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豆秆黑潜蝇

豆秆黑潜蝇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幼虫体长3毫米,圆筒形,尾部较细,乳白色。6—7月份降水较多,有利于豆秆黑潜蝇的发生。对家禽胃毒更大,使用时要注意。配药时要戴手套、口罩,避免吸入药粉,配好后应洗干净双手。大风时应停止喷雾,不得逆风操作,应选择早晨或黄昏施药,不宜使用喷雾机以高浓度药液施药。

1.分布与为害 豆秆黑潜蝇[Mekanagrimyza sojae (Zehnt.)]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淮流域以及南方等大豆产区。以幼虫在大豆的主茎、侧枝和叶柄内蛀食,在茎内形成弯弯曲曲的隧道。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2毫米,黑色,有蓝绿色光泽。额稍宽于复眼,单眼三角区尖端伸达额中部之后,触角芒几棵,仅具毳毛,内横脉位于中室中部稍近端部,两横脉间距常稍大于外横脉之长。卵椭圆形,长约0.08毫米,乳白色透明。幼虫体长3毫米,圆筒形,尾部较细,乳白色。前气门小,结节状,具8个气门孔,排成2行;后气门较大,在尾端突出,烛台状,边缘有7个左右气孔,中部有几个黑色骨化尖突。

3.发生规律 从河南汝阳到广西柳州1年发生4~13代,黄淮流域大豆产区1年发生4~5代。以蛹在大豆及其他寄主的根茬和茎秆中越冬,6月上中旬羽化。1代幼虫主要为害春大豆,2~3代幼虫为害春大豆和夏大豆,4~5代幼虫主要为害晚播大豆和豇豆等。25~30℃、相对湿度80%以上时,成虫活动较盛。卵多散产于大豆上部叶背表皮下,幼虫孵化后先在叶背面向附近叶脉潜食,自支脉蛀入,经主脉蛀入叶柄,再潜入侧枝或主枝茎髓部,向下蛀害,形成弯曲的隧道。6—7月份降水较多,有利于豆秆黑潜蝇的发生。寄生蜂对此虫有较大抑制作用。

4.防治药剂

作用特点:乐果是内吸性有机磷杀虫、杀螨剂。杀虫范围广,对害虫和螨类有强烈的触杀和一定的胃毒作用。在昆虫体内能氧化成活性更高的氧乐果,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昆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阻碍神经传导而导致死亡。适用于防治多种作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粉虱、潜叶性害虫及某些蚧类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螨也有一定的防效。

剂型:40%、50%乳油。

使用方法:夏大豆开花期,平均每株有1头时,用40%乐果乳油1 000~2 0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

啤酒花、菊科植物、高粱有些品种及烟草、枣树、桃、杏、梅树、橄榄、无花果柑橘等作物,对稀释倍数在1 500倍以下的乐果乳剂敏感,使用前应先作药害实验。

②乐果对牛、羊的胃毒性大,喷过药的绿肥、杂草在1个月内不可喂牛、羊。施过药的地方7~10天内不能放牧牛、羊。对家禽胃毒更大,使用时要注意。

③蔬菜在收获前不要使用该药。配药时要戴手套、口罩,避免吸入药粉,配好后应洗干净双手。喷药时戴口罩、眼罩、穿保护衣,避免直接吸入喷雾。大风时应停止喷雾,不得逆风操作,应选择早晨或黄昏施药,不宜使用喷雾机以高浓度药液施药。

中毒急救:口服中毒可用生理盐水反复洗胃,接触中毒应迅速离开现场。解毒剂为阿托品,加强心脏监护,保护心脏,防止猝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