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族精神相关概念界定

民族精神相关概念界定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民族精神相关概念界定人类世界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世界是一个由不同的民族、国家组成的大家庭。研究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有必要对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正面的积极意义的主观存在状态。再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固化于民族文化之中,对象化于民族群体和民族成员之
民族精神相关概念界定_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一)民族精神相关概念界定

人类世界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世界是一个由不同的民族、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世界上各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繁衍生息,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研究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有必要对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1.民族精神的含义界定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民族精神是一个现代词语,在我国古代文献和典籍中有与民族精神意义相近的表达,但并没有明确提及这一概念。西方学者最早提出“民族精神”这一概念,由于出自不同的理论体系,因而在理解和解释上存在差异且无明确的定义。什么是民族精神?从构词角度来看,“民族精神”由“民族”和“精神”构成,但其内涵绝非“民族”和“精神”的含义的简单叠加,应该把“民族精神”视为专有名词。要把握民族精神的基本意蕴,应该弄清楚何谓“民族”和“精神”。

何谓“民族”?关于“民族”一词,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族”的称谓和划分,汉语中的“民族”一词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从日文中引进,并开始普遍使用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对民族现象的广泛关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斯大林把“民族”的概念界定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特定的共同体。”(2)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最流行、最具权威。后来有学者对斯大林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民族在某些方面的发展超出所界定的范围,而且在某些民族发展形成过程中,不少民族特征并非严格地与这个定义的描述相吻合。但综合来看,斯大林关于“民族”的概念尽管不能囊括所有社会类型的民族所拥有的全部特征,未能体现所有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差异性,但该定义依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适用性。首先,对其概念本身不能简单地进行静止化和绝对化的理解;其次,该概念阐明了祖国和民族是历史的范畴这一观点,即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再次,对于“民族”四个特征的概括,起决定作用的是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而经过长期历史变迁仍然能保持其鲜明特点和强烈影响的,则是民族语言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尤其是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的纽带,因为民族心理素质更富有继承性和长久性。概括而言,“民族”是具有共同的地域、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心理认同等广泛共性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一个超越阶级、种族层次差别的概念,这一概念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有具体的指向,并且所指代的对象之间会存在着千差万别。在现代社会中,“民族”又总是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甚至成为国家的代名词。

何谓“精神”?“精神”一词亦从词源学意义上来看,“精”原意是精妙、精粹、精华、智慧,“神”在古代典籍中含义颇广,主要是指神灵、精神作用和微妙变化、奇妙作用。“精神”二字连成一词,始见于枟庄子枠,指天地万物的精气、活力,事物运动发展的精妙的内在动力。从古到今,许多哲人和学者都对精神和精神现象进行了专门研究,关于“精神”的内涵的见解也不乏真知灼见,但要给“精神”下定义依然是件困难的事情。因为“精神”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属性,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各异,导致人们对其内涵界定不一。枟辞海枠对“精神”一词的释义是:“①与‘物质’相对。②犹神志、心神。③犹精力,活力。④神采;韵味。⑤内容实质”。(3)事实上,“精神”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精神”取其广义含义,“精神”等同于与“物质”相对立的意识概念,指的是特殊物质的人脑的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非物态化的结果。狭义层面的“精神”是意识的一种,蕴含精华、实质和活力之意,或者说是指成为事物精华和深层活力的积极意识。综合来看,“精神”一词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主观存在状态;另一方面是指事物所体现出来的意境、神韵或主题。为此,“精神”一词,主要指对人的主观存在状态的描述与定位,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以及发展过程的理想归属。从个体的角度而言,人的精神主要表现为心理和情感、道德和意识、价值观和信念三个层面。

厘清“民族”和“精神”的内涵之后,对民族精神有如下理解。

首先,民族精神是历史的范畴。也就是说,民族精神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个民族在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一个民族在代代相传的历史发展中,在改造自然、社会以及民族自身的过程中逐渐孕育和成熟起来的原则和理念。这些原则和理念通过民族的语言、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社会风尚、宗教信仰、道德情操、体育游戏等形式固化下来,从而成为影响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民族精神。进一步说民族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是传统精神和现代精神的有机衔接和融通,传统精神为民族精神赋予历史底蕴和规定基本脉络,现代精神赋予民族精神发展动力和提供现实形态。

