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休闲学研究对象

休闲学研究对象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同时期以休闲学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或评论约有37篇,仅占休闲研究论文总数的2.7%。其次,休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人们具体的休闲行为和方式以及形成的相互关系。最后,休闲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休闲发展的基本规律性。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休闲学是考察、分析和研究人们的休闲现象、休闲条件,以及在休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休闲关系,揭示休闲基本特征和休闲发展规律的学科。
休闲学研究对象_论休闲与休闲时代

第二节 休闲学研究对象

一、研究现状与界定

(一)休闲学研究兴起背景

国外对休闲问题的阐述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学术层面的研究则是近一百多年的事。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关休闲的研究逐渐趋热,并呈现不断高涨的态势。相对而言,围绕休闲学的研究略微晚些,大致起步于新世纪初期。就其背景而言应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休闲实践发展之必然

经过改革开放20余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期,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获得较大提升,包含双休日和黄金周在内的多层次休假制度初步建立,假日旅游活动和日常休闲生活不断丰富,导致休闲作为居民的一种生活常态开始逐渐形成。与此同时,“以上海、北京和深圳为代表的部分城市开始陆续跨入休闲时代的发展阶段,由此揭开了我国休闲时代的发展序幕。”[51]休闲学研究的兴起,正是对休闲实践发展的必然呼应。

2.人文精神反思之必要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居民社会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却被高负重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和亚健康的精神所压抑乃至异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休闲学研究的兴起,一方面,“是人类摆脱束缚走向自由、抑制物欲走向自律和直面人生的一种自我反思。”[52]另一方面,“是对当代人类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发生断裂的现状做某些补救工作的一种努力,是对传统休闲价值理念的重新梳理,希冀唤醒人的文化自省与文化自觉,并重新找到人的存在方向。”[53]

3.休闲教育推进之必需

近十年来,在我国高校中设立休闲管理专业,并开设休闲学课程的已不在少数[54],浙江大学在国内率先设置了休闲学博士点[55]。从高校教育的特殊性与规范性出发,必定要求建立与之匹配的完善的休闲学教学理论体系,并形成从事休闲学理论研究的学科团队,这是因为“休闲学应当是政治之学、社会之学、经济之学、游戏之学、哲思之学、伦理之学、幸福之学和审美之学。”[56]所以休闲学课程的开设、休闲学教材的编撰以及休闲学专业硕士与博士的培养,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休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二)休闲学研究现状

就目前而言,国内学术界对休闲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不仅文献逐渐增多,而且研究也日趋深入。据统计,近十年来,以休闲(闲暇)为题名的期刊论文约有1542篇,其中70.24%的论文是于近三年发表的。[57]相比较来说,有关休闲学研究却明显滞后。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同时期以休闲学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或评论约有37篇,仅占休闲研究论文总数的2.7%。经过整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9篇,剩余28篇,主要涉及休闲学、休闲学科体系、休闲学专业及教材建设等三部分研究内容(见表1-2)。

表1-2 休闲学研究论文分类一览表

img5

(续表)

img6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期刊网相关材料整理制作。

从表1-2看,有关休闲学理论的论述占的比重较高,约有75%,反映了学术界围绕休闲学的研究还处于理论探索的阶段,这也与休闲学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的特征相吻合。另外,对近年来出版的休闲学教材(著作)进行梳理,发现相关研究工作也有不小进展,除了一本国外教材外,其余均为国内学者撰写(见表1-3)。

表1-3 休闲学教材和著作出版一览

img7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期刊网相关材料整理制作。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有关休闲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围绕休闲学研究目前仍然处于相对薄弱的发展阶段。在休闲研究领域存在的有关休闲学研究滞后的短板现象,揭示我国休闲理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状,也表明我国学术界围绕休闲学研究的基础性、系统性和理论性研究工作亟待加强。

