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强降雨生死考验

强降雨生死考验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6月1日晚7时到2日上午6时,广西容县和岑溪市接壤地区发生强降雨,引发群发型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数百处,造成43人死亡。其中,容县死亡30人,岑溪死亡13人。广西国土资源厅、玉林市国土资源局、容县国土资源局领导带队奔赴现场参加救灾。二是自治区级检查组和专家组到地质灾害多发的市县开展地质灾害检查巡查,广西国土资源厅派出多个检查组,由厅领导亲自带队检查。地灾防治工作责任重大,广西柳江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环

第一节 强降雨生死考验

拉紧的弦

每当新一轮暴风雨来临,国土人心中的弦就绷紧了。美丽的广西,又要面临抗灾救灾的考验。

2010年6月1日晚7时到2日上午6时,广西容县和岑溪市接壤地区发生强降雨,引发群发型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数百处,造成43人死亡。其中,容县死亡30人,岑溪死亡13人。容县六王镇陈村滑坡最为严重,沙石顺坡而下,房屋随后瞬间垮塌,造成一户共11人死亡。

灾情就是命令,生命至上,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带队第一时间赶到容县地灾现场,指挥救灾抢险。广西国土资源厅、玉林市国土资源局、容县国土资源局领导带队奔赴现场参加救灾。

值得庆幸的是,同在六王镇的兴霖选矿厂,则因为在收到群测群防地质气象预报预警短信后加强值班巡查,强降雨来时果断采取避险撤离措施,虽然滑坡毁了厂房,但45名工人幸免于难,显示群测群防体系和预警预报系统的巨大作用。

当特大暴雨来临,温家宝总理心系广西灾民。温总理亲自到梧州,那里有他曾经忧心的危害5万群众的平民冲地质灾害隐患点,如今平民冲的地质灾害已得到治理,但广西这个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灾情仍然牵动着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人的心。

2010年6月19~20日,温家宝总理在广西考察指导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时,对做好下一步的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提出6点要求,鞭策着广西国土资源工作者,一定要全力防灾减灾,使美丽的广西成为安居山水。

总理的嘱托、人民的期盼,成了广西国土人心中时刻绷紧的弦。

广西地质灾害防治任务重压力大。

广西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省(区)之一,地质灾害尽管规模不大,但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地面塌陷几乎在全区各地、每个月份都有发生,汛期尤其严重。

据了解,2010年6月的重灾区容县、img9溪市属于花岗岩地貌,地表风化表土松散。在特大暴雨的影响下,土体水量饱和,导致山体出现大面积的滑坡。再加上,当时的特大暴雨还伴有大风,山上的松树与竹林在大风中摇动,导致土层开裂,雨水更容易下渗,进一步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的发生。这类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的梧州市内及浦北、灵山、宾阳、藤县、容县、博白等地,这些都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2010年,广西开展全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普查,共调查全区1221个乡(镇),乡镇覆盖率达到98%,核实、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4728处,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12898个,涉及214.3万人。隐患点和易发区数据已全部录入数据库,纳入“一张图”进行监管。2001~2008年,广西全区共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7289起,造成375人死亡,388人受伤,1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5 759.628万元。

遇上天灾人祸,自古以来,人们大都只能认命。与天地斗,凡人自觉太不自量力。而防灾减灾,永远都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梦想,也是广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目标。

理智的国土人深知,治理灾害宜疏不宜堵,顺应自然,顺势而为,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不服输的广西人,决心展开灾害治理工程大会战!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土资源部的指导下,广西国土人一边实践治理一边探索不止,结合广西实际情况,灵活地走出一条有广西特色的防灾减灾之路。

2009年,广西国土资源厅把地质灾害防治和海洋防灾减灾作为国土部门关注民生的重大举措,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点工作。全年共投入地质灾害治理资金9360万元,比2008年增加5645万元,增加了1.47倍,建立了9156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布设了专业监测点164个,对400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治理。2010年以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列入广西国土十大重点工程之一。2011年,又把地质灾害防治列入广西国土八个主动战之一。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广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减灾防灾措施更为有力有效。

一是厅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一起深入一线,参加抗灾减灾。进入主汛期后,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

