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单花山竹子

单花山竹子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特产于广东、海南。单花山竹子就整个海南岛及其他地方来说也十分少见,区内分布数量也较少,应归为重点保护对象。小枝纤细,具明显的纵棱。花期6~7月,果期10~12月。根和叶用于大毒疮,树内皮与多花山竹子功效相同。性味苦、涩,凉。清热解毒;收敛生肌。常用于治疗湿疹、口腔炎、牙周炎以及下肢溃疡、烧伤、烫伤等外科创伤溃疡类疾病。此药在内服时常与其他中药配伍,煎汤服用。外用治疗则以适量捣敷或研末撒于创伤皮损处。

图2-2-15 单花山竹子

【异名】

单花藤黄、山竹子(《中国树木分类学》《拉汉种子植物名称》)。

【产地与分布】

特产于广东、海南。越南北部也有。生于海拔200~1 200 m山坡疏林或灌丛。单花山竹子就整个海南岛及其他地方来说也十分少见,区内分布数量也较少,应归为重点保护对象。

【植物形态】

灌木,高1~3 m。小枝纤细,具明显的纵棱。叶对生,叶片纸质,长圆状椭圆形至披针形,稀卵形,长5~8 cm,宽1.5~3.5 cm,上半部尾状渐尖,基部急尖或宽楔形,干时两面灰绿色,侧脉纤细,隐约可见,多达5对;叶柄长4~10 mm。花杂性,异株。雄花未见。雌花单生叶腋,微紫色,无花梗或近无花梗,花萼裂片2大2小,外方2枚近卵形,长2~3 mm,内方2枚椭圆形,长4~5 mm;花瓣等大,近圆形,长4~5 mm,顶端钝;退化雄蕊12枚,花丝基部连合成浅杯状,包围子房基部,通常短于雌蕊;子房卵状长圆形,4室,花柱极短,柱头盾形,具乳头状瘤突。果纺锤形或狭椭圆形,长1.5~1.8 cm,基部具宿存萼片和残留的退化雄蕊。花期6~7月,果期10~12月。

【用途】

根和叶用于大毒疮,树内皮与多花山竹子功效相同。性味苦、涩,凉。清热解毒;收敛生肌。常用于治疗湿疹、口腔炎、牙周炎以及下肢溃疡、烧伤、烫伤外科创伤溃疡类疾病。此药在内服时常与其他中药配伍,煎汤服用。外用治疗则以适量捣敷或研末撒于创伤皮损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