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坚持质量第一打造品牌学术期刊

坚持质量第一打造品牌学术期刊

时间:2022-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第3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甘肃社会科学》进入该评价体系,排名为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第32名。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以严格的评选原则对来源期刊进行遴选。
坚持质量第一打造品牌学术期刊_学林华章:《甘肃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纪念文集(1979-2009)

坚持质量第一打造品牌学术期刊

——写在《甘肃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

胡政平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学术期刊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学术期刊的数量、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多样、编排规范、精品凸显、印刷精制的格局,并在传播学术思想,提倡理论创新、引领学术方向、促进学科建设、指导社会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甘肃社会科学》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基本上与改革开放同庚。从1979年第1期到目前的2009年第5期,已满超30个周期,共计出刊182期,出版总字数约4000万字。所以说,改革开放后中国学术期刊近3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甘肃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它经历了改革开放学术繁荣发展和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大好时期,我国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刊发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论文以及研究成果、推动我国学术发展、理论建设和创新、促进学科建设等方面都有《甘肃社会科学》的身影,也可以说,《甘肃社会科学》在发挥学术期刊重要功能方面(尤其在甘肃)功不可没。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逐步步入正规化、常规化,《甘肃社会科学》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社会的关注、学术评价方面的关注,应该说,《甘肃社会科学》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担当着学术和社会赋予的重要的责任。通过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和科学发展观的不断实践,以及通过办刊人追求更高远的目标,《甘肃社会科学》将会以一种崭新的形象面对学术界和社会,并希望使这个愿望能够得以实现。

一、狠抓期刊质量,获得公认殊荣

经过几代主编和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以及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刊理念,30年以来,《甘肃社会科学》的质量一直在稳步提升。近几年,由于杂志社大抓了期刊的质量,全体编辑人员注重期刊的质量,使得《甘肃社会科学》目前已进入全国三大核心期刊(虽然主要是为图书情报部门对中文期刊的评估与订购、为读者导读提供参考)行列,实现了核心期刊的大满贯(目前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评价机构和系统有5个,而最重要的有3家,我刊目前已进入这3家期刊评价系统),同时被评为甘肃省品牌期刊,期刊的复印转载量连年获得甘肃省第一。

1.进入全国“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

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是国内起步较早,影响最为广泛的一家。从1992年开始,每4年出版1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已出版5版,其遴选指标有:被索量、被转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他引量等。2000年第3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甘肃社会科学》进入该评价体系,排名为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第32名(共选50名)。2004年第4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甘肃社会科学》继续进入,排名为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第87名(共选99名)。2008年12月,《甘肃社会科学》蝉联第5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排名为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类第43名。本次共选入113名,我刊排名在中上,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说明我们在近几年注重编辑、组约专题稿件和特色稿件等方面起到了较大作用。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希望继续保持,并有所前进。

2.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来源期刊”和“核心期刊”酷似一对孪生姐妹,两者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遴选方法与评价指标不尽相同。1998年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共同开发研制“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并在南京大学成立“中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2000年成立)。2003年CSSCI研究被列为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4年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目前该中心已完成1998—2007年的10年的数据制作。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以严格的评选原则对来源期刊进行遴选。《甘肃社会科学》曾经被选入,那时学术界、期刊界、高校对此都不太重视,入选和不入选没有引起被关注。到2004年各科研单位,尤其是高等学校把CSSCI来源期刊当作评介学术档次(包括评职称、考核等)的一个重要指标后,期刊界才认真关注

CSSCI。视进入CSSCI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对学术期刊的认可。当然我们也非常关注这件事,并努力争取成为CSSCI家族的一员。经过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甘肃社会科学》于2006年初被入选CSSCI来源期刊,名列综合类社科期刊第37名(共入选45名)。2007年底,再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在综合类社科期刊50名中,我刊名列第36名,比前次有所提升。我们期待着下次评选有一个好的结果。

3.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组织编选的。2000年以“蓝皮书”的形式首次编制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未公开出版,收入核心期刊506种。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200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要目总览(2004年版)》(第二版)。第二版我刊均未收入,因为有些指标数据还没有达到入选标准。2008年12月出版的第三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8年版)》中,《甘肃社会科学》顺利入选,排名为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第50名。就是说,2004年版共入选综合类期刊约120种,我刊未进入,2008年版我们已进入到前50名,可以说这次的入选进了一大步,上了一个台阶。

4.被评为全省品牌期刊

2008年12月,通过严格的多道程序评审,《甘肃社会科学》被甘肃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全省品牌期刊,这是自1999年以来《甘肃社会科学》被评为全省一级期刊的又一次全省优秀期刊评定。