二是自治区级检查组和专家组到地质灾害多发的市县开展地质灾害检查巡查,广西国土资源厅派出多个检查组,由厅领导亲自带队检查。2010年整个汛期,广西组织技术专家组、检查督导组和基层服务工作组,共投入6000余人进村入户开展防灾救灾工作,及时预警1000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转移群众5万多人,成功预报20多起地质灾害,避免了1000余人伤亡。

三是各市国土资源局巡查互检、经验交流,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开展大规模的进村入屯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的意识和防范能力。针对当时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居住分散、多年因灾害未暴发缺乏警示教育,群众防灾意识松懈,对灾害来临时如何避险不十分清楚的现状,广西国土资源厅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并制作了10万份地质灾害防治避险知识宣传光盘和10万份宣传册,同时制作了宣传科普挂图,利用圩日进行宣传。

五是大规模的培训活动,为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高农村群众抵御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对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及地质勘查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二是要求各县负责对本辖区的乡镇、村干部群众进行培训,努力做到全覆盖。通过培训宣讲,指导干部群众认识地质灾害前兆,学会预防、避让地质灾害,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水平。

家园和生命的守护神

当新一轮暴风雨来临时,群测群防体系力避群众伤亡效果显著。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群测群防监测员,群防员在抗灾救灾的一线,严防死守,谱写着守卫家园保护生命的赞歌,是老百姓放心的守护神。

2009年,广西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上,建立了9156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并布设专业监测点164个。

群测群防,重点是一个“群”字,受惠的也是一个“群”字。核心是依靠群众监测威胁自己的灾害。

近年来,广西各地逐步建立起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在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政府是地灾防治最主要的责任人,从市、县(市、区)到乡镇到隐患点,层层明确防治工作职责和具体责任人、监测员,建立起县、乡、村、屯四级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使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通过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初步做到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实现一点一预案,做到明确责任到人,监测职责到人,层层有责任、点点有方案。

在汛期,地质环境工作人员和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工作人员,头上都悬着一把剑,心里都压着石头。吃不好、睡不好,一旦下雨,就往地灾隐患点跑,雨前巡查、雨中检查、雨后核查,可以说对辖区内的每一块石头都了然于心。

地灾防治工作责任重大,广西柳江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股股长梁良,长年忙碌在地灾群测群防工作最前沿,一丝丝雨都会让他牵肠挂肚。2010年6月份,柳江县迎来一年来最强降雨时期。在听取局领导对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布置后,梁良立即着手对分组下乡、巡查、值班、发布预警信息等作具体安排。他连续奋战36小时,在地灾易发区、重点隐患点巡查。他勇敢过人。哪里有灾情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百朋镇波台屯,梁良不顾二次崩塌危险,与专业勘查人员一起爬上60米高的岩崩点勘查;在土博镇四案小学排查校舍安全时,他甚至还遭遇毒蛇的攻击。在梁良建议下,县里加大了县、乡镇、村、屯四级地灾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力度。县与乡镇、乡镇与村委层层签订责任状,将责任落实到点,落实到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层层排查、监测。为推动工作,梁良建议县国土资源局按片区划分,成立5个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分队,保证无论辖区内任何片区出现地质灾害,应急分队都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他成绩突出。2008年以来,柳江县共发生57起地质灾害,但全县群测群防的隐患点上无一人死亡,把损失降至最低点。2009年12月,柳江县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这其中有着梁良和他的同事们的心血和汗水。

2010年12月29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举行“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大杰出监测员”颁奖晚会,广西的梁良、蒋天喜、谢鹏兆、梁忠林、杨进文、王建明、雷依丽、郭彦文等8位同志被评为“全国地质灾害优秀群测群防员”,其中梁良、梁忠林、雷依丽3位同志被评为“全国百名特别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梁良同志还被评选为“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大杰出监测员”。

一线抗灾的关键岗位

一线监测员,是群测群防体系中最关键的岗位,责任重大。来宾市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在构建群测群防体系选择监测员时,有意识地选用村级党员干部。

陆干政是一位共产党员,是武宣县黄茆镇上额村民委副主任,贴近群众关心群众,责任心强、意志坚定,正是监测员的最佳人选。

2010年6月1日凌晨,暴风雨中,身肩重任的陆干政早早起床,5点就严格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要求,迎着暴风雨沿民屋后的山坡进行巡查,通知群众撤离。