(三)休闲学界定

从近年来国内研究看,马惠娣(2000)较早地提出了有关休闲学的概念,认为“休闲学,是以人的休闲行为、休闲方式、休闲需求、休闲观念、休闲心理、休闲动机等为研究对象,探索休闲与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以及休闲与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58]对此进行解读可以把握以下要义:一是这一概念提出了比较明确的休闲学研究的对象;二是这一概念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了休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三是这一概念也清晰表明休闲学研究涉及休闲与个人、休闲与社会进步以及休闲与人类文明三个层面的关系。这一概念既有确定的对象,也有较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需要指出的是,从近年来的研究文献看,这一定义对我国学术界有关休闲学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除此之外,其他有代表性的观点还有,如李仲广、卢昌崇(2004)指出,“休闲学(Leisure)是以人们的休闲行为和休闲现象为研究对象,对闲暇时间、休闲、个人休闲行为、休闲与社会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休闲行为的一般规律以及提高休闲满意度和生活质量。”[59]又如,马勇、周青(2008)提出,“休闲学就是将休闲作为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以其所涉及的各项要素的有机整体为依托,以休闲者活动和休闲产业活动在休闲运作过程中的内在矛盾为核心对象,全面研究休闲的本质属性、运行关系、内外条件、社会影响和发生发展规律的新兴学科。”[60]还有陈来成(2009)则认为,休闲学(Leisure Study)是研究人类的休闲现象、揭示休闲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学科。[61]

结合以上论述,可以概括出有关休闲学概念所具有的如下一些特征:首先,休闲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人们的休闲现象。其次,休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人们具体的休闲行为和方式以及形成的相互关系。最后,休闲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休闲发展的基本规律性。当然,也应看到上面提及的相关论述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或厘清的问题,一是有关休闲与休闲学的内在关系;二是休闲者活动和休闲产业活动在休闲运作过程中的内在矛盾是不是休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三是休闲学研究对象的范围。事实上,上述需要深入探讨与思考问题的症结是如何定义休闲学。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休闲学是考察、分析和研究人们的休闲现象、休闲条件,以及在休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休闲关系,揭示休闲基本特征和休闲发展规律的学科。从这一概念出发,本文将着重在休闲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学科特征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研究对象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休闲学作为休闲学科的一个分支也存在有自身明确的研究对象。胡廷武(2002)认为,休闲学应当研究以下几大问题:一是传统。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勤劳的传统,同时也有休闲的传统。二是观念。休闲代表着一种新的价值观。三是休闲与经济关系。四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五是休闲与健康。六是政策。为国家制定与休闲相关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62]而宋瑞(2004)则指出,“休闲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的休闲动机和行为及其所引发的哲学、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和生理现象,也就是说,休闲研究要探究休闲活动的基础、动因、运行机理、形态结构和特征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63]以上观点对于认识与把握休闲学研究的内容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借鉴作用,但是就研究对象的针对性和严谨性来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基于上文提出的休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休闲现象、休闲条件、休闲关系和休闲规律等四方面内容。

(一)研究休闲现象

休闲现象是指人们围绕休闲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观念、状态和行为等,包括休闲观念、休闲态度、休闲需要、休闲行为、休闲方式等。通过研究休闲现象,有助于把握休闲的基本特征,从而指导人们确立科学的休闲观念,采取正确的休闲方式,获得理想的休闲效果。

(二)研究休闲条件

休闲条件是指影响休闲产生、休闲实施和休闲效果的各种因素。尽管自古以来休闲一直存在,但是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国家,乃至一国内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阶层的人们,在从事休闲活动过程中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而形成这种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就是休闲条件。休闲条件可以罗列许多,比较重要的如时间、收入、活动形式和心理需要等都属于休闲条件的范畴。通过研究休闲条件,有助于认清与理顺影响人们参与休闲活动的各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和完善人们参与休闲活动的有利条件。同时,尽可能降低制约人们参与休闲活动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程度。