5.被复印、转、摘连年为甘肃省第一

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期刊所发表论文有无大的反响,这个反响主要体现在文章的被转载、被摘编、被引用、网上点击频次、下载次数、期刊的发行量等,还有读者、作者对期刊的忠诚度、信任度等。这些指标的高低直接影响期刊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公信力。因此,办好一种期刊很不容易,不是为办而办,而且一定要考虑到后果、结果、反响,当然这个后果、结果、反响应该是好的,这样期刊才能发展、壮大、繁荣,否则相反。

质量的坚守意味着期刊影响力的提升,30年来,各届主编和编辑人员都做得很好,我担任主编以来,压力非常大,对期刊质量的提升时刻没有放松过,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5年《甘肃社会科学》所发文章在全国文摘报刊转摘总量53篇,其中:《新华文摘》3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3篇,人大复印资料40篇,《社科学报》等7篇。为全省第一。《光明日报》前30名排名,《甘肃社会科学》有2个:全国社科院、社科联总排名第25名,《社会学》学科专栏排名第16名。

2006年《甘肃社会科学》总转摘总量57篇,其中《新华文摘》9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篇,人大复印资料44篇、其他2篇,为全省第一。《光明日报》前30名排名,《甘肃社会科学》有2个:全国社科院、社科联总排名第19名,《社会学》学科专栏排名第16名。

2007年《甘肃社会科学》所发表的文章被全国文摘报刊全文转载和摘编总量85篇,其中全文转载50篇,新华文摘13篇,人大报刊资料61篇,其他11篇,全省第一。《光明日报》前30名排名,《甘肃社会科学》有3个:全国社科院、社科联总排名第25名,《社会学》学科专栏排名第8名,《文学艺术》学科专栏排名第21名。

2008年《甘肃社会科学》所发表的文章被全国文摘报刊全文转载和摘编总量61篇,其中全文转载41篇。新华文摘7篇,人大报刊资料39篇,其他15篇,为全省第一。《光明日报》前30名排名,《甘肃社会科学》有2个:全国社科院、社科联总排名第23名,《社会学》学科专栏排名第14名。

6.连续两届有全省“十佳”优秀出版工作者入选

由于期刊质量连年上台阶,编辑部连续两届有全省“十佳”出版工作者入选。2006年在第一届全省“十佳”优秀出版工作者评选中,主编董汉河同志被评为全省“十佳”优秀出版工作者(2006—2007年度)。2008年在第二届全省“十佳”优秀出版工作者评选中,主编胡政平同志被评为全省“十佳”优秀出版工作者(2008—2009年度)。

二、坚守期刊阵地,做好编辑工作

《甘肃社会科学》是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职责是按照院党委、行政的安排部署,实施办刊计划,完成办刊重任。多年来,办刊人员始终不渝地坚守期刊阵地,狠抓期刊质量,以努力做好编辑工作为己任。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办刊宗旨,按照上级新闻出版部门的要求创办一份高质量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编辑人员的具体任务是:组织稿件、审稿、策划、编辑、校对、印刷、发行、了解行业信息、参与期刊研究、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等。同时,按照事物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原则,创新期刊理念、方法、制度,以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不断展示期刊风采。

特有的期刊的性质和服务对象。《甘肃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决定了它特有的办刊性质,即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它面向学术界,服务大专院校师生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刊发具有一定质量和选题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专项课题,包括基础研究类、理论类、应用对策类的相关文章。

适合时代的办刊宗旨。期刊的办刊宗旨是与时俱进的,各个时期,有适应当时学术发展和期刊状况的办刊宗旨。目前,《甘肃社会科学》的办刊宗旨和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双百”方针,以继承文明、繁荣学术为使命,提倡学术创新,注重学术精品和学术规范,力求思想性、学术性、原创性、前瞻性和应用对策性的统一,追求鲜明突出的办刊特色,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

创新的栏目设置。《甘肃社会科学》综合性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栏目设置是多学科性的。目前,期刊主要栏目有文学、社会学、经济理论与实践、法学、文化、政治、哲学、历史学,还有管理学、传媒学、民族学等相关栏目。品牌栏目有文学、社会学,特色栏目有学者访谈、批评与争鸣西路军研究栏、敦煌学研究、民族宗教等栏目。

多渠道的组约稿件。好的期刊需要好的栏目来支撑,好的栏目需要优秀文章来铺垫,故此,期刊的好坏最终要由文章来决定。近几年来我们在约稿组稿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良好成效。基本做法有以下5个方面:

①约专题组稿。主要体现在社会学、文学、法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的一些专题内容,我们采取组织专家学者共同讨论一个重要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一个热点问题和学界关注的问题谈论得比较热烈、透彻,文章发表后的反响也大。这类文章往往由一个著名或知名学者主持,或亲自撰稿,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分量,而且增强了组文和期刊的名人效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②请约知名专家的稿件。由承担学科栏目的责任编辑分头约稿,每期每个栏目都能刊发一些知名专家的优稿,这类稿子一般以单篇形式出现,增加了栏目的分量,对期刊总体质量增促和提升作用很大。

