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时间:2022-03-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温和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虽然对现行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强烈不满,但他们反对使用激烈的暴力手段。②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活动波及整个伊斯兰世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政治理想表现为
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_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卷

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向祖文

冷战结束后,在世界向多极化格局过渡的新形势下,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其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迅速崛起。它不仅冲击着以中东地区为中心的广大伊斯兰世界,而且还超越意识形态的界限,向非伊斯兰国家蔓延,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西方分析家认为,21世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文化将同东方的儒教文化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形成鼎立。人们不禁要问,在人类文明进入电子化时代,各种政治制度纷纷呈现的时代,为什么还会出现震撼世界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分析的问题。

“原教旨主义”来源于英文Fundamentalism一词,是20世纪2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神学思潮,是基督教新教中极端保守的派别,曾反对在中学讲授达尔文的进化论。它主张要逐字逐句理解《圣经》,要严格遵循基督教信仰中原初的、根本的、正统的信条。“原教旨主义”这一词汇运用于穆斯林社会,是指伊斯兰教中要求遵守伊斯兰教基本教义,并用这些教义来约束和规范穆斯林社会与生活的运动或思潮。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产生以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有着生机勃勃的初生岁月、盛极一时的繁荣时代和高峰过后的恪守传统时期。在伊斯兰教产生的早期,阿拉伯人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并逐步在中东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化。然而到了13世纪由于“十字军东征”和蒙古人入侵的打击,伊斯兰教陷入了停滞和衰退时期。在外族的欺压下,人们开始怀念伊斯兰教初创时期的“大同社会”,一些复古主义者呼吁人们要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原始教义,主张“恢复正教”、纯洁信仰,要求“回到《古兰经》去”,严格一神教义,净化社会,清除一切外来的或异端的影响,让伊斯兰教社会恢复到穆罕默德时代的朴质中去。这种要求返回原典、正本清源、摒除芜杂、返璞归真的主张就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也有人称为复古主义。在伊斯兰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以原教旨主义为旗帜的宗教复兴运动,如13世纪由著名学者伊本·泰米叶倡导的宗教复兴运动;18世纪阿拉伯半岛的瓦哈比运动;19世纪印度的赛德·阿赫默德领导的阿里迦运动,苏丹的马赫迪运动,利比亚的赛努西运动,等等,都是某种形式的原教旨主义运动。由此可见,作为体现宗教复古思想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并不是现在才冒出地平线的新事物,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但是,当前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又决不是伊斯兰教发展史上信仰净化运动的简单重复,当前的这一运动,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都大大超过了过去历史上的运动。

当代,在复杂多变得内外因素作用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发生了不少新的变化,其表现形态和对现政权的挑战方式也趋于多样化。

1.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它是穆斯林民众面对不断恶化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而强烈要求回归伊斯兰传统,并以鼓吹“圣战”、诉诸武力的手段而施加政治影响的激进势力。它的大部分成员是政治上不得志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出身于下层社会的年轻人,他们迫切希望改变社会现状,改变自己受压制的社会地位。他们热衷于绑架、暗杀、爆炸、劫机等恶性恐怖活动。他们还把政府设施作为特定攻击目标,袭击政府官员,同时还绑架和暗杀外国游客、侨民、新闻记者、外交官。他们通过这种恐怖手段迫使西方国家放弃对本国政府的支持,切断外国财政援助,使本国政府陷入更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

2.温和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温和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虽然对现行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强烈不满,但他们反对使用激烈的暴力手段。他们对外主张独立自主,对内主张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在不同程度上承认某种伊斯兰属性,强调用伊斯兰精神教育国民,振兴民族。他们不断深入社会底层,到那些贫穷落后的乡村和街区,利用清真寺广泛宣传伊斯兰教的平等思想、互助思想,不断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在冷战后穆斯林民众对西方的政治模式和意识形态的幻梦破灭后,温和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很可能以其宗教热情和宗教虔诚,成为推动伊斯兰国家社会历史进程的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

3.合法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冷战结束后,流行全球的政治改革与民主化之风也吹进了伊斯兰世界,迫使中东的权威主义者以及专制的君主们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在许多政府放弃一党专权、将更多的阶层纳入政治秩序、扩大政治参与的大背景下,不少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迅速实行功能与策略转换,力图以合法身份进入议会和政权机构,在现行政治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变革,实现伊斯兰的社会理想。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不断深化之际,他们有可能因对现代政治的介入和国际社会的认同而成为变革伊斯兰社会的主体力量。