(三)研究休闲关系

休闲关系是指人们在休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休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具体的活动形式,人们无论从事何种休闲活动,都会相应地形成如下的各种关系,如从休闲关系的主体与范围出发,可以形成休闲与个人、休闲与家庭、休闲与人的生命周期、休闲与社会阶层等关系;从休闲关系的不同领域出发,可以划分为休闲与工作、休闲与消费,以及休闲与教育等关系;从休闲关系的矛盾性质角度出发,可以划分为健康休闲与不健康休闲、积极休闲与消极休闲等关系。所以通过研究休闲关系,可以认识和把握休闲绝不仅仅是个体的事情,而是社会经济关系交往和沟通的缩影。任何形式的休闲活动,都无不受到各种休闲关系的影响。有的休闲关系有利于休闲活动的发展,有的恰好相反。于是有必要针对不同的休闲关系,采取不同的发展对策与具体的应对手段,以适应休闲关系的发展。

(四)研究休闲规律

休闲规律是指影响休闲产生、休闲发展和休闲变化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休闲规律反映了休闲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休闲发展的基本趋势。通过研究休闲规律,有助于认清休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各级休闲管理部门制定合适的公共休闲服务政策,配套相应的休闲服务设施,有益于从事休闲服务的各类经营性企业,优化休闲服务产品体系,从而进一步优化开展休闲活动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力提升居民参与休闲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居民休闲生活的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三、研究类型与方法

(一)研究类型

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通过相应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进而推动本学科不断向前发展。以休闲科学理论和相关理论为指导的休闲学研究的目的,简言之就是梳理和深化。所谓梳理,就是将先前人们所不知或不了解的有关休闲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进行挖掘和梳理,介绍给大众,为人们所知,并成为指导人们开展休闲活动的理论依据与知识体系。所谓深化,就是将前人已涉及研究的有关休闲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向前推进一步或向上提升一些,有利于丰富或完善现有的休闲学理论体系,有助于为解决休闲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框架和决策路径。围绕休闲学研究能够采用的方法固然有很多,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即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评估性研究,而三种不同的研究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并根据相应的研究需要,达到各自的预期目标(见表1-4)。

表1-4 休闲学研究类型[64]

img8

在当前关于休闲学的各项研究中,诸如有关居民休闲生活状况的调查(描述性研究)、有关居民休闲消费倾向与产品结构的关系(解释性研究),以及休闲城市建设的评价或休闲项目的评估(评估性研究),都是上述三种研究类型在不同的研究项目中的具体表现。事实上,运用合理的休闲学研究类型,不只是对促进休闲学理论体系发展发挥影响,而且对推动休闲服务企业发展、提高政府公共休闲服务管理水平以及扩大休闲消费市场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

由于休闲活动自身具有的多样性特征,决定了休闲学研究具有的多学科与跨学科特点。因此,从休闲学研究角度观察,主要涉及的学科研究方法有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历史学和管理学等多种。

1.社会学方法

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从社会学研究方法出发,关注参与休闲活动的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倾向和方式差异,分析居民参与积极休闲活动或消极休闲活动的原因,以及在从事其他休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就社会学研究方法而言,针对休闲活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定量模型法、原因分析法和批判性方法等研究方法。

2.地理学方法

休闲活动通常表现为一种具体的空间存在方式,而其中的旅游活动更是一种典型的地理学现象。地理学方法主要分析居民休闲活动的空间特征,如喜爱室内休闲活动,或偏爱户外休闲活动;又如社区休闲服务设施的配置以及辐射范围,或是各种自然环境对居民参与休闲活动吸引力的强弱。此外,还要关注城市休闲设施的空间布局结构等。就地理学研究方法来讲,主要采用观察分析法、空间模型法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还利用后现代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等方法开展对诸如旅游流等休闲空间活动的相关研究。

3.经济学方法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休闲具有经济特性。贝克尔认为“所有闲暇都含有某种消费,所有消费都含有某种闲暇。”[65]在当代,尤其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在休闲活动中的消费支出构成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在美国,居民的休闲消费或与休闲相关的各种服务消费总量已经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因此,休闲供求关系、休闲产业的乘数效应以及居民家庭收入和休闲时间对居民休闲行为影响等内容都已经纳入到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中。值得关注的是,从时间分配、劳动供给和家庭生产等角度研究休闲,成为经济学界新的研究动态。[66]

