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铜缆布线系统测试原理

铜缆布线系统测试原理

时间:2022-10-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NVP值随不同线缆类型而异,通常五类、超五类双绞线的NVP值为70%左右。测试结果用余量来判别。在一条链路中,处于线缆一侧的某发送线对,与同侧的其他相邻(接收)线对通过电磁感应所造成的信号耦合,叫做近端串扰。近端串扰损耗测试原理,如图2.16所示。

2.3.1 铜缆布线系统测试原理

1)双绞线水平部分测试模型

双绞线水平部分有两种测试模型,一种是基本链路测试,另一种是信道测试。

(1)基本链路测试模型

基本链路是指楼层配线架到信息插座之间的布线,用以认证水平链路的质量。它包括:最长90m的端间固定连接的水平线缆和两端的接插件;一端为工作区I/O信息插座,另一端为楼层配线架跳线板插座(不含跳线);出于仪器测试的需要,两端各连接2m测试仪器自带的测试线。这种规定根据TSB 67标准、TIA/EIA 568A标准,适用于五类布线链路测试。基本链路测试连接如图2.12所示。

img42

F—信息插座与跳线板间水平线缆(≤90m);G、H—测试设备连线(共4m)

图2.12 基本链路测试方式

(2)信道测试模型

所谓“信道”,是指从楼层设备间里安装的网络设备或通信设备到工作区终端设备(如计算机、电话分机)之间的连接线路。它是一条完整的可实现通信的网段。如图2.13所示,它包括最长90m的水平线缆、工作区I/O信息插座、工作区用户终端连接线、楼层配线间配线架的跳线以及配线架到网络设备的连接线,总长度不得长于100m。

img43

A—用户终端连接线;B—用户转接线;C—水平线缆(B+C≤90m);

D—跳线架连接跳线;E—跳线架到通信设备连接线(A+D+E≤10m)

图2.13 信道测试方式

2)双绞线布线质量测试原理

(1)布线链路长度测试

布线链路长度指布线链路端到端之间电缆芯线的实际物理长度,由于各芯线存在不同绞距,在进行布线链路长度测试时,要分别测试4对芯线的物理长度,因此测试结果有所差异,且测试结果会大于布线所用电缆长度。链路长度测量原理如图2.14所示。

img44

图2.14 链路长度测量原理图

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信号经链路传输到终端,无论终端是开路还是短路,均将产生反射脉冲,待反射脉冲抵达始端后,通过两个脉冲的时差T,可以计算出线长。链路长度计算公式

img45

式中:NVP——信号传输速度(m/s)÷光速c(m/s);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为保证长度测量的准确性,进行此项测试前通常需对被测线缆的NVP值进行校正。校正方法是:用长度不小于15m的测试样线确定NVP值,测试样线越长,测试结果越精确。NVP值随不同线缆类型而异,通常五类、超五类双绞线的NVP值为70%左右。

布线基本链路长度的极限值为94m;信道的极限长度为100m。

(2)布线衰减测试

在近端利用测试主机扫描仪(0~250MHz),在不同频率上发送0dB信号,再用选频表在链路远端测试各特定频率点接收电平的分贝值,就可以确定衰减值。测试原理如图2.15所示。

img46

图2.15 衰减量测试原理图

测试结果判别:最差频率点上极限值与测试衰减值之差称为余量(dB)。测试结果用余量来判别。余量为正数表示“通过”;为负数表示“失败”。

(3)近端串扰测试

在一条链路中,处于线缆一侧的某发送线对,与同侧的其他相邻(接收)线对通过电磁感应所造成的信号耦合,叫做近端串扰。近端串扰常以近端串扰损耗(NEXT)来度量。

NEXT的测量原理是测试仪从一线对发送信号,当其沿电缆传送时,测试仪在同一侧的某相邻被测线对上捕捉并计算叠加的全部分量获取总串扰值,然后计算出近端串扰损耗

NEXT(dB)=发送信号(dB)-总串扰值(dB)      (2.7)

由此可见,近端串扰损耗实质上是一种插入损耗,近端串扰损耗(插入损耗)越大,所受的串扰影响越小。近端串扰损耗测试原理,如图2.16所示。

img47

图2.16 近端串扰损耗(NEXT)测试原理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