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前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前的实践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改革开放以来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前的实践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全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得以重新确立。把社会实践作为开设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课程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前的实践_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二)改革开放以来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前的实践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全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得以重新确立。这次会议不仅在我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集中精力搞改革、谋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发展,高度重视和加强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工作。

1.广泛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高度重视,通过广泛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1981年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其中的“爱祖国”包含了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激发了青少年“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1983年7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发出枟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枠提出,要经常性地进行和加强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培养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20)1983年8月24日,教育部发出枟关于学习贯彻枙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枛的通知枠,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使我国各族人民从儿童时代起,就把‘祖国母亲’铭刻在自己的头脑中,把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三者融为一体。”(21)全国大中小学通过举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班会、队会、团日、讲座、报告会、读书活动、歌咏活动等,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烈士陵园、名胜古迹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986年9月,中共中央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枟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枠,把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基本的政策和有关的制度之中,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在各级各类学校和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2)1988年12月25日,枟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枠强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根据各学科特点都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3)同时,在这一时期,结合当时女排“五连冠”、南极考察队建立长城站凯旋归来的事迹,全国掀起了学习“拼搏精神”“南极精神”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这一时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2.开设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课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针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先后发出一系列关于恢复、重建和改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推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质上涵盖和包括了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课程在内。1980年4月,枟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枠指出,“要切实改进和加强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24)1982年5月10日,教育部颁发了枟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枠(试行草案)规定,“思想品德课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结合贯彻枟小学生守则枠,对小学生进行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教育,着重在小学生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精神。”(25)1984年4月13日,教育部颁布枟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枠,明确指出:“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等学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采取正规化的方法培养大专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学位生等各种规格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有条件的还可培养研究生。”(26)这一“意见”的出台,不仅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也为开设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课程提供了学科依托和科学化的平台。1985年8月,党中央下发枟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枠,对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作出了明确部署,规定在小学要深入开展“五爱”教育,在中学要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大学要进行以中国革命史为中心的历史教育。“编写出几套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教材,是改革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教学的关键环节。……中央决定成立全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教材编审委员会,并设置相应的办事机构,统筹规划课程设置、教材编辑审定、教学参考资料的研究和进行其他组织工作”。(27)根据通知精神,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了重大改革,在高校普遍开设“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加强学生对历史和国情的学习和掌握。

社会实践作为开设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课程的重要载体。针对青年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历而影响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健康成长的实际情况,1983年在“一二·九”运动48周年前夕,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发起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周”活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1986年暑假,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组织了“社会实践建设营”活动,使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1987年6月27日,枟国家教委、团中央关于广泛组织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枠指出:“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今后高等学校除了要认真搞好已列入教学计划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外,还要把在假期和课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实际,向工农学习,向实践学习,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28)这一年暑假,全国共有一百多万大、中专学生参加了“百县扶贫、学习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国情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3.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

在这一时期进行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是促进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29)“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使中国兴旺起来……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3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涉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领导核心、理论指导、实践根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捍卫民族发展的核心利益最为重要的方面。针对国外社会思潮和思想观念大肆涌入,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实施“分化”“西化”,党旗帜鲜明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1983年进行了反对思想战线“精神污染”的斗争。从1984年下半年起,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蔓延后,一些人借着拥护改革的名义,把我国在改革中出现的一些小失误和小问题任意夸大,丑化党的形象,否定党的正确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宣扬民族虚无主义,鼓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人权”,主张“全盘西化”。由于处在改革的特殊环境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从中央到地方,思想理论战线存在着涣散软弱的状态,对错误倾向不敢批评。党中央个别领导同志,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一味强调‘宽容、宽松’,没有给予有力的回击,这就助长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31)这种情况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这种思潮的蔓延,减少其危害。1986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现在在群众中,在年轻人中,有一种思潮,这种思潮就是自由化”。“反对自由化,不仅这次要讲,还要讲十年二十年。这个思潮不顶住,加上开放必然进来许多乌七八糟的东西,一结合起来,是不可忽视的、对我们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冲击。”(32)邓小平指出:“四个坚持中最核心的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四个坚持的对立面是资产阶级自由化。”(33)1987年1月,枟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枠指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重点”。(34)1987年2月13日,枟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通知枠要求,“各级团组织一定要充分认识深入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全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切实抓出成效来。”(35)通过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帮助青少年认识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坚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青少年对民族和国家的情感逐步走向理性,在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方面更加理智和务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