近年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迅速崛起,影响明显扩大,其发展出现一些新特点。

(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正在走向国际化

种种迹象表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除了在许多国家增长外,已开始向国际化的方向迈进。这主要表现为: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异军突起。伊斯兰教具有普世性特征,它既内在于国家与民族之中,又超越于国家和民族之上,这是它经久不衰或衰而复兴的一个重要原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进一步发挥了伊斯兰教的普世性和超国家、超民族性,它成了一种国际性政治思潮。②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活动波及整个伊斯兰世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活动主要集中于西亚和北非的少数国家,伊朗和埃及构成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活动中心。但80年代中期以来,受两极格局瓦解的冲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活动愈演愈烈,并迅速形成从中亚经伊朗至阿拉伯再到北非马格里布的原教旨主义弧形动荡带,南亚、东南亚穆斯林居住区亦有抬头之势,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多中心化和国际化趋势。③国际联合趋向有所发展。各国原教旨主义势力在“圣战”旗帜下,加强国际联系,来往频繁,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相互支持,甚至共同策划联合行动。团结与合作的加强,将使原教旨主义势力对国际事务产生更重大的影响。

(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内容波及全方位

他不仅反映在宗教上,且触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道德、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政治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突出特征是坚持伊斯兰意识形态的独立性,提出了“宗教政治化、政治宗教化”的主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政治理想表现为:①净化信仰、消除腐败。它把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归结为信仰问题,笃信“宗教兴则民族兴”的理念,主张强化信仰来解决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②“重建伊斯兰国家,企图改变伊斯兰国家的政治方向。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在使用暴力手段的同时,更加注意利用民主和自由的口号,重视做下层人民群众的工作,广施恩泽,收买人心,争取更多的同情和支持,扩大社会基础,以最终建立一个教权至上的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经济上,提倡按照伊斯兰教经、训的原则建立新的伊斯兰经济秩序和伊斯兰共同市场。主张公平分配,反对高利贷非法收入,建立“无利息银行”,将“天课”作为税收来源。伊朗的伊斯兰教理论家沙里亚提认为,造成伊斯兰文化异化的原因是由于引入了外族的经济制度,这种西方经济制度使个人同它的自身文化和传统的纽带关系遭到破坏,西方的“高度的利润经济”原则是以牺牲人性为代价的,这种经济模式使人变成了“生产工具”。而伊斯兰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经济制度。目前在埃及、巴基斯坦、伊朗、约旦、科威特、巴林、沙特阿拉伯等国已开设伊斯兰无息银行。法律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当代伊斯兰世界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根本原因是以世俗法制代替宗教法制,使真主的法制徒有虚名,所以必须恢复伊斯兰法制。对于一个伊斯兰国家来说,其基本特征就是以伊斯兰教法为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大法。只有真主才是统治者和立法者。政府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功能必须由更高的法律加以限制。在社会生活中,强调伊斯兰传统和价值精神的永恒性,大力推行伊斯兰的宗教教育计划,弘扬伊斯兰文化,要求舆论工具及新闻媒介宣传国家的伊斯兰特征。宗教语言、宗教情感、宗教象征在日常生活里被广泛运用,许多穆斯林包括青年知识分子,又以穿起伊斯兰传统服装为荣,并醉心于研究教义。在人口并不多的海湾国家清真寺却成倍地增加。总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包含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内容,它不是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而是一种非常具体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随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的深入开展,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将会更加理论化,其内容也将更加系统化。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同其他社会运动一样,它的发展取决于它产生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十分复杂,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刺激;既有宗教教团的原因,也有民族矛盾;既有政治上的失望,又有经济上的原因;另外还有民族文化及思想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归纳起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兴起是由其内部危机和外部挑战所决定的。

