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需求与责任

需求与责任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初期的学徒式训练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各种经验,并不是实习中的主体。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至今,早已脱离学徒式训练,认为学徒式的训练与实习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需求。2.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与方法通过与案主长时间面对面地交流,学生可以对有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深入的了解。
需求与责任_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第2版)

第二节 学生的角色、需求与责任

一、学生的角色:实习的主体

学生是社会工作实习中的主体,学生主体的角色并不是说实习教学的一切活动安排由学生决定和主导,而是说,学生在社会工作实习中对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具有主动权,在实习目标的制定和实习任务的完成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在实习中处于中心者的地位,是学习的主动者而非被动者。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由学徒式训练发展而来,学徒式的训练模式存在许多限制。就实习的内容而言,学徒式训练大都偏向技术性,因此,实习的内容较为实际与固定,实习范围也限定在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层面上。通常,由固定负责训练的人带领,指导实习者从较简单的工作开始学习有关的技能,通过不断的训练达到成熟后才逐渐增加复杂与困难度较高的工作。实习者在开始实习时,没有任何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过程磨炼技巧和积累经验,最后根据经验来探究问题的原因和处理方式。因此,学徒式训练带有“无意义”的实习,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导者所教授的内容,很少有创新和变通(曾华源,1987)。由此可见,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初期的学徒式训练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各种经验,并不是实习中的主体。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至今,早已脱离学徒式训练,认为学徒式的训练与实习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需求。随着现代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严和价值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观越来越为人们所信奉和遵循。在这种理论概念的指导下,人们提倡引导和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重视实习学生知识价值观和方法技能的整合,明确老师在学生积累式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例如,关于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定位,不再信奉老师处于绝对权威的中心地位的观点,而是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指导的角色分工。在上述理论发展和社会工作教育变化的大背景下,作为社会工作教育整体有机组成部分的社会工作实习教学,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更加强调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史柏年,侯欣,2003)。实习学生并非被动接受各种知识和经验,而是主动地依个人兴趣和需求实习,个人潜力自然得以发挥。

二、学生的需求

如前所述,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是教育性取向的,学生到机构实习的目的主要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转换运用于实践,实习必须要以学校教育目标和学生需要为主,而不是以机构需要为主。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将收获与课堂学习不同的知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挑战自我

实习生活对学生来说充满未知,会令一些学生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如当一个学生走访案主时,常常担心自己会遭到拒绝;面对陌生的案主,担心自己是否能够顺利与之沟通;在居民区做宣讲时,担心自己会被当做推销员,等等。当学生面临困难的时候,督导员会与之交流,鼓励学生正视而不是逃避面临的困难,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学生在实习中勇敢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克服自己的弱点,本身就是一个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

2.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与方法

通过与案主长时间面对面地交流,学生可以对有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学生可以在督导员的指引下,以机构职员的身份,向案主提供帮助,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下,灵活运用社会工作的助人技巧。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样一来,实习学生更能意识到多学习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知识的重要性,一个个案在实际的操作中就可能涉及多种理论和服务技巧,如当学生面对的案主是弱能人士的时候,学生除了需要了解他们不同的特征外,更需要从正确的角度去认识他们。学生需要用理论的观点分析他们的需求,这当中就涉及许多理论,如社区康复、赋权、正常化、融合、社交化、以人为本概念等,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有所依据,使案主可以获益。此外,在弱能人士康复的服务中也涉及多种服务技巧,如行为修正法、图片沟通法、自然训练法等,学生要实践这些理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学生必须加强这方面理论的学习,在实践中善用这些知识。实习生活就是学生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掌握实务能力的过程。

3.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信念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信念只有在学生实践助人的过程中才能得到真切体验和深刻的认同。只有通过长期和案主的接触、交往与合作,才能让学生对案主的境遇感同身受,对案主的苦难深切同情,才能使学生对案主产生真挚的感情,肯定他们的需要,给予他们关怀。让学生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尊严,如果给予适当机会,他们就有能力创造好的生活。再者,通过直接的参与,学生的社会意识会得到相应提升,从而加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培养。

4.提供向专业工作人员学习的机会

实习给学生提供了向专业工作人员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从督导员及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那里学到许多知识和技能,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学校实习指导老师、机构督导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帮助下不断思考、练习、尝试,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

案例3-1

小陈在一家老人活动中心机构里实习,这次他接了一个个案,服务的对象是一名85岁的独居老人容婆婆,从老年中心的同事口中得知,她本是一个积极参与老年中心活动的老人,但由于一直与她同住的大女儿在半年前因病逝世了,此后,她就变得很被动。在接案的时候,小陈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处理容婆婆的哀伤情绪,并探讨案主作为一个高龄独居老人,她的支援网络是否能满足她的情绪需要。小陈制定了以下的介入目标。

(1)发掘和引导案主的强项,并帮助她认识可运用的个人及社区资源。

(2)肯定案主所拥有的家庭强项,强化案主对自我评价的肯定,激发案主面对日后生活的希望,以及继续生存的动力。

(3)掌握案主面对独居所衍生的焦虑和恐惧,协助案主强化自我照顾的能力。

(4)了解案主面对子女离世的感受,给予空间让案主释放情绪,并处理案主的哀伤。

第一次家访,小陈了解了容婆婆面对年老的忧虑,包括身体的病患及失去女儿的独居生活的痛苦,她埋怨上天为何如此安排,并难以接受现实,亦有自杀之念。

第二次家访,由于前一次了解到案主的情况符合自杀危机的特征,小陈并没有避开有关“死”的话题,一方面希望了解案主的自杀的危机,同时了解她面对哀伤的痛苦及其对她生活和生存的影响。后来发觉案主自杀的动机不大,只是过分看重死去的女儿,遗忘了还在世的儿子对她的关心,同时也了解了案主对她自己的评价,案主不认同她自己的强项等情况。小陈借着案主对身体保健的心得,以及案主过去在中心积极参与活动时的独立表现,引导案主强调自己的强项和能力。另外,鼓励案主认真去接受儿子对她的关怀,并了解她的生存对儿子的重要性。