③专门邀写学者访谈。保证每期1篇,有时达到2~3篇。这种形式从2003年开始一直没有间断。我们先选准一位知名或著名学者(被访谈者),再选准一位有学术功底和文笔较好的年轻学者(访谈者),通过访问、谈话的形式写成访谈式的文章在我刊发表,近几年,《甘肃社会科学》“学术访谈”栏目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已有学者专文评价《甘肃社会科学》“学术访谈”栏目和相关文章。

③专约批评与鸣类文稿。我们发现,批评与鸣类文章在学术界最能引起反响和共鸣,而且反响速度快、反响强烈,因此,我们从2006年后半年开始推出“批评与争鸣”栏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国的一贯学术方针,现在大多平庸文章不易被引起关注,而且许多学者也怕惹麻烦,发现问题也懒得说公道话,严格地说,这对学术发展不利。学术就是在批评和争鸣中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我刊的“批评与争鸣”栏已经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⑤组约特色文章。特色文章是具有地方文化特点和地方研究实力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西路军研究方面、敦煌学研究方面、民族宗教研究方面、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王符研究方面等。

严格的稿件“四审”制。《甘肃社会科学》的“四审”制实行多年,“四审”即责任编辑的初审、主编的复审、领导送审和终审定稿。我认为:“四审”把关比较科学,每次审稿都能从中消除一些弱稿或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的修改补充,文章质量都能有一定的提升。“复审”(二审)是一项很辛劳的工作,大家的稿件都要汇集到主编手里,一一审定把关。把关的内容:一是把好政治质量关(包括民族宗教问题、国际争端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等)。二是把好选题和内容质量关。看选题是否新颖、前沿、热点问题或有理论创新点和解决了比较重要的经济、社会问题等。内容要求有理、有据、有观点、有措施、有方法、有好的结论,分析透彻、逻辑明晰、资料性强,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等。三是把好语言文字关。这点非常重要,有些文章选题很好,就是文字表述不清,影响了总体质量,修改几遍,过不了文字关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四是把好编撰规范关。新形式下一本期刊和一篇论文的撰写都有它的规范要求,还有要适应国际规范的要求,这就意味着作者不仅要把好前述三关,而且撰文的书面规范关也非常重要,作者掌握这些方法也非常必要。

作为《甘肃社会科学》来说,终审定稿会的好处是增强每位责任编辑上稿的透明度,使大家知道责编上了些什么样的稿子,并通过对稿件的介绍,进行交流,提高选稿、编稿水平,杜绝责任编辑任意换稿、加稿的情况。定稿会既是程序性的,也是制度性的,一旦会上定了的稿子不能轻易变动,提出变动者须经过社长或主编的同意,特殊情况商量后才能确定。

《甘肃社会科学》坚持院编委主任(院长兼)和杂志社长送审制,每期稿件的第二清样稿按规程送交院长和社长审示,这也是保证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扎实的稿件“六校”制。校对是期刊编辑的重要环节。《甘肃社会科学》的校对工作在全省一直是有一定影响的。其基本做法是:坚持编辑人员的“三校”制。即编辑校对人员对分给自己的校样分别进行三次校对,一校和二校是逐字逐句逐标点进行校对,三校以查找差错和盯红为主。每校一遍,送印刷厂改一遍,逐步消除错误。请外校校对稿件。为确保期刊校对质量,我们聘请了一名有经验、从事过编辑校对的退休专业人员给期刊校对把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机校。信息的高速发展给期刊校对带来了很大方便,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利用“黑马”校对软件进行电脑校对,即三稿后的清样我们再输入电脑校对,每期能查出100多个大小差错,对期刊校对是不可少的环节,应继续发扬。总校对。由执行编辑兼总校对人员来完成。从目录、文章标准、内容、参考文献和注释,每次校对都要认真订对,由于这项工作很严,执行编辑(总校对)的责任也很大。

三、创新办刊理念,促进期刊发展

几年来,《甘肃社会科学》取得了一定成绩,质量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国内同类学术期刊相比,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对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的情况下,同时感到了压力和危机并存的问题。比如优稿相对较少的问题,办刊经费不足的问题,综合类期刊难办的问题,编辑素质提升的问题,期刊创新的制约问题等。如何面对这些问题,使得期刊在竞争中发展,在创新中优化,是摆在办刊人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和重要职责。现提出以下几点期刊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期刊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我们办期刊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办刊人在工作中、办刊中的价值。要充分体现这种价值,首先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表现在期刊的内容和形式中。把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期刊编辑的长期行为,而不是短期效应,期刊要不断发展、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期刊工作,做到“以人为本”,我们就会克服各种困难,纠正更多失误,使期刊越办越好。

