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草莓枯萎病

草莓枯萎病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叶呈紫红色萎蔫,之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本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侵染引起。土壤和肥料中存活的病菌,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发生的温度范围为18℃~37℃,最适温度为30℃~32℃,土温在15℃以下不易发病,高于22℃病害易于流行。发现中心病株后,应立即拔除,并对周围健株进行灌根处理。

草莓枯萎病

症状识别

该病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致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之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

侵染途径

本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侵染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粪肥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土壤和肥料中存活的病菌,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可直接造成幼苗患病,病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病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供水、供养分的机能而引起萎蔫。

发病规律

病菌发生的温度范围为18℃~37℃,最适温度为30℃~32℃,土温在15℃以下不易发病,高于22℃病害易于流行。连作地或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偏酸性和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的肥料,致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

防治方法

1.从无病的苗圃或田块分苗,防止种苗带病。

2.定植时用95%的绿亨一号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蘸根。

3.提倡施用酵菌素沤制的堆肥,防止使用未腐熟的堆肥。

4.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用25%的阿米西达悬浮液1500倍液喷雾预防。

(2)灌根。发现中心病株后,应立即拔除,并对周围健株进行灌根处理。常用药剂有2.5%适乐时悬浮剂1500倍液,或50%的代森铵水剂1000~1500倍液,或30%的DT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95%的绿亨1号(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12%的绿乳铜乳油300倍液兑水15~20千克/克灌根。也可结合灌水,用纱布袋装入硫酸铜,每亩0.5~1千克,置于畦口随水流灌入田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