第三次家访,案主逐渐认同和接受儿子是自己的精神力量,她表示了自己对独居的忧虑,因此,小陈引导案主设想如发生意外时她的处境,并提醒她身边拥有的支援力量。

第四次家访,由于实习期将完,这是最后一次家访。小陈再次强调了儿子对案主的重要性,同时向儿子提出案主对独居的担忧,建议儿子多加留意案主的情况并逐步开导。小陈鼓励案主多到老人中心去活动。

完成四次家访后,案主主动到老年中心,在工作人员及中心职员的鼓励下,案主参加了四个活动,在往后的日子里,案主亦增加了到中心的次数,并与中心朋友一同享用中心的健身设施锻炼身体。

小陈对自己实习的反思如下。

“在接受社会工作训练的期间,我一直都会留意不同问题的介入工作,例如有关自杀的评估和介入工作。在这次案例中,正好可以应用所阅读的知识。作为社会工作者,亦应以开放和真诚的态度去与案主讨论死亡。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多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以便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或在同一时间去运用不同的介入方法。以这个案主为例,就涉及了许多的理论,如哀伤辅导、社会支援网络等。同时,透过督导员的提醒、机构理念实践的示范及自我不断检讨和学习,我把一直认同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内化为价值观念,并外化为自觉行动了。

在决定介入个案时,督导员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老年中心有六个个案,督导员协助我选择较合适的个案,在整个个案的实习过程中,督导员是重要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同行者。例如我不懂什么是哀伤辅导,督导员给了我参考书,还特意让机构里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教导我相关的知识。督导员在督导的过程中与我同行,指出我必须改善的地方,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意见,对我日后的个案工作起了很大的鼓励作用。”(许卢万珍,2005)

三、学生的责任

1.参与实习计划的制订

学生是实习计划实施的直接执行者,没有学生的广泛参与,制订出来的计划可能会脱离实际的情况。因为学生需求和能力的不同都会影响实习计划的实施。曾华源教授提出“参与—整合实习教学模式”,所谓“参与”是指教学者(包括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和督导员)和实习者共同表达对实习学习的期望,并且积极参与实习计划的拟定活动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学校、机构和实习教学者的共同参与。因此实习计划的制订并不只是学校一方的事情,学生的参与也很重要。学生参与实习计划的制订,有利于促使实习教学内容、方式与学习形态、需求的配合,有助于学生明确实习教学的目标和结果,有助于学生了解实习教学的顺序和进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实习教学的重点和原则,有助于促进类化和学习迁移能力的提高(史柏年,侯欣,2003)。

2.做好实习前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

学生实习之前,应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案主的资料。例如,如果学生实习的内容和服务对象是青少年,那么学生在实习之前应该先做好准备,如广泛阅读青少年这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包括国内外青少年问题研究、青少年心理学、青少年犯罪、社会化等研究资料。这些资料有利于学生对案主的自身状况及整个社会的环境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二是实习机构的资料。对实习机构的资料收集,可以通过学校实习指导老师的帮助来完成,了解实习机构的性质、功能、服务的定位、工作流程等。学生可以更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早日进入实习状态。三是专业服务的资料。这类资料可以多涉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外的相关资料。如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这些资料应包括青少年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青少年的政策、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等,这些资料会给学生未来的实习提供理论和专业上的指导。

3.按时按量保质完成实习任务

按要求完成实习任务,是学生实习活动最主要的职责,也是实习评估的依据。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在督导员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和机构的各种资源,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服务任务对象,使专业理论升华为助人力量,使专业方法转化成具体操作过程。

4.遵守实习教学的各项规则和纪律

在实习的初期,督导员会协助学生了解学校和机构的各项规则以及专门为实习教学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这不仅是对实习机构的尊重,而且也体现了实习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形象。因此,学生应时刻以大局为重,严于律己,以专业伦理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坚守职业道德。遵守实习机构的规章制度,包括遵守机构的上下班时间;必须请假时,要事先报告督导员,并于事后补足时数;服装仪容方面应遵照机构的要求;遵守机构的工作汇报制度以及与督导员的约定等。

5.认真做好实习记录

记录是社会工作实习的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专业总是强调记录的重要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人们认为良好的记录和服务的实效性之间存在基本的关联;二是在不同的实习情境中,所有类型的实习都要求被记录。赛普润对记录的重要性作出了解释:“服务记录记下了案主重要的事实、证据、判断和决定,记下相关的问题和情境,记下了帮助案主的情境和经验,显示了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描述了帮助案主行为的过程。”(戴维·罗伊斯等,2005)学生应根据督导员的要求做好实习的记录,可以通过日记、周记、报告等形式把实习过程记录下来,坚持做好记录有助于学生总结实习心得,便于自我反思,也是为了让督导员更好地了解实习情况,提出指导意见。

6.与督导员保持密切联系

定期或不定期地与督导员沟通,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想要讨论的问题告诉督导员。督导员的实践经验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和督导员在一起的工作时间正是学生专业成长的一个机会。学生如果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要羞于向督导员寻求帮助,与督导员讨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