从内部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迅速发展是伊斯兰国家社会经济矛盾加深的结果。伊斯兰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北非地区,这里原来都是落后的不发达地区,广大穆斯林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这一地区的伊斯兰国家近代以来长期遭受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先后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直到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纷纷独立。虽然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差异很大,类型也很多,但在独立后普遍有过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定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和其他地区的产油国积累了巨额的石油财富。随着石油美元收入的急剧增加,这些国家的经济建设规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迅猛发展着,原来社会缓慢的运行节奏被突然打乱了,整个地区面临着一个向现代化的转折期。急速的现代化的结果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经济,大量小生产者破产。在专制主义统治下,上层腐败无能,照搬西方模式,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统治阶级利用特权,聚敛财富,投机商趁机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官商沆瀣一气,腰缠万贯,成了百万富翁。1979年2月,伊朗政府宣布,国王和王室的财富有200亿美元。国王的孔雀宝座上镶嵌了26733块宝石,王冠上镶了3380颗钻石,国王乘坐的波音707专机上,厕所的设备全是金的,为他建造的陵墓耗资14亿美元。沙特王室家族的所有成员过着比美国亿万富翁还豪华的生活。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广大中、下层穆斯林获利甚少,特别是大量农民破产,涌入城市沦为贫民。大批青年失业,两极分化日趋尖锐,社会失去平衡,世俗化、现代化与原有的社会传统严重失调,造成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导致人民不满,政局动乱,危机四伏,政权频繁更迭。有的国家因民族矛盾、教派冲突、领土争端交织在一起,人民生活无法安定,甚至国家长期陷入战争和分裂状态。广大穆斯林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普遍感到前途无望,希望从伊斯兰教义中寻找出路,要求按照伊斯兰原则改革社会现状。所以原教旨主义在这些国家就拥有广阔市场,得以迅速发展。简言之,哪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盛行,哪里就一定是经济停滞,政治腐败,社会不公,人民贫困。正如外电所评述,政治僵化导致原教旨主义泛滥,人民贫困使原教旨主义气势越来越盛。

从外部看,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国际形势剧变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挑战。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对伊斯兰国家的独立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二战后,美、英等帝国主义支持以色列侵略扩张,使大片阿拉伯领土沦丧,几百万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沦为难民,流落他乡;黎巴嫩内战、两伊战争都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插手,造成战争长期不息;原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公然武装入侵阿富汗等,都使广大穆斯林深受其害。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成了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相对突出。人们希望美国能从冷战中吸取教训,不再重走谋求世界霸权的道路。但美国更以“世界领袖”自居。美国总统克林顿扬言:“毕竟我们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世界。”梦寐以求建立它统治下的“世界新秩序”。它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加明目张胆,肆无忌惮,有恃无恐。其他西方大国,也试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称雄天下。殖民主义的掠夺与压迫,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干涉与渗透,都给广大中东穆斯林民众留下了深深的心理创伤,并激起一股挣脱外部枷锁、重振伊斯兰雄风的强烈愿望。正是在这种民族主义信念的支持下,广大穆斯林出于对昔日光荣的怀念,对伊斯兰衰微的哀怨,对历史未来的希冀,登上了国际反帝反霸的政治舞台,艰苦抗争,决不向西方大国的强权政治妥协。

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兴起还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压迫的伊斯兰国家,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其先进的思想家们把视线转向西方,原以为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模式,可以作为效仿的榜样。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独立并实行世俗共和制政体的伊斯兰国家,到了20世纪70年代,其经济发展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许多困难,诸如经济失调、贸易入超、财政赤字、债台高筑、通货膨胀、社会不稳,等等。在广大穆斯林看来,作为“舶来品”的西方社会经济制度,在运用于本地区时都遭到了失败,因此,普遍出现了向伊斯兰“回归”的倾向。

30多年来,一些伊斯兰国家在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时,也曾效仿原苏联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措施,并宣称他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先后出现过纳赛尔的社会主义、复兴党的社会主义、苏加诺的社会主义等。但是,经历了一个时期之后,这些自称实行“社会主义”的伊斯兰国家经济上却在许多方面遭受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仿佛“社会主义”在伊斯兰世界也行不通。西方的不行,东方的也不行,东西方两条道都没有成功地使广大中下层人民摆脱贫困状态,仍有不少国家被列入最不发达国家之列。在这一严酷的事实面前,广大的穆斯林群众的心情十分压抑,他们处于一种精神的、智力的、心理的以致社会的衰微状态。因此对现状不满,要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并摆脱目前状况就只有寻求第三条道路。正是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宣布:“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喊出了“伊斯兰是一切的解决办法”的口号;利比亚的卡扎菲提出了“世界第三理论”,他们都主张通过伊斯兰道路来改善落后面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轨迹是:内部危机、外部挑战——克服危机、应付挑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产生是穆斯林社会面临强大的外部压力,而内部陷入全面危机的直接反映。它与其他文化氛围内图强变新的努力一样,是穆斯林社会内部克服危机、应付挑战的一种社会运动,只不过它以传统宗教为最高祈求,采用了更加激进的手段而已。

