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桑树的基本知识

桑树的基本知识

时间:2022-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桑树根系由粗细不等的桑根相连组成。桑叶也是桑树重要的地上部分之一,是桑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器官,又是栽培桑树的目的收获物。土质黏重的桑园,田间持水量应在75%~80%;土质偏砂的桑园,田间持水量应在70%~75%。此外,桑园附近应避免氟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危害。此外,桑园土壤力求平坦,如坡地栽桑,应修筑梯田,保持水土。

一、桑树的基本知识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由根、茎、叶、花、椹和种子等器官构成统一的有机体,各器官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及生理功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进行生命过程。了解桑树的生物学性状、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才能在栽培桑树的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改善桑树的生长条件,使桑树生长良好,从而获得优质高产的桑叶

桑根是桑树的地下部分,是桑树生长的基础,它有固定树体、吸收土壤中水分和无机养分来合成某些有机物的功能。桑树根系由粗细不等的桑根相连组成。桑树根系的分布范围与桑树树龄、树形、密度、肥水、收获和病虫害等许多因素有关。根据目前亩栽1 000株成林湖桑的根系调查看,根系分布的密度范围,深广度达50厘米左右,其中最密集的部位在深、宽各20~30厘米以内的土层内。桑园施肥、耕地等应充分了解和注意这一分布特点。据调查,桑树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重量之比为1.0~1.1(T/R),说明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深叶茂就是这个道理。

枝条是桑芽、叶片着生的基础,支撑桑叶在空间的分布。因此,枝条的性能与桑树生长、桑叶产量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时枝条又是根和叶之间的桥梁,在生理上起着运输养分和水分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又有贮藏养分的作用。枝条的生长情况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有密切关系。在桑树栽培过程中实施的许多措施,都是为了增加枝条数量和促进枝条生长,构成良好的群体结构,达到桑叶优质、高产、稳产的目的。

桑叶也是桑树重要的地上部分之一,是桑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器官,又是栽培桑树的目的收获物。从生产的角度看,栽桑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桑叶。

桑树是喜光性阳性植物,光照充足,则桑树生长健旺,桑叶高产优质。温度是桑树生长活动的必要因素之一。春期当气温持续在12℃以上时,桑芽就会萌发;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加快,25~30℃是桑树生长的适温;但超过40℃时,生长就受到抑制。桑树的生长离不开水分,应保持适合桑树生长的土壤水分。土质黏重的桑园,田间持水量应在75%~80%;土质偏砂的桑园,田间持水量应在70%~75%。因此在地势低洼和雨水多的地区,应注意桑园地下水位,要求在0.7米以下,如果水位过高,应设法开沟排水,尽量降低水位。而在干旱季节应及时做好抗旱灌溉工作。空气也是桑树生长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一般条件下基本上可以满足桑树生长的需要。土壤紧实时往往氧气不足,影响桑树根系生长和养分的吸收,因此,桑园土壤必须适期耕耘,增施有机肥料,调节土壤水分,增加通气,提高含氧量。此外,桑园附近应避免氟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危害。土壤是桑树生长的基础,水分和养分等都是通过土壤媒介而获取的。因此土壤性状优良与否与桑树生长关系密切。良好土壤的标志是土质疏松,砂质土壤最适合桑树的生长。土壤要求有一定的空隙度,富含有机质,中性偏酸,有一定含量的氮(N)、磷(P)、钾(K),含盐量低。此外,桑园土壤力求平坦,如坡地栽桑,应修筑梯田,保持水土。

桑树的自然生命力可达百年以上,甚至千年,然而栽培的桑树要收获桑叶,其生产周期远比生命周期短,一般在15年左右。桑树在一年内,可分生长期和休眠期两个阶段。从春期桑芽萌发到冬季落叶称为生长期,生长期在本地区为4月至11月。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气温到12℃以上,冬芽开始萌发,桑树开叶后,随气温增高而加速生长,气温达20℃以上时,新梢进入旺盛生长期,一般表现为上部新梢生长快,下部生长慢。枝条中下部的芽,在抽叶3~5片后,即停止生长,成为止芯芽(三眼叶)。上部继续生长的芽称生长芽。在一般情况下,成年桑树的新梢生长量在脱苞后40~45天达到高峰。脱苞后的40~45天内,每天的新梢增长量大约为2%~3%,此后逐渐减少。春期桑树生长达到高峰期,正是春蚕5龄期大量收获桑叶的时期,应争取早夏伐,促使早发芽,增加秋叶产量。夏伐时处于高温季节,桑树生理活动旺盛,在充足的肥水供应下,夏伐后的枝叶生长迅速。一般夏秋期的桑叶生长量(枝条和叶)约占全年总生长量的2/3。因此,增施夏肥,追施秋肥,做好桑田灌溉排水工作,是争取桑园高产的关键。中秋以后,气温逐渐下降,当气温低于20℃时,桑树生长即转入缓慢生长期。缓慢生长期是积累贮藏物质的时期,所以每一枝条上必须留有一定的叶片,以保持必要的光合面积,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足够的有机物,供明年春发芽时利用。

桑树生长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桑树生长相关性是指桑树某部分生长影响另一部分的生长,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相关性:这是指桑树根系与茎、叶生长之间的相关性。平时所说的“根深叶茂”和“树大根深”就是这种相关性的高度概括。根据调查,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重量比为1∶1.1~1∶1.3时最为合理。在桑树栽培过程中,应注意和调节这种关系,尽力做到两者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影响。例如根部耕耘施肥,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水分吸收,反过来又促进了地上部茎、叶生长;同样茎、叶生长良好,加上合理用叶,叶片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养分运输到根部,这样就有利于根部养分的贮藏和根系的生长发育。

②顶端生长与侧生长的相关性:桑树根和茎的顶端生长快而侧面生长慢的现象又称顶端优势,这种相关规律在桑树栽培中被广泛运用。例如:幼桑阶段,为加速树形养成,常采用摘芯措施,抑制顶端生长,促进腋芽萌发,形成分枝,这是“抑顶扶侧”的措施。又如春蚕5龄期桑树新梢摘芯,其目的是抑制嫩梢生长而促使嫩叶加快成熟。

③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这种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桑树的营养器官枝叶和繁殖器官花、果实与种子之间的生长关系。在桑树栽培过程中,通常尽量抑制桑树的生殖生长而促进营养生长,其中选栽花果少的品种,就有利于产量和叶质的提高。对有些花果较多的实生桑可采用重修剪(剪梢)等措施来减少花果,实际上就是抑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器官枝叶的旺盛生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