2.编辑者要有创新精神

办刊人必须要有创新精神,我把它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要创新理念。理念就是观念,要办好学术刊物,必须树立办好学术期刊的创新观念。办刊人应以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观念指导和支配期刊的创新行动,肩负创新的职责,琢磨创新的路子,摸索创新的途径,采用创新的办法。培育主体性意识和编辑责任,形成维刊意识强、品牌意识强、质量意识强、优化管理意识强的意识。同时,要树立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和创新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学术期刊的发展,为学术期刊经常更新换衣,与时俱进。二要创新方法。学术期刊的发展离不开成功的、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在办刊方法上必须改进,大胆创新,体现在期刊的定位、策划、组稿、选稿、编稿、审稿、内容设置和安排、编辑手段等方面,同时还要有相关制度和措施的配套,弘扬学术和办刊正气,积极抵制学术腐败以及各种不良现象。三要创新制度。从编辑部本身来说,随着学术的发展,作者的要求和期刊的发展,要随时更新、不断制定出适合和有利于期刊发展的制度。四要创新内容和形式。内容是学术期刊的根本,如创新栏目设置、创新选题等。创新形式包括封面、版式、印装等,学术期刊只有充分体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展现和发挥最佳效能。

3.创新特色栏目,策划前瞻选题

(1)总编、主编人员、高职人员至少要创办一个特色栏目,鼓励其他有条件的编辑人员创办特色专题或栏目。一个期刊能够做到有三四个优势和特色栏目,就会成为一个好的期刊。优势和特色栏目是综合类学术期刊的生命,只有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才能被大多数读者青睐。

(2)继续抓好稿件(优稿)的组稿工作,保证优稿数量和优稿率。特色栏目必须要有特色文章的支撑,在数量上保证优稿和特色稿件在60%以上,在形式上继续采取组约学科专题稿,约请地方特色稿件,邀写学者访谈、批评与争鸣类文章等。

(3)文章选取要积极关注学术前沿、学术热点、学术问题和社会现实等。

4.建立有效编辑工作制度

建立切实可行的有效制度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关键,期刊编辑工作也不例外。对于一个期刊来说,有效的制度要长期执行,过时的、不适应期刊发展的制度要及时淘汰,对期刊有用的新的制度要及时建立和不断创新,如选稿制度、编辑制度、审稿制度、校对制度、编辑激励制度、质量保障制度等等,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应期刊发展的编辑工作制度,并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使期刊健康发展。

5.期刊编辑应承担重要的社会职责

常言道,编辑工作是为人作嫁衣裳。的确,做好编辑是一项神圣而高尚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承担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责。编辑要充分体现“为人”、“为刊”基本准则,这中间深深地包含了“忘我”态度。“为人”就是要认真对待作者的稿件,帮助作者把文章审好,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协助作者做好文章,帮助作者提升水平。“为刊”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提升刊物的质量,提升刊物的影响力、公信力和竞争力,使刊物能够不断发展,上台阶。“忘我”就是专心致志地投入,也是一种舍弃。什么事都想干而且都想干好是不可能的。编辑的主要职责是把作为“天下公器”的期刊办好,为社会科学研究作贡献的学者搭建好他们展示学术风采的平台,这是编辑的真正终极目标和价值所在,这几件事情做好了,编辑的主要工作任务就完成了,这就是主业。同时不应限制编辑人员业余做副业,但前提是在做好主业的情况下。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激励编辑人员做好本职工作,使编辑的责权分明,让期刊编辑工作不要受到影响,让编辑称心当编辑,专心办期刊,把作为公共学术平台的学术期刊办好,担当当代编辑的神圣使命,承担当代编辑的重要职责,体现当代编辑的价值和风采。

6.坚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编辑人员不仅是做编辑的过程,而且是做好编辑的过程。要做好当代编辑,只做程序操作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学习是为了充实、适应时代需求,更好地发挥作用。期刊编辑的把关和识稿都要通过学习才能适应。所以,经常性的政治和业务学习不可缺少。如把好政治关、民族宗教关、重大问题识别关、稿件问题关、质量选题关等,是需要大量的政治和业务知识来完成的。在当前,不仅要学习和实践好科学发展观,领会其实质和精神,以指导编辑个体工作,提升期刊的总体质量和层次,达到活学活用,学用结合,而且要时刻认真学习编辑业务和学科知识,同时要不断地总结和提高,以便在“编德”、“编学”、“编识”、“编才”方面有较大的提升,当好称职编辑。

通过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和科学发展观的不断实践,始终坚守质量第一的原则,以及通过办刊人追求更高远的办刊目标,《甘肃社会科学》将会以一种崭新的形象面对学术界和社会,并希望使这个愿望能够得以实现。希望《甘肃社会科学》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简介:胡政平,生于1961年,男,《甘肃社会科学》主编、编辑部主任、编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