上午8点,大雨仍在下着,细心的陆干政在巡查中突然发现山坡上一棵龙眼树与一个小时前巡查相比,已下移了几米,受过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的陆干政意识到这是滑坡发生的前兆。他飞奔到坡下房屋中查看,发现93岁的陆观礼老人还未撤离。

陆干政来不及多想,马上将老人连扶带背救出房子几米外,耳有些背的老人还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就听到身后一声巨响,所住的那层楼全部被滑坡冲压垮塌。关键时刻,我们的监测员抢在死神的前面救出群众。

2010年5月31日至6月24日,来宾市遭遇强降雨。地质灾害造成138间民房完全毁坏,1000多间民房不同程度受损。此期间,来宾市群测群防预警到位及时,安全撤离转移受灾群众1006人,无一人伤亡!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来宾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巨大作用,避免了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三过家门而不入

战斗在一线的国土资源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是群测群防体系中日常巡查应急指导的顶梁柱。

兴宾区良江国土资源所黄鸿范,也在此次大灾面前交出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

在此之前,这个镇并没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但国土部门防患于未然,依然扎实地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很强。

2010年6月3日,由于连日的暴雨袭击,来宾市洪水泛滥,许多地方被淹。

6月3日,当黄鸿范接到家里被淹的消息时,大家都劝她回家看一下,她心里也十分着急。家里的大小细软,并不值钱,但在一个女子的心中,始终最牵挂的是家人的平安。

身为国土人,工作总是忙不完,家庭往往容易被忽视,即使身为女子也不例外。黄鸿范以前在平阳国土资源所工作的时候,加入到打击非法盗采矿产资源行列,光巡查辖区内的非法盗采点一遍就要花3天时间,平时没时间陪家人不说,还常连累家人被违法分子威胁,黄鸿范心里一直有些内疚。如今,家里被淹了,黄鸿范决定请假回家看一下,尽一下女主人的责任。

可才走到一半,黄鸿范就接到电话,得知国土所的办公室也被淹了,堆放在地上的一些资料,被水浸了。黄鸿范惊呆了,要知道那些资料可是珍贵的国土资源档案啊,良江镇父老乡亲的权益要靠这些文档来维护,这些数据也是国土所成员多年来的工作成果,有一些数据是很难再收集的。本来这些资料,应该全都放在档案柜里,可因为办公室狭小简陋,档案柜放满了,桌子上也堆满了,有一些资料不得不堆在地上。

资料泡在水中的时间越长,损失就会越大,黄鸿范决定放弃回家,立刻返回办公室,和国土所另两位所员黄玉琳、覃巍婵齐心协力抢救及晾晒资料。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更大的突发事件不期而至。

大家刚把水中的资料捞到桌面摊开,群众的反映就如同烽火一样传来了:早晨,良江镇吉利村的吉利屯和山背屯附近的玉米地发生三四亩的地面塌陷,裂缝向吉利村延伸。黄鸿范他们3人一听,抬脚就跟着镇领导带的工作组赶往现场。

一到现场,大家发现塌陷已扩大到30亩左右。黄鸿范迅速按照群测群防的工作程序,布置工作小组马上绕着整个山边进行地毯式排查。

当排查到塌陷在不断向村庄扩展延伸时,黄鸿范综合大家的意见,认为该村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塌陷随时会扩大到村庄,影响该村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她立即向镇领导和上级国土部门报告。

来宾市国土资源局马上指示,在吉利村和桂海高速公路附近路段周边设立21个地质灾害监测点,马上落实监测员,要求监测员每半小时监测一次,实行一天三报制度,确保能及时发现灾情。

同时在场的国土资源所成员立即和镇领导商定避险预案,并在镇领导的主持下,召开在家群众大会,通报险情,要求群众一旦裂缝延伸至村庄,一定要听从安排马上撤离,并明白告知避险路线、避灾临时安全安置点。

安排好这些工作后,回到办公室,已近下午一点,在岔路口,黄鸿范有些犹豫了,一边是往家的路,一边是往办公室的路,她心里是有些想回家的,可黄鸿范想到那一条条裂缝,那随时有可能扩大的地面塌陷,想到还住在村庄里的1000多名群众,她没有选择回家,而是和大家一起直奔办公室值班。

