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双膜覆盖栽培

双膜覆盖栽培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铃薯主要根群分布在33厘米深的土层中,因此需深耕。在播种前5~7天,先搭小拱棚,用0.05毫米厚的农膜覆盖,棚中央高70厘米,宽为两个垄面,目的是提高土壤温度,待土温达到10℃左右时,揭去小拱棚的农膜,进行挖窝播种。播种后覆盖0.007毫米厚的地膜,拉平扯紧,紧贴垄面,两边压实封严,再覆盖好小拱棚,四周压实。棚内气温控制在18~21℃。外界气温上升到15℃左右时,可以拆除拱棚。

(二)双膜覆盖栽培

1.双膜覆盖的优点

①能提高土壤温度和棚内气温,同时发挥小拱棚和地膜覆盖的双重增温作用。

②比露地栽培成熟期提前25~30天,对调节市场供应、提高经济效益有显著作用。

③能防止早春风、霜、冻害及其寒流的侵袭。

④能保墒、提墒,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增产35%以上。

2.主要栽培技术

(1)施足基肥,翻耕打垄

马铃薯主要根群分布在33厘米深的土层中,因此需深耕。时间最好在头一年秋季,结合深耕,亩施腐熟农家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草木灰300千克,然后耕平耙细打垄,垄沟中再施入生物钾肥4千克/亩。垄宽60厘米,高10厘米。

(2)品种选择

选用早熟、高产、株矮、结薯集中及脱毒种薯,如鲁引1号、早大白、克新4号、东农303等品种。

(3)切块与催芽

在播种前20~25天进行切块催芽。每千克种薯切成40~50块,每个切块需带有1~2个芽眼,小于50克的种薯可直播,大种薯可由基部按芽眼排列顺序,呈螺旋形向顶部斜切,最后把芽眼集中的顶部纵切成3~4块,充分发挥顶芽优势,亩用种量100~120千克。切块后进行种薯消毒,将切块置于5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20~30分钟,捞出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晾4~8小时。然后采取温床进行催芽,温度15~18℃,相对湿度60%~70%,保持黑暗。芽长1.5~2厘米并发生幼根时,即可栽种。

(4)播种与覆膜

在播种前5~7天,先搭小拱棚,用0.05毫米厚的农膜覆盖,棚中央高70厘米,宽为两个垄面,目的是提高土壤温度,待土温达到10℃左右时,揭去小拱棚的农膜,进行挖窝播种。行距为25厘米,株距17~20厘米,深10厘米左右,亩播种4500~5000株。播种后覆盖0.007毫米厚的地膜,拉平扯紧,紧贴垄面,两边压实封严,再覆盖好小拱棚,四周压实。

(5)播种后管理

发芽期控制10厘米土层温度13~15℃,晚间棚上加盖草帘保温。待出苗后5~7天,开孔破地膜,引苗出孔,幼苗期及时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液各1次。棚内气温控制在18~21℃。发棵期生长旺盛,耗水量大,应及时垄灌,结合灌水每亩加尿素2.5~3千克。发棵终止时,喷施1~2次100毫克/千克多效唑,可有效地控制旺长。开花期喷1次硼、铜混合肥,有利于防病治病和增产。结薯前要适当控制水分,结薯期是需水最多时期,土壤湿度应保持在80%~85%。结薯后期要控制水分。外界气温上升到15℃左右时,可以拆除拱棚。

(6)及时收获

在兼顾到丰产性、商品性及市场价格的前提下适时收获,确保高产高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