4.心理学方法

主要是将心理学研究成果或休闲活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居民的休闲活动进行具体运用。一方面,研究居民的休闲活动心理,包括心理过程与人格特征对参与休闲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居民的休闲行为,包括居民实施休闲行为的过程、性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休闲学研究中,主要采取的是实验法、自然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5.历史学方法

自有人类以来,休闲就一直伴随左右。从西方古希腊的休闲理论,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娱乐思想,无不构成了当代休闲学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的基础。利用历史学方法对自古以来人类的休闲现象、休闲演变方式和特点进行梳理和研究,为当代休闲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在进行休闲学方面的研究上,主要采用历史比较分析方法、历史计量分析方法、历史心理分析方法和历史系统分析方法等。

6.管理学方法

由于居民休闲活动的不断普及化和休闲活动方式的常态化,导致休闲服务项目的不断扩大和休闲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使得休闲娱乐区规划管理、休闲产品营销管理、休闲服务企业经营管理,以及休闲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等成为休闲学科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因而成为近年来休闲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其他还可以采用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美学等研究方法,本文在此不一一赘述。

四、休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休闲学科的构成

相比于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学科,休闲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对于休闲学科构成的理解可以从两方面展开。

1.从学术领域角度进行理解

把休闲学科看作是社会科学大领域中的一个科学分支,就如社会科学中的社会学和历史学一样。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多学科和跨学科特点的学科,休闲学研究要能够揭示、解释、引导、重构人类社会的休闲活动及其所引发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现象,至少要从两个方面、三个层次来进行,即休闲的需求和行为、休闲的供给和组织两个方面;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在宏观层面,需要从整体的角度研究休闲哲学、社会、经济问题;在中观层面,需要包括对产业、行业(如旅游业、游戏业、影视业、博物馆业、娱乐业等)组织、运行、管理,以及对休闲个体间交往、影响的研究;在微观层面,需要从机构组织、企业管理、个体消费角度研究休闲的消费行为、管理行为、组织行为。两个方面和三个层次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而非截然分开。[67]见图1-2。

img9

图1-2 休闲学科体系[68]

从国际角度看,19世纪中叶以后经历百余年的发展,经过世界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在休闲学科领域内,已经积累了大批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初步具备了作为独立学科发展的条件。从国内学术研究方面看,尽管我国有关休闲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奠定了促进休闲学科发展的理论研究基础。

2.从教学科研的功能或范围方面进行理解

一般指从事休闲或与休闲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单位或机构,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

(1)在专业设置方面,从国内目前情况看,北京旅游学院、中山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等院校近年来都先后设立了休闲学系或休闲学专业,值得关注的是浙江大学在哲学一级学科下还设立了休闲学博士点和硕士点。

(2)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以上高校外,华东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杭州商学院厦门大学等也都在本科生或研究生中间开设了各种形式的休闲学(休闲)课程或专题讲座。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面向本科生讲授休闲导论的课程开设已经长达十余年了。再次,在机构设置方面,单从数量看,在高校中建立的各种休闲研究机构占了多数,还有就是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家级以及省部级研究单位中也纷纷设立了相关的休闲研究机构。此外,近年来以市场经营为特点的休闲研究和咨询机构也层出不穷,各种形式和性质的研究机构的发展,成为休闲理论发展的组织保障。最后,在研究人员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围绕休闲进行研究的科研人员。近两年来,年均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在500篇左右,[69]且仍然处于研究成果发表的高速增长期。总之,休闲学科在我国已经初露端倪,假以时日,休闲学科将进一步趋于完整性和成熟性。

(二)休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般认为,有关休闲的理论自古希腊时起就已成型,至今已逾数千年。然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休闲学科的发展历史并不很长,至今也就百余年的时间。由于休闲现象的复杂性,致使百多年来研究休闲的理论和方法总是处于不断的探索与完善之中,但从其演变的基本轨迹可以看出,休闲学科的发展勾勒了如下的发展和演变轨迹,由依附到独立,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乃至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发展过程(见图1-3)。

img10

图1-3 休闲研究演变为独立学科的演进图

资料来源:Weaver,David & Oppermann,Martin.2000.Tourism Management.Brisbane:John Wiley & Sons,转引自[澳]盖尔·詹宁斯,旅游研究方法[M].谢彦君等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5(图1-1).本文稍作调整。