由于造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存在和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继续存在,由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标榜的社会公正和反对强权政治在现阶段对穆斯林群众仍有一定的吸引力,估计未来这股势力仍有一定的吸引力,估计未来这股势力还会继续存在和发展,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他主张复古倒退,行为极端,热衷暴力,对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他的出现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股逆流,很难成大气候,将会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主要是因为:

1.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相当保守和落后的,他无法根本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认为,只有完全回到穆罕默德时代的宗教和社会,伊斯兰才能复兴。这部分人看不到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对近代世界各国的影响,认识不到近代伊斯兰的衰落在于其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落后。他们把一切问题归结为宗教,把西方殖民者政治经济的入侵仅仅看成是基督教的入侵,把西方文明视为异教的恶魔撒旦的诱惑;同时,又把近代伊斯兰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归结为宗教信仰上违背了伊斯兰的原始教旨和穆罕默德时代的行为准则,从而得出,只要在宗教上复归到伊斯兰的原始教旨和穆罕默德时代的社会,就能一劳永逸地使伊斯兰彻底摆脱困境。于是,他们便聚集在伊斯兰复古主义的大旗下,企图在当代条件下,通过宗教运动建立伊斯兰理想国。因此,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实质上是一种伊斯兰乌托邦运动,解决不了任何社会经济问题。

2.发展与走现代化道路是历史必由之路,也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所在,但是只要我们分析一下现代化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它是需要一定前提的。在人类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变中西欧国家走在前面,西欧国家的现代化是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工业革命是科学革命的产物,但若进一步追根溯源,我们又会发现科学革命是以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带来的政教分离和宗教世俗化为前提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没有政教分离和宗教的世俗化,就不会有西欧的文明。对于那些后来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也经历了强化科学与理性、摆脱阻挠社会和生产力进步的神权统治、实现宗教与政治经济二元分离的历史过程。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在宗教支配政治的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政治与宗教的二元分离是现代化的必要前提。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致命缺点正在于,他不是在摆脱而是在强化政治与宗教的共生关系。原教旨主义实际上是宗教上的教条主义,由于严重脱离了今天社会发展的现实,因而是行不通的,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3.大部分穆斯林国家的统治者能够用有效的政治手段控制局势的演变。这些手段包括:第一,恩威并用,加大打击和防范的力度。沙特、阿曼等国一方面对闹事分子采取逮捕、关押等果断措施,进行严惩;另一方面,采取“安抚”和“收买”等怀柔政策,吸收一些有影响的宗教上层人士或学者进入协商机构参政、议政,实现政治联盟。第二,开展国际和区域合作,联手防范。地区伊斯兰世俗政权主张,把打击原教旨主义、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地区国家的共同任务,加强相互协调与合作并签署了旨在联手打击和防范恐怖主义活动的“安全协议”。第三,在新闻宣传上树立伊斯兰教的温和形象,将极端势力和暴力活动同伊斯兰教加以区别,为伊斯兰教正名。第四,充分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福利保障,稳定物价,维持人民较高的生活水平,以维护稳定,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

4.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力量分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因此它是多中心的,由派系庞杂的多股社会思潮所构成,而每一股社会思潮又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他们之间互相声援又互相制约,互相模仿又互相标新立异并带来种种冲突。在伊斯兰教内,首先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历来就是尖锐对立的。两派信仰不同,历史积怨很深,矛盾尖锐复杂。有一位科威特的逊尼派原教旨主义的重要理论家曾说过:“尽管什叶派与我们的某些社会和政治目标一致,但他们已把伊斯兰教歪曲得面目全非,我们不可能也不愿意同他们对话和与他们合作。”[1]其次,在这两大派别之外,还有其他派别,而且就是这两大派之中,又各自有许多不同的派别和组织。例如,在海湾地区的逊尼派原教旨主义者之中,至少就有3个不同的派别:“撒拉非”(传统的或复古的)运动、“伊斯拉赫”(改良)原教旨主义和“伊克万”(穆斯林兄弟会)组织。必须指出,由于其宗教上层领导人物的属性,这些派别和组织的矛盾和斗争也是很难调和的。从总体上看,中东各国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处于力量分散、步调不一的游离状态,既没有统一的组织,也没有共同的行动纲领,有时还相互攻击和指责。这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难于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之一。

总之,当前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正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时期,其结局尚难预测。在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格局下,未来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作为一种思潮还将会有一定的市场,但作为一种运动,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其发展前景将不会一帆风顺。

(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12期)

【注释】

[1]詹姆斯·比尔:《波斯湾伊斯兰教的复兴》,[美]《外交季刊》1984年秋季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