担心的事真的来了,中午监测员来电话说发现村边已有裂缝了,黄鸿范只有将家里的事放在脑后,要求监测员马上按预案组织群众撤离。

这一边良江镇党委、镇政府按应急预案马上组织应急抗灾队伍,赶赴抗灾一线。另一边,监测员吹哨大喊要求大家马上撤离,村干部也纷纷出来组织惊恐的人们,群众听从监测员的指挥,按避险路线,出了村子往设置在吉利小学的临时安全避灾点跑。

连续几天,塌陷形成4个300多米长、50~80米宽、3~10米深的大坑,吉利村房屋和地面或裂或陷,所有的房屋都不同程度地受损无法居住,但因撤离及时,吉利村140多户615人生命财产得以安全保障,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然而,随着监测信息显示,吉利村地灾情况不稳定,地陷还在扩大,6月9日,经过了6天变化后,吉利村部分墙体的裂缝已经加宽到40、50厘米,而且部分已经呈现倾斜的状况,面临着倒塌的危险。

如此规模的地裂,而且在避灾时,地裂和房裂声仍在背后响个不停,村民们情绪很不稳定。

有的村民以为是地震来临,吓得不停地哭。

密切监测减少群众损失,陪伴和安抚群众的情绪,这是党员干部的责任,接下来的灾后重建工作更是让黄鸿范她们不敢有丝毫松懈。

有一天黄鸿范需要回办公室取些材料和工具,回来的路上,她本可以有机会回家看一眼,但她也依然没有在岔路口选择走上通往家里的那条道。她继续义无反顾地赶往吉利村,带着所里的黄玉琳、覃巍婵两位工作人员,和应急抗灾救灾小组一起,啃着干粮在这个村驻扎了近一个月。她强调:“不光我一个人这样做,换了其他国土人,也会做出和我一样的选择。”

就这样,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黄鸿范舍小家、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当地传为佳话。

技术专家解疑惑

灾难来临之时,群众特别信任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是防治地质灾害的主心骨。

7月27日,来宾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科科长汤晓远带着良江国土资源所的3位同志,到良江镇吉利村对地质灾害监测点进行巡查。从6月3日开始,技术人员共埋了15个监测桩对吉利村21个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因为经常巡查,大家对每个桩的变化情况都了如指掌。

黄鸿范和覃巍婵告诉汤科长一个情况,说上次巡查时发现第15号桩裂缝变小了。汤科长的脸上没有一般人听到后的欣喜,倒反露出警觉。他冷静地说:“并不是裂缝变小就好,裂缝变小也是一种地质变化,不可轻视。等会儿我们仔细地查看具体情况。”当来到这个变小的地面裂缝前,大家仔细地观察,发现裂缝两边距离的确变窄了,但两边的高度却不一样了,汤科长分析判断是来自地基与旁边基础力量冲撞的结果,说明依然有危险的情况在这座房子的地下发生。

有的群众心里想着老屋,想着那好不容易积累的财产,总想回去住。技术人员千嘱咐万嘱咐村民,用刚刚巡查发现的裂缝变化来警示村民不可再返回老屋住了。群众对汤科长和国土所的同志们已经很熟悉,他们的话非常有权威,大部分群众都能欣然接受。

有不少群众害怕是地震,心理负担很重,有的甚至又哭又闹,想搬离出良江镇搬出兴宾区甚至搬出来宾市。这需要专家发布权威消息来稳定人心。

6月7日,广西国土资源厅专家组来到吉利村,以最快的时间弄清塌陷基本情况及造成塌陷的原因,确认塌陷是由岩溶塌陷引发而非地震引发。

专家的意见,解除了群众的恐慌疑虑,群众以积极态度配合并参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使抗灾救灾顺利进行,同时,专家的意见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7月底8月初,记者重访灾区。在吉利村临时安全安置点,记者看到搭建的活动板房可居留六七百人,该安置点里日用品商店、医疗点、饮用水柜、电视线路、应急服务电话等一应俱全。在武宣县甘检村,临时安置帐篷也依然整齐地排在村口,可安置40多人。进村的路口,有人正在太阳下砌着被水冲毁的桥头河坝。

群测群防避免了群死群伤,灾后重建已成为主题。

来宾市国土部门对受灾点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千方百计为灾区群众创造稳定、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

让人欣喜的是,在去各村的途中,记者看到在缓坡上选址的新居住区都已完成土地平整,希望受灾的村民们可以很快入住。而对新区选址地块,国土资源部门都已预先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和测绘才慎重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