休闲现象表现出的综合性、复杂性与多样性,使得休闲学科体系在本质上体现出跨学科的基本特征。当然,从休闲学科的发展进程也可看出,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国外有观点认为,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极易造成休闲研究中出现的单一性或分散性现象。一是仅仅引入或借鉴某个单一学科的理论或方法,或者进行综合,也只是表明上的综合。二是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是零碎片面的,由此所得出结论自然也是孤立分散毫无联系的。相反,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得到有关休闲研究的综合性的信息,而且可以针对休闲研究中的问题进行“跨学科的三角校正”[70]。显然,跨学科的特点有助于休闲学科发展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休闲学科作为一个以跨学科为基础和特色的学科体系,一方面,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对相关的学科进行整合并聚集于休闲学科的周围。与此同时,在休闲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在休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形成了围绕休闲学的多个分支学科,诸如休闲社会学、休闲心理学和休闲经济学等。此外,还需指出的是,由于休闲活动的常态性和广泛性,导致以休闲为研究对象的休闲学科除了以其他学科为依托之外,还与社会经济领域的相关产业,如交通、商业、餐饮、会展等行业发生紧密联系,成为推动休闲学科发展的外部产业支撑因素(见图1-4)。

img11

图1-4 休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总之,在我国有关休闲学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是无论从理论或实践角度讲,休闲学研究任重道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我国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大关,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将在整体上跨入休闲时代,休闲学研究正迎来新的时代机遇。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法]罗歇·苏.休闲[M].姜依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9.

[2][法]罗伯特·朗卡尔.旅游及旅行社会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9.

[3][法]罗歇·苏.休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9.

[4][德]约瑟夫·皮柏.节庆、休闲与文化[M].黄藿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

[5][德]约瑟夫·皮柏.节庆、休闲与文化[M].黄藿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5.

[6][美]桑戴克.世界文化史(上册)[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291.

[7][美]桑戴克.世界文化史(上册)[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291.

[8][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38.

[9][日]松田义幸,中田裕久.生活文化的社会学[M].陈晖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2.

[10]杨乃济.旅游与文化生活[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202.

[11]林语堂.吾国吾民[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299.

[12]张文宽,唐治平.消闲四品[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551.

[13]Stockdale.J.What is Leisur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Leisure and the Role of Leisure in People’s Lives[R].London:The Sports Council,1985;[英]C.米歇尔·霍尔、斯蒂芬·J.佩奇.旅游休闲地理学——环境·地点·空间[M].周昌军等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4.

[14]Herbert,D.T.Work and leisure[J].Exploring a relationship’,Area,1988,20(3):241-252;[英]C.米歇尔·霍尔、斯蒂芬·J.佩奇.旅游休闲地理学——环境·地点·空间[M].周昌军等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4.

[15]萧伯纳.社会主义和文化[A].[美]莫蒂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西方思想宝库[M].《西方思想宝库》编委会译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799.

[16][瑞士]若泽·塞依杜.旅游接待的今天和明天[M].冯百才等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28.

[17][德]约瑟夫·皮柏.节庆、休闲与文化[M].黄藿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16.

[18]梁颖.娱乐设施经营管理[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4.

[19][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成素梅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1.

[20]Pigram.J.Outdoor Recreation and Resource.Management[M].London:Croom Helm,1983;[英]史蒂芬·威廉姆斯.休闲旅游[M].杜靖川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4.

[21]Dumazedier,J.,Toward a Society of Leisure[M].Trans by S.McClure.New York:The Free press,1967:16-17.

[22][加]斯蒂芬·史密斯.游憩地理学[M].吴必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4.

[23][美]Harold.Vogel.娱乐产业经济学——财务分析指南(第五版,英文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7.

[24]夏征农.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974.

[25]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现代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83-286.

[26][美]Harold.Vogel.娱乐产业经济学——财务分析指南(第五版,英文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7-18.

[27]纪晓岚.论城市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94.

[28]纪晓岚.论城市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94-195;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41.

