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宁夏林业建设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宁夏林业建设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宁夏林业建设张天政宁夏大学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宁夏林业建设,学界有零星提及,但缺乏系统、具体的探讨,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在运用文献及档案材料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梳理,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宁夏林业建设进行较为全面而详细的探讨,以冀补充近代宁夏林业史及区域经济史研究的薄弱方面。这不仅表明宁夏省苗圃建设和苗木生产已在持续进行与缓慢起步,而且为在各县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宁夏林业建设_责任与使命——宁夏博士研究成果集萃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宁夏林业建设

张天政

宁夏大学

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宁夏林业建设,学界有零星提及,但缺乏系统、具体的探讨,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在运用文献及档案材料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梳理,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宁夏林业建设进行较为全面而详细的探讨,以冀补充近代宁夏林业史及区域经济史研究的薄弱方面。

开展林业建设,实施植树造林,育苗是基础。40年代的育苗工作就方法而言,可分为以下二类:

(一)插条育苗法

1940年,农林总场及其分属各场主要采用这种育苗方法,而插条育苗就方法而言,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曰锥栽,盖以铁锥穿孔,后以树栽扦插地;二曰穴栽,掘地成穴,于穴中插条,或于穴中四角插条;三曰卧栽,犁地成长条状沟壕,将树横栽埋土中者。其中以卧栽较为难活。

(二)苗圃育苗法

苗圃育苗法,其实早在1939年以前已经采用,只不过那时不是育苗的主要方法。1929年,宁夏省成立后,引黄灌区着手办理农场苗圃事宜,但由于建圃“所需经费概属就地自筹,无关省款” ,遂导致宁夏苗圃建设未有进展。1935年12月11日,宁夏省政府设立林矿局,下设森林股,该局在负责对贺兰山森林进行保护的同时,令引黄灌区各县农场兼办苗圃事宜。1938年,出于供给抗战战略物资的需要,省建设厅在宁夏城西门外成立第一苗圃及渠口苗圃,从事育苗。

宁夏省从1940~1946年,育苗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据“统计二十九年至三十五年本省育苗共计三四一四亩,达一九九二五九七九株” 。其中,1946年育苗数量明显增加。1947年除了加强农林处各场育苗外,特别是县区单位也开展了育苗工作。至6月份检查各场育苗工作,虽然未完成原育苗计划,但和往年比较起来仍有所进展,农林处直属的几个分林场就育苗150亩。1948年育苗工作继续进行,“计各场共育苗290亩,计160975株,各县育苗共291亩,计11 214 025株,共计育苗11 375 000株,主为白杨及榆。 ”

尽管上述连年育苗亩数及株数有所不同,但差别不大。这不仅表明宁夏省苗圃建设和苗木生产已在持续进行与缓慢起步,而且为在各县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政府时期,宁夏大规模植树活动的开展如同苗圃建设一样,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1~1939年,第二阶段是1939年之后。下文将分述之。

(一)第一阶段(1931~1939年)

1931年3月16日~21日,宁夏省民政厅和建设厅举行植树宣传周,散发植树须知和植树办法,张贴植树标语,指导民众植树;6月,建设厅向各林区委派林业专员一人,负责组织植树造林和林木管护,并令各县建立15亩以上的中正林一处,各乡和惠农、汉渠、唐徕和大清渠管理部门各建3~4处小林场,各渠坝两边每两丈植树1株,各县乡都要成立植树会。次年,宁夏省制定出《植树浅说》和《劝告民众书》 ,作为植树宣传材料。

1933年,马鸿逵在宁主政后,宁夏林业建设较前有所改进。1934年,宁夏七县、六渠植树以杨柳、柳为主,原植树共107085株,实际成活85825株。1935年,设立宁夏林矿局,后即展开各项工作,扩充原有苗圃,在各处征集树苗,并严令各县、各渠水利委员会在干支公路沿线,在水利设施如河岸、渠堤沿线及周围实施较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1936年,宁夏省建设厅曾采取一些林业建设措施。据统计,1929~1936年,宁夏平原共植树702640株,如1936年已在各渠堤坝植成树木约50万株,至1939年之后有较大改观。

(二)第二阶段(1940~1948年)

1940年,宁夏林务局及农业改进所设立,开始有专门机构负责林业管理及造林事宜。当时所植树种有小叶杨、箭杆杨、柳、榆、梓、槭、桑等树种。从1940年始至1948年,在这9年中宁夏的植树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从四个方面阐述之。

