕战略目标,以战略目标作为制度改革的导向,使制度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保证。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差异较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在我国要实现一个统一的目标,应根据各地区的特点来制定制度。制度是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但是一个总目标的实现要依赖于许多分目标的实现。社会制度以它相对稳定的特征使人们的行为具有目标导向,它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社会制度相对稳定性的特征又有可能使它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障碍。因为社会发展并不以制度为转移,而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所以,社会制度的改革既要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服务,又要针对各地区的差异性和具体的发展特点留有一定的余地,使制度有调整的可能,这样的制度才更具有生命力。

2.制度与制度之间的配套

制度改革,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政治制度的改革都应该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的配套发展。这不仅是由于每一项具体制度本身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而且也由于整个社会是由各种制度有机联系而构成的一个大系统,各种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首先,制度的构成要素之间要协调配套。社会制度的构成系统包括概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和设备系统四个部分。概念系统是指导思想,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就是为了更好地使生产关系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现状。但是,仅仅从理论概念上认识还不够,还必须通过制度的规则系统体现出来。例如,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怎样才能使它们有序的协调发展,就需要有各种具体的制度的规则来控制。制度的组织系统和设备系统也同样需要随制度的概念和规范系统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是指具体规则的调整和建设,另一方面是指组织机构的合理化,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化的过程。因为任何制度要发挥作用都需要有一个有效的社会组织结构的配合,庞大的、松散的、低效率的组织机构正是我们要改变的现状。任何一种制度若不能与组织机构相配套,那么它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物质设备系统是制度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保证,组织的建立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前提,社会制度的改革也是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组织结构是与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分不开的。因此,社会制度的改革是制度系统的改革,它包括概念、规则、组织和物质设备四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有些制度的概念不清,有些制度的规则不全,有些制度与组织结构不相适应,还有一些制度与物质设备脱节,所以我们要树立制度的系统观念,只有树立了制度的整体系统观念,才会重视社会制度内部构成系统之间的协调改革。

其次,制度与制度之间要协调配套。社会生活是由多种制度来控制管理的,任何一项制度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都会与其他制度发生联系,正因为如此,在制度的改革中就存在着制度与制度之间的配套问题。如果各种相关制度的改革不配套,那么就会影响一种制度功能的发挥,甚至由于各种制度之间的作用相互抵触而造成更大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改革总是从局部开始的。为了使局部的制度改革与整体协调,改革就应该分阶段进行,而且应该注意制度改革的内部配套和外部配套。内部配套是指制度自身系统的变化配套与发展配套,外部配套是指一种制度的改革与其他相关制度改革的相互配套。例如,物价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价制度改革必须同财政、金融、计划、物质、工资等制度改革配套进行,这些都是价格改革的外部配套改革。劳动制度的改革也应该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协调。由于一些改革的实施效果不易把握,也由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制度改革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许多问题都难以预料,只能在实践中逐渐加以认识和总结,因此,改革中可能会出现难以调和的摩擦和冲突;还有一些制度的改革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难以同步进行,在这样的条件下,制度的改革一定要与政策相配套,使政策起到与制度相同的作用。如果不这样,制度的改革就不能顺利进行。一项制度的改革再合理,当它实施时不能与其他制度协调,它的功能就不能发挥。所以说,改革的过程不仅是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制度内部协调和外部配套的过程。

再次,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来借鉴外国的制度,使借鉴来的制度有机地融进我国的制度体系之中。每个制度系统都有自己的特质。这是由于各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性等因素的不同而造成的。正因为每个制度系统都有自己的特质,所以当一些外来的制度加入该系统时,如果不与该系统的特质相融合,就很难被该制度系统耦合并产生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来借鉴外国的一些好的制度,使借鉴来的制度有机地融进我国的制度体系之中,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组织与制度的协调

组织与制度的协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组织依靠一定的制度来完成组织目标,而制度要发挥其功能也离不开一定的组织,所以,组织系统是制度构成的重要部分。制度的改革不仅是制度规范的调整,而且也是组织结构关系的调整。制度的变更必然会引起组织的变更,组织结构的调整也依靠着制度的改革。以企业管理制度为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应该适应于一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技术要求,一般而言,生产组织形式越复杂,技术要求越高,相应的管理制度就越严格。企业管理制度如果脱离了生产组织形式,过松或过紧,都会使制度要么成为一种形式,没有导向和整合的作用,要么就变成一种桎梏,束缚着组织的活力和运转。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一方面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取决于它与组织机构的协调程度,另一方面制度的变革或迟或早地会引起组织方面的变革,引起组织结构的重组。

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特征是高度集中,表现为权力集中和组织形式集中两方面。权力集中通过组织形式集中来表现,组织形式的集中又成为权力集中的基础条件。于是,形成社会各种组织的主要关系是隶属的垂直关系,而不是网络关系,制度比较僵硬,各种社会的职能混淆,作用相互抵消。虽然提出政企分开,但目前做的还仅仅是开始。我国行政机构庞大,部门林立,但效率却很低。各种社会组织,如经济组织还缺乏活力和主动性。进行社会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各种社会组织的功能从混同状态中分化出来,使它们各自的功能单一化,各司其职,政企分开,以便更有效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制度改革同时也是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性质,重新确定它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更新社会组织结构的过程。组织结构的变更需要有新的制度产生,用以确保组织结构的稳定和发挥作用。例如,干部组织结构的改革中,要废除终身制,就要健全干部退休、任期、淘汰制以及干部的考核评议、招聘、奖励、升降等具体管理制度,完善监督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我国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就是干部组织结构改革的成果,所以,组织结构的调整过程也是制度的改革过程。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为适应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的经济发展需要,我们正在不断的调整各种组织结构,以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的社会组织系统,这个过程的完成要靠制度化控制。我们对制度的改革,也应该从组织入手,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使制度更为完善,只有有效的制度才能促进社会组织完成它应有的任务,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制度?它的构成要素和特点是什么?

2.怎样理解社会制度的功能?

3.什么叫制度化和制度的生命周期?研究它有何意义?

4.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体制改革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20、321页。

[2](美)英格尔斯:《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