[29][美]Harold.Vogel.娱乐产业经济学——财务分析指南(第五版,英文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8.

[30][美]罗伯特·麦金托什,夏希肯特·格波特.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M].蒲红等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5:98.

[31]吕树庭,张辉.Sport论[J].体育论坛,1989(1):7-10.

[32]朱寒笑.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10.

[33]席玉宝.从体育的历史沿革和结构及整体性谈体育的概念与分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2):22-25.

[34]陆小聪.论Sport概念的演变与发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2):40-42.

[35]夏征农.辞海(第三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238.

[36][英]史蒂芬·威廉姆斯.旅游休闲[M].杜靖川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2.

[37]Stebbins,Robert A.Amateurs,Professionals,and SeriousLeisure[M].Monttreal:MCGill Queen’s Unirersity Press,1992;王苏,龙江智.深度休闲:概念内涵、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2.

[38]Robert A.Stebbins.Serious Leisure:A Perspective for Our Time[M].New Brunswick,N.J.: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6.

[39][英]C.米歇尔·霍尔、斯蒂芬·J.佩奇.旅游休闲地理学——环境·地点·空间[M].周昌军等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6.

[40][韩]孙海值,安永冕,曹明焕,李定实.休闲学[M].朴松爱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0(表3-1).

[41]刘海春.休闲:生命本体意义上的解读[J].浙江社会科学,2005(5):95-96.

[42][英]克里斯·布尔,杰恩·胡思,迈克·韦德.休闲研究引论[M].田里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24-28.

[43][韩]孙海值,安永冕,曹明焕,李定实.休闲学[M].朴松爱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9-30.

[44][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成素梅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7.

[45]De Grazia Sebastian.Of Time,Work and Leisure[M].Vintage,1994;[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成素梅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

[46][美]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M].赵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78.

[47][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成素梅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8.

[48]刘海春.休闲:生命本体意义上的解读[J].浙江社会科学,2005(5):96.

[49]Joffre Dumazedier.“Leisure”,in: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J/OL].New York,1968(9):248-253.http://www.encyclopedia.com/topic/Leisure.aspx.

[50][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成素梅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1.

[51]楼嘉军,徐爱萍.试论休闲时代发展阶段及特点[J].旅游科学,2009(1):61-66.

[52]成素梅.休闲学研究的内在本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0):95-96.

[53]马惠娣.瞭望休闲学研究之前沿[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6-9.

[54]宋瑞.国内外休闲研究扫描——兼谈建立我国休闲学科体系的设想[J].旅游学刊,2004(3):51.

[55]王玲玲.国内第一个休闲学博士点在浙江大学建立[J/OL].浙江大学报.http://www.zdxb.zju.edu.cn/article/show_article_one.php?article_id=5417.

[56]章辉.论休闲学的学科界定与使命[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0-60.

[57]宋瑞.近十年来我国休闲研究的历程与特征[A].∥刘德谦,高舜礼,宋瑞.2010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82.

[58]马惠娣.认识休闲学[N].光明日报,2000-12-21(C01).

[59]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1.

[60]马勇,周青.休闲学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6.

[61]陈来成.休闲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1.

[62]胡廷武.构建中国休闲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12-18(003).

[63]宋瑞.国内外休闲研究扫描——兼谈建立我国休闲学科体系的设想[J].旅游学刊,2004(3):46-54.

[64][澳]A.J.维尔.休闲与旅游研究方法[M].聂小荣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图1-1.

[65][美]加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王业宇,陈琪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译者的话(7).

[66]郭鲁芳.休闲经济学——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51.

[67]宋瑞.国内外休闲研究扫描——兼谈建立我国休闲学科体系的设想[J].旅游学刊,2004(3):54.

[68]宋瑞.国内外休闲研究扫描——兼谈建立我国休闲学科体系的设想[J].旅游学刊,2004(3):54.

[69]刘德谦,高舜礼,宋瑞.2010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78-382.

[70][澳]盖尔·詹宁斯.谢彦君等译.旅游研究方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4.

【注释】

[1]出自《论语·述而》。

[2]出自《论语·里仁》。

[3]出自《论语·雍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