1.栽植公路行道树

宁夏公路在西北公路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沿公路两旁植树不仅可以增加木材生产,为发展交通提供木料,而且能保证路基,点缀风景。沿宁夏城至平凉(国民政府时期至甘肃省固原境内)、宁夏城至兰州公路行道植树,采取插干栽植法,选用直径2~3寸,长7~8尺的树苗栽植,由兵工负责,从1940~1946年,共植树1558281株。

2.沿渠img186植树

国民政府时期宁夏沟渠纵横,如河西的汉、唐、惠、清渠,河东的汉渠及中卫、中宁境内之美利渠等,干流河渠纵横长达数千里,沿渠植树,水分充足,不仅易于成活,又可护堤,对于宁夏农田水利建设亦至关重要。渠img187植树由农业改进所负责实施,3年计植树20余万株,成活率在90%以上。

3.辅导民众植树

由于宁夏地广人稀,劳力缺乏,地方当局认识到,“欲绿化农村,增益风景,须发动民众,普遍植树” 。自1943年起,省政府就废止了民众强制植树办法,改而采用奖励辅导民众在乡村居室、村落周围植树,由各县政府及农林推广人员负责组织,规定每一壮丁每年植树一株,也可“尽量栽植,不论渠堤、路侧或屋后,凡空隙之处,均可栽植之,亦不论树种,因农家之便准备之” 。并且规定了奖励的办法,“凡成活百分之九十,责由视察督导人呈报给奖,以资鼓励。 ” 1939~1944年,共植树859652株。同时,为固堤并阻挡风沙,防止渠堤坝决口,1933~1946年,宁夏地方当局也较为重视组织沿各干、支渠堤坝植树造林。至1941年,共植树956301株,造林39100872株,育苗29578843株。自1940年起,4年共植1755105株,成活率约在65%以上。1939~1944年植树859652株,区域分布在公路两旁、渠img188、房前屋后。

4.组织机关法团植树

机关法团植树的树苗来自于各苗圃,植树的目的除了绿化环境外,更是为了树立植树造林的良好社会风尚,“各机关倡导植树,以树立社会普遍植树之风尚” ,自1941~1946年,6年中机关法团共植树467708株,成活率在70%以上。

上述活动使得全省公路渠岸,“已绿树成行,满目葱茏” 。当时全省公路1千余里,道路两旁树木均栽植齐全。如省南部公路道路两旁植树几无缺株,行路间真有“春风拂面柳花飞”之感。当时的宁夏除盐、同、磴、陶及蒙旗大部区域荒寂外,“贺、永、朔、平、惠、金、灵、卫、宁九县则遥瞩蔚然,绿树葱茏。 ”从同心县野猪沟遥望中宁,“塞外江南”之感油然而生。这里原生树木丛密。宁夏原生且为私人所有树木,为柳、榆、中槐、椿、白杨、桑等数种。另在中卫、中宁时见青杨,磴口上江则有少数胡桐。各地以柳树最多,约占原生树木之90%。“凡此树木或植渠堤,或绕屋舍,或点缀于寺庙,大多为农家私有。 ”灌溉区域,绿荫遍布田原,村落中白杨冲天,可谓“塞上风光,大类江南” ,可见植树效果非常明显。

宁夏造林工作在20世纪30年代初已经展开,但1933~1934年的造林成绩相对于全国其他各省相比而言少之又少。从1939年开始,宁夏开始了较大规模的造林运动。“近年以来,建设厅定造林为中心工作之一,竭力推行,各林业机关亦均唯力奉行” ,经过七八年的努力,造林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收效,造林“成效渐著,于是本省林业,遂蔚为巨观矣” 。这一时期宁夏造林方法可分为三类,分别为插木造林、植树造林及播种造林,具体分述于后。

(一)插木造林

宁夏平原沟渠纵横,地下水位较高,土壤以沙土为主,适合杨、柳、沙枣等树种插木繁殖。宁夏冬季酷寒,插木造林多在春季进行,这符合宁夏的自然条件;插木造林不必设苗圃,花费小而且收效快。在以上条件的影响下,插木造林成为宁夏自1939年以后所采用之造林方法之一,意在便于示范,俾人民之仿效。据统计,1939~1941年,沿公路开辟小型林场70余处,采取直接截取树干枝条插木方法,亦曾营造柳林300余万株,结果是行经宁夏城至甘肃平凉公路,“小型示范林,处处可观矣。 ”但连年的插木造林也有弊端,即采取插木造林措施,却将成树枝条过度砍伐。