其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正面的积极意义的主观存在状态。民族精神是以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等客观条件为依托,由民族群体所创造并有别于其他自然的存在物,反映的是民族主观精神与民族客观基础之间的关系,是民族成员内在思维和外在行为的模式。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正面的积极意义的主观存在状态的概括和归纳,是推动民族延续发展的具有进步性的思想,彰显的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极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是对大多数民族成员在鲜活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状态的抽象,是民族的基本素质和共同品格的凝结。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积极的意识,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源泉。

再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任何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会形成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能力的观念反映,表现为民族通过劳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民族文化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源泉,是生发民族精神的土壤与依托,唯有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才能孕育和培养崇高恢弘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寄存于民族文化之中,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要义。

最后,民族精神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凝结点。民族精神固化于民族文化之中,对象化于民族群体和民族成员之中。民族精神被民族成员所认可、接受和成为一种自觉的同时,自然会强烈地影响民族成员的精神面貌,使民族成员萌发出一种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主观存在状态,是积淀于民族文化之中并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价值观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点、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凝结点。换言之,民族精神是历史生成并不断丰富发展、集普遍性和广泛性于一体、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体全面发展的占有支配和引导作用的积极意义的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主要功能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国内学者可谓见仁见智,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等表述。辜鸿铭认为,“我所指的中国人的精神,是中国人赖以生存之物,是本民族固有的心态、性情和操守。”(4)杜汉生指出:“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独立不殆的内在动力,是中华民族赖以发扬光大、炫丽辉煌的民族灵魂,是那始终支撑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前仆后继,为民族救亡和振兴事业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5)孙金年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劳动实践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是社会斗争经验的总结,是思想探索和心灵审查的总结。”(6)借鉴学界观点,本书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实质上就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在丰富多彩的民族实践中熔铸而成的主观存在状态,它积淀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价值观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凝结点。中华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熔铸形成的统一的、悠久的、强劲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政治文化思想、民族性格、传统道德观念的升华,是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内在凝聚力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精神孕育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河,生发于内涵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民族优秀品格和民族实践的积淀,是历代中华民族儿女生产生活实践精华的凝结,所涵盖的内容是一个多要素的复合内容体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7)这是党的代表大会首次正式对中华民族精神内容做出概括。这个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新认识,是一个总体性概括,所描述的是贯穿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形态,是对纵贯各个历史阶段的民族精神中重要内容的抽象和提炼。这个概括中的核心精神是爱国主义,主体精神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核心精神和主体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体系。

(3)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功能。

功能是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它与要素相联系,强调的是一定结构中系统的表现和运作形式。中华民族精神的功能主要是指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支撑功能。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功能主要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各民族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提供群体准绳,为满足中华民族成员的精神需要提供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精神支柱。二是导向功能。中华民族精神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为民族群体和国家进行政治目标和社会价值的导向,对民族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符合目标要求的引导。中华民族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方向,反映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实体的愿望信念,为大多数民族成员所信奉,本身就是重要的价值评价尺度,能够审视民族成员的思想行为,规范和引导民族成员围绕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目标同心同德奋进。三是凝聚功能。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功能主要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成员思想和行为的黏合剂,它通过民族情感、民族规范和民族目标的提供,形成同类价值意识,使民族成员和民族群体之间产生认同、亲和、吸引和向心,它是复合民族共同体内部聚合力上升和团结力增强的心理依据和思想基础。首先,对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实践具有精神统摄力,也就是民族成员通过民族精神的内化,外化为实践行为的精神动力。其次,体现在社会力量的整合上,它对不同的社会力量、思想观点、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四是激励功能。中华民族精神的激励功能,主要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动力,以民族情感、民族规范和民族目标的激发为内容,通过奖与惩的方式,满足民族成员的心理需要,调动民族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