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结构

时间:2022-10-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矢量数据表示的精度高,易于理解,为其他各类系统的运用提供了较好的数据保障。与必要的声音信息、文字描述信息等其他格式的数据相结合,可以产生基础信息的多媒体数据库。矢量数据中是否要建立拓扑结构曾是引起有关专业人员讨论的话题。由于基础地理数据一般只提供地理参照,有无拓扑关系的定义显得并不重要;但在给其他分析系统如规划模型系统提供数据源时,带有拓扑信息的数据最能满足要求。

9.2.2 数据库结构

基础信息数据库的主体是矢量形式的点、线、面、符号等地形、地物要素,如道路线、建筑物面、注记点等。矢量数据表示的精度高,易于理解,为其他各类系统的运用提供了较好的数据保障。

栅格形式的数据也是数据库的一个部分。栅格数据包括航空像片扫描图、遥感影像、景点照片扫描图,以及从地形数据中建立起来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这类数据为系统用户提供最为直观的现实世界的描述,同时还能用于用地分类、三维景观模型建立、竖向规划设计、通信设施的选址等方面。与必要的声音信息、文字描述信息等其他格式的数据相结合,可以产生基础信息的多媒体数据库。

各层数据单独以文件的形式存放,为方便数据管理,可划分工作区,按专题存放数据。如果城市的范围较广,各层数据量大,还可考虑分块存放数据。

矢量数据中是否要建立拓扑结构曾是引起有关专业人员讨论的话题。由于基础地理数据一般只提供地理参照,有无拓扑关系的定义显得并不重要;但在给其他分析系统如规划模型系统提供数据源时,带有拓扑信息的数据最能满足要求。综合这两种观点,我们认为,只要条件许可,对于明显有连接关系的线状地理要素(如道路)及面状地理要素(如土地利用)以建立拓扑关系为宜。相互连接的线状地理要素构成了网状体系,其中有物质流的运动,这种连接关系是网络路径、网络负荷、资源分配等问题的基础。面状地理要素以建筑物、行政区划、湖泊为代表,建立拓扑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与属性数据的关联(当然,许多GIS系统图形实体及其属性的关联不一定要建立拓扑结构)。对于不含属性信息的数据(如地类界、道路边线),以及点状数据(如注记),一般不必构建拓扑关系。

基础地理数据库基本由图形数据构成,少量的属性数据是其必要的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