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稻植株矮缩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

水稻植株矮缩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水稻植株矮缩,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出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等传播的病毒病。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

水稻植株矮缩,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出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等传播的病毒病。其中主要以灰飞虱传毒为主。寄主有稻、大麦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看麦娘、稗、早熟禾、野燕麦、马唐等。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部分省市。

【危害症状】 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①苗期发病,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②分蘖期发病,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③拔节期发病,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

【侵染循环】 灰飞虱在江苏南部、上海等地区一年发生6代,大多以3~4龄若虫在麦田、紫云英田及休闲田及田埂、沟边、路边杂草上过冬,并引起有关寄主植物发病。翌年春季气温回升时羽化为成虫,在越冬场所繁殖的第1代若虫在有病的麦子和禾本科杂草上吸毒,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逐步迁入早稻秧田和本田,在不同生育期的水稻田辗转危害,第5~6代成虫和若虫在晚稻收割前迁入麦田或田边杂草上越冬。

【发生特点】 水稻黑条矮缩病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侵染发病,该病毒主要在麦子和禾本科杂草内越冬,以灰飞虱传毒。灰飞虱在带病寄主作物上吸毒后,病毒先在消化管增殖,经体液至唾液,再传给植物,获毒灰飞虱可终身传毒(第1~4代灰飞虱成虫平均寿命6~22天,其中短翅雌虫13~22天,长翅雌虫9~16天,长翅雄虫6~9天),以高龄若虫和成虫传毒,卵不能传毒。水稻苗龄越小越易感病,潜育期短,一般潜育期20~25天;秧龄达7叶以上潜育期长达40~45天。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上有两个发病高峰,第1个高峰为秧苗期侵染,在大田移栽后10~15天发生,第2个高峰为本田初期侵染,在齐穗前后发生。

【防治措施】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抓好化学防治。具体防治办法参考“水稻条纹叶枯病”。本病可以兼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