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冰雹灾害变化特征

冰雹灾害变化特征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冰雹云常常造成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构成威胁,所以,研究冰雹的形成、降落以及致灾规律,进而进行防御,一直是人们非常重视的问题。这种分布特征与京津冀地区的地形和环流背景有密切关系。

众所周知,冰雹和雨、雪一样都是在云中形成,只不过冰雹云是一种发展十分强盛的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能降冰雹。由于冰雹云常常造成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构成威胁,所以,研究冰雹的形成、降落以及致灾规律,进而进行防御,一直是人们非常重视的问题。

受自然环境与天气背景条件所影响,中国是冰雹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冰雹每年都给农业、建筑、通讯、电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尤其是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冰雹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冰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

一、年际变化特征

1961~2012年,京津冀地区的年均冰雹日数为0.9天,冰雹日数历年变化最大值为2天,在1980~1991年间,有6个年份的年均冰雹日数达2天,1994年后,冰雹日数明显减少,多数年份的冰雹日数记录为0天,这可能与防雹力度加大有关。

图5.28为京津冀地区冰雹发生日数的月际变化,由图可见冰雹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雹比较频繁,多发段为5月、6月和7月,其中6月份冰雹的发生日数最多,占全年冰雹日数的30.8%,其次是7月,占全年冰雹日数的23.1%。1月、2月、11月和12月则无冰雹日数出现。

图5.28 冰雹日数的累年逐月变化

二、空间分布特征

从京津冀地区冰雹日数的年代际空间分布情况可知:冰雹日数的气候均值(1981~2010年)整体呈自西向东的带状分布形式,北部地区最高,并且随纬度升高,冰雹日数不断增加,冀北高原区为冰雹日数出现最多区,年平均冰雹日数超过4天,属于重雹区;而南部平原地区的多年平均冰雹日数均在1天以下,为少雹区。这种分布特征与京津冀地区的地形和环流背景有密切关系。河北地处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下降,西北部受燕山和太行山地形的影响,极易发生局地对流性天气。在20世纪60~80年代,冀北高原带的年平均冰雹日数都在4.5天以上,到90年代,北部地区整体冰雹日数表现出明显减少,年平均值减小1~2天,21世纪前10年,张家口承德的局部地区冰雹日数已降至1天以下(图5.29)。

图5.29 冰雹日数的年代空间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