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专业素养的强调,并非意味着电视新闻评论员就要成为专家。但是电视新闻评论员对电视台的重要性、对受众的巨大影响力,使得他们的一言一语往往拥有专业意见的权威性。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要对这么多新闻事件发声,作出独到的解读,就对评论员的知识储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无论是已有积累还是工作要求,他们都必得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对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作出视角独特、有足够深度的剖析。关于这一点,电视新闻评论员自己可以现身说法。凤凰卫视《新闻今日谈》《时事开讲》节目的评论员何亮亮说:“阅历很重要,我们凤凰有7位时事评论员,我们的平均年龄在55岁,而且我们都有从事学术研究和媒体工作的背景。大家看我在电视里侃侃而谈,其实我也不是什么都知道,但之前我做过十几年的报纸,编辑、采访、翻译都做过,所以我有积累,在现场我可以有的发挥。”[15]中央电视台的杨禹则这样说:“我们不是专家,我们在屏幕上不提供专家视角的评论,但是我们努力地让自己所评述的领域里面,积累起相当多的专业判断。有了这些判断,才能结合我们新闻判断的能力,在需要评论出现的时候,给公众提供最好的、尽可能准确的和代表央视国家电视台评论水平的新闻评论。”[16]
从已经成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视新闻评论员来看,他们确实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凤凰卫视和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两大评论员群体,如果透视其背景不难发现,他们的学历层次都很高,在进入电视新闻评论领域之前,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对某个或多个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在研究机构、高校或者媒体任职。这能够保证他们在发表意见时,不会自以为是,而是以深厚的学理和强大的逻辑作为基础。如凤凰卫视的阮次山是纽约大学政治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曾是著名的专栏作家,也曾在洛杉矶创办中文报《国际日报》,对大陆和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中欧关系有很深的研究;何亮亮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侧重研究中国外交、军事、俄罗斯和东北亚事务,曾任《文汇报》主笔;曹景行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曾任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亚洲周刊》副总编辑、《明报》主编、《中天新闻频道》总编辑,曾获得《新周刊》公布的“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荣誉。中央电视台的评论员也大都为各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有多年媒体从业经历,如杨禹曾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节目,在《中国经济导报》先后担任多项职务;吴晓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是著名的财经作家;军事评论员宋晓军毕业于大连陆军军校雷达与声呐技术专业,本身就有军事背景,对军事新闻的点评自然眼光独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