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春节·元宵节

春节·元宵节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节日由来春节 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在民间又被称作“灯节”或“上元节”。教育点拨辞旧迎新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节日由来

春节 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在民间又被称作“灯节”或“上元节”。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张灯结彩,故也称为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所以元宵节也是一个极其隆重的节日,街头巷尾火树银花、张灯结彩,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成为世代相传的习俗。

教育点拨

辞旧迎新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每到临近年关的钟声响起,一家人在心底都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因此,引导学生在春节期间总结一年来的收获,制订新一年的计划,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温暖亲情

春节是合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日子。在春节期间,总是格外热闹,格外红火,格外甜蜜,格外温暖。学生在春节期间更多的和家人在一起,在接受家人爱的同时,要将自己的爱更多的传递给家人。

祝福分享

春节,是传递祝福的好日子。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现在的祝福已从挨家挨户串门问好慢慢地转为了短信、电话、微信、视频等更便捷的祝福方式,以此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传递温暖和友情。

传承民俗文化

春节作为我国的重要节日,有很多民俗需要新一代的青少年去传承,这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春节期间,倡导学生体会吃饺子、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守岁等过年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进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活动建议

活动主题推荐

1.喜庆祥和过大年,传统文化永传承。

2.喜气洋洋中国年,文明有礼中国人。

3.齐动手,过新年;我参与,我快乐。

4.文明过节,奉献爱心。

活动形式展现

1.绘贺卡、写春联、原创短信等送祝福互动活动。

2.关于春节、元宵节的经典文学作品、诗词等赏析、诵读活动。

3.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压岁钱、理财等实践活动。

4.举办元宵节灯谜会。

5.参加劳动、公益活动等。

活动效果彰显

1.通过系列送祝福、诵读、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在互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通过家庭、校园的卫生清扫和社区烟花爆竹残屑、废弃物的清理,让学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受整洁环境带来的美好。

3.通过压岁钱的合理使用、理财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节俭意识,学会规划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财商

4.开展元宵灯谜会等传统民俗活动,增加学生对中国民间“观灯猜谜”等传统习俗的实践体验。

5.过年期间开展走访孤寡老人、孤儿院、军烈属等慰问活动,为社会上需要关注和关爱的困难群体送上祝福和温暖,让他们同样感受到春节的喜庆,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文化拓展

从腊月二十三举行过祭灶(即为“小年”)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统称为新春佳节。其间还包括扫尘、贴春联、贴门神、放爆竹、吃年夜饭、守岁、拜年、迎财神、吃元宵、赏花灯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习俗。

宋代诗人陆游《除夜雪》中记录了夜下挑灯写春联的情景: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描述了家家户户写春联、贴春联的情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明代文人袁宏道的《迎春歌》,生动而形象地记载了人们的迎春祭神的活动,为的是盼望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清代孔尚任在《甲午元旦》中呈现了除夕夜守岁至大年初一拜年的欢愉画面: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唐代诗人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一诗,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元宵节灯彩的浩大壮观的盛况: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元初文学家元好问的《京都元夕》描述了京都元宵佳节,百姓赏灯游玩、繁华熙攘的场景: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