(二)植树造林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1940年,农业改进所调整了造林方法,改插木造林为植树造林,即先用苗圃育苗,再进行栽植。植树造林成活率较为稳定,于是各树种均依此方法造林。1940~1941年,建设厅、农业改进所为发动大规模造林运动,发动各县、各乡民众营造乡公有林,名义上是“发动” ,而实际上是“强制”劳动,“以乡长兼任场长,采用强制造林办法,征工造林。 ”树种仍以柳为主,计1940年共造林1 701 349株,1941年5 516 220株,合计为7 217 569株。

还组织兵工分区扩大造林。兵工造林主要是营造保安林、防沙林及荒地林。为节省开支,兵工造林成为必不可少的选择。1939~1944年,造林27262亩,18129852株。全部采用正三角造林法,株距2尺5寸。截至1946年,共计造林31508亩,计8239461株,以兵工工作确实,成活率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三)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为直接播种树木种子与造林地之造林方法也,其法简单,费用亦少,然需造林地境优良时,方易著成效。 ” 1940年起,计划沿黄河滩地及戈壁荒原,分别实验播种白、榆种子,以推动造林工作。

这一时期宁夏造林区域的选择,依照宁夏的自然情形,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贺兰山造林区、戈壁荒原造林区、黄河滩地造林区、七县荒原造林区。宁夏七县虽为农业区,但仍有30%的荒地废弃,为了充分利用宁夏、宁朔、平罗、金积、灵武、中卫、中宁七县的荒地,省政府农林处责令各县利用荒地造林,造林所需苗木由该县的农林场供给。七县区域土壤为渗育性水稻土,含盐量较低,适于种植树木。

宁夏造林在这一时期不仅根据自然情形划定造林区域,也对植树种类的选择进行了区分。“造林树种之选择,故需注重其经济价值,而造林境地之适宜与否尤关重要” ,贺兰山造林区,宜采用之树种为云杉油松、桧、山榆、山杨、山柳等;石子荒原,以河柳、沙枣二者为宜;河滩以白榆及杨柳为宜;各县荒地,则视各地情形种植榆、柳、杨、沙枣、中槐、杨槐、枫等。

另外,抗战期间,宁夏在开展植树造林时,已注意到新品种的引进和试验推广。清代宁夏境内树种主要有松、柏、槐、桦、椿、榆、柳、暖木、白杨、梧桐树,共计10种。1940年于中山公园农林试验场进行柳树扦插季节试验;1941年,实施榆、椿树需水量及灌溉季节观察试验;1942年,八里桥农林场进行了榆、椿树发芽试验;次年,谢家寨农林场进行了各树种耐碱性比较观察、洋槐发芽试验、胡桐扦插季节观察;1944年,农林处引进了银杏、侧柏、云杉、千头柏、圆柏、汗柳、胡须柳、垂柳、胡桃、白榆、桑树、沙梨、棠梨、珍珠梅、榆叶梅、红果李、合欢、中国槐、洋槐、臭椿、香椿、复叶槭、三角枫、五角枫、控春、连翘、紫丁香、白丁香和梓树等20多个树种,分发各农场试种,经试验选择适宜当地风土的槭、核桃、五角枫、洋槐、胡桐和桑树7个树种,大量育苗进行推广。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有一定的提高,当然,从长远来看,宁夏的树种品种较为单一,且以阔叶林为主,并未考虑尽可能增加或扩大针叶林的数量及面积。

20世纪40年代宁夏地方当局事实上是采取兵工造林与民众植树、护林结合的林业建设政策措施,这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以及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造林有助于减弱来自西伯利亚寒流的侵害及风沙的东侵,而且对改善银川平原的气候及生态条件,促进与保证农牧业生产等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沿渠img189植树,减少了大水对河渠堤岸的冲刷,巩固了堤岸,这对于宁夏的水利建设至关重要;另外营造防风林带降低了风速,也有助于保护农田及增加产量,有益于改善农田上空及土壤的小气候,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了条件。宁夏林业建设在国民政府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宁夏的森林植被环境的改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纵观宁夏林业建设,事实上并未完全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如该区域降雨量稀少、气候干燥、风沙肆虐等问题。当然,20世纪40年代宁夏地方当局的林业建设政策措施,是在大量砍伐利用原始森林资源的背景下实施的,这不仅反映了人类生存与自然资源利用、保护之间的矛盾,也充分表明处理好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及保持林业建设政策的连续性、长期性及建设措施的系统性至关重要,而选择适当的植树造林区域,注意土壤、取水或地下水位的状况,充分调动、组织各方面社会力量参加植树造林,形成广种树木、植树造林、爱护树木、保护森林植被的社会风尚,则不仅是推动区域林业建设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创建区域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