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5.1.4硅酸盐系列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

5.1.4硅酸盐系列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

时间:2022-10-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硅酸盐水泥与水拌和后的水化凝结硬化过程,如图5.3所示。当水泥熟料中硅酸三钙、铝酸三钙相对含量较高时,水泥的水化反应速率快,凝结硬化速度也快。温度对水泥的凝结硬化有明显影响。当温度低于0℃时,水泥水化停止,并有可能在冻融的作用下,造成已硬化的水泥石破坏。

5.1.4 硅酸盐系列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

(1)硅酸盐系列水泥的水化 水泥加水拌和后,水泥颗粒立即分散于水中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产物并放出一定的热量。可近似用如下反应式表示:

img60

在四种水泥熟料矿物成分中,C3A(铝酸三钙)水化最快,能使水泥瞬间产生凝结。为了方便施工,通常在水泥熟料中加入掺量为水泥质量3%~5%的石膏,目的是为了缓凝。其原理为:石膏与C3A的水化产物水化铝酸三钙发生二次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水化硫铝酸钙(又称钙矾石)针状晶体。钙矾石沉积在水泥颗粒表面,阻止了水分的进入,降低了水泥的水化速度,从而减缓了水泥的凝结时间。反应式如下:

img61

(2)硅酸盐系列水泥的凝结硬化 硅酸盐水泥加水拌和后,水泥颗粒表面开始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逐渐形成水化物膜层,此时的水泥浆既有可塑性又有流动性。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水化物增多、膜层逐渐长大增厚,并互相接触连接,形成疏松的空间网络。水泥浆体逐渐变稠失去流动性,产生“初凝”。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生成较多的凝胶体和晶体,使网络结构不断加强,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即为“终凝”。水化产物不断填充毛细孔,生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石,这一过程即为“硬化”。水泥的凝结、硬化是人为划分的,实际上是一个连续、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硅酸盐水泥与水拌和后的水化凝结硬化过程,如图5.3所示。

img62

图5.3 水泥凝结硬化过程示意图

(a)水泥颗粒分散在水中;(b)水泥颗粒表面形成水化物膜层;

(c)膜层长大并相互连接(凝结);(d)水化继续,水化物填充毛细孔(硬化)

1-未水化水泥颗粒;2-水分;3-水泥凝胶体;4-氢氧化钙等晶体;5-水泥颗粒未水化内核;6-毛细管孔隙

硬化后水泥石由未水化的水泥颗粒、凝胶体、晶体、水(自由水和吸附水)和孔隙(毛细孔和凝胶孔)所组成。

(3)影响硅酸盐系列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

1)水泥的熟料矿物组成。水泥熟料中各种矿物组成的凝结硬化速度不同,当各矿物的相对含量不同时,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就不同。当水泥熟料中硅酸三钙、铝酸三钙相对含量较高时,水泥的水化反应速率快,凝结硬化速度也快。

2)水泥细度。水泥颗粒越细,水化时与水接触的表面积越大,水化反应速度越快、水化产物越多、凝结硬化也快,早期强度也越高。但水泥颗粒过细,会增加磨细的能耗和成本,且不宜久存,过细水泥硬化时还会产生裂缝。

3)拌和用水量。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拌和水用量,会增加硬化水泥石中的毛细孔,使其强度降低。另外,增加拌和用水量,会增加水泥的凝结时间。

4)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对水泥的凝结硬化有明显影响。温度越高,水泥凝结硬化速度越快;温度降低,凝结硬化速度减慢。当温度低于0℃时,水泥水化停止,并有可能在冻融的作用下,造成已硬化的水泥石破坏。因此,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

周围环境的湿度越大,水分越不易蒸发,水泥水化越充分,水泥硬化后强度也越高;若水泥处于干燥环境,水分蒸发快,水泥浆体缺水使水化不能正常进行,甚至水化停止,强度不再增长。因此,混凝土工程在浇注后2~3周内要洒水养护,以保证水化时所必需的水分。

5)龄期。水泥水化是由表及里逐步深入进行的。随着时间的延续,水泥的水化程度不断增加。因此,龄期越长,水泥的强度越高。一般情况下,水泥加水拌和后的前28d水化速度较快,强度发展也快;28d之后,强度发展显著变慢。但是,只要维持适当的温度与湿度,水泥的强度在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还会继续增长。工程中常以水泥28d的强度作为设计强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