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拿破仑溃败莫斯科_拿破仑与欧洲

拿破仑溃败莫斯科_拿破仑与欧洲

时间:2022-05-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拿破仑溃败莫斯科_拿破仑与欧洲拿破仑溃败莫斯科拿破仑在俄军主动撤出后,虽然顺利进入莫斯科,但却掉进了库图佐夫精心为他设计的战略陷阱。溃败莫斯科是拿破仑军事生涯最悲惨的一页,也是拿破仑帝国走向衰亡的转折点。很显然,火烧莫斯科是库图佐夫抗击拿破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库图佐夫就是要以牺牲莫斯科城为代价来换取法国远征军的覆灭。可是这次拿破仑错了,俄国对拿破仑三次主动伸出的橄榄枝均置之不理。

拿破仑溃败莫斯科_拿破仑与欧洲

拿破仑溃败莫斯科

拿破仑在俄军主动撤出后,虽然顺利进入莫斯科,但却掉进了库图佐夫精心为他设计的战略陷阱。拿破仑就像只狮子被关进了笼子,进退失据,无奈之际,只有撤离莫斯科,但撤离行动在俄军的追击下却变成了大溃败。溃败莫斯科是拿破仑军事生涯最悲惨的一页,也是拿破仑帝国走向衰亡的转折点。

时间

●1812年9月~12月(www.guayunfan.com)人物

●库图佐夫

●拿破仑

俄军放弃莫斯科

博罗迪诺决战后,撤向莫斯科的俄军主力仅剩5万余人,经过痛苦地抉择,为了保存实力,聚集反攻的人力物力,1812年9月14日,俄军最高统帅库图佐夫做出了让法军和俄国人震惊不已的重大决定:放弃莫斯科城,进行有计划的战略撤退。命令一经发布,俄军即组织大批车船从莫斯科抢运物资,销毁存粮和军火库,一时间30万人口的城市一走而空。9月19日,俄军主力撤出莫斯科后,秘密退至河左岸莫斯科西南的塔鲁丁诺村休整集结。

1812年9月14日上午,拿破仑站在斯巴罗山顶眺望,莫斯科城墙和城内的尖塔已经历历在目。在拿破仑眼中,古都莫斯科是俄罗斯帝国的象征,也是俄罗斯帝国的心脏。只有攻占了这个闻名于世的名城,才标志着他率领军队彻底击败了俄国,便可以迫使沙皇与俄国屈服,而法军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和危机就随之迎刃而解了。想着自己即将拿下莫斯科时,一股压抑不住的狂热与喜悦顿时涌上拿破仑心头,他毫不怀疑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他静心地等待着接受打开莫斯科城门的金钥匙这一最精彩的—幕。然而,时间在慢慢地消逝。俄国人民并没有给这位“世界的主宰”送来打开自己首都城门的金钥匙。那么,俄国人送给拿破仑的礼品是什么呢?

火烧莫斯科

1812年9月15日晨,拿破仑在随从的陪伴下,英姿勃发地骑马进入了莫斯科城。目光所及,一片萧条。莫斯科城已经成为一座空城,法军士兵则四处劫掠,搜寻着食物和财宝。拿破仑住进了原本属于俄国沙皇的克里姆林宫

在占领莫斯科后,拿破仑曾对他手下的元帅们得意洋洋地讲道:“请你们想一想,当全世界知道我们在3个月内征服了北方的两个首都时,我们该有多么光荣,全世界会怎样想呢?”但拿破仑绝对没有想到的是,9月16日夜,正当拿破仑在克里姆林宫做着沙皇亚历山大求和投降的美梦时,他的副官急匆匆地叫醒了他,架起他向外奔去。原来,整座莫斯科城已经燃烧起来,就连克里姆林宫也没有幸免。在众多随从的全力保护下,拿破仑狼狈不堪地逃出了一片火海的克里姆林宫。当他们一行人惊慌地跑到莫斯科河边的时候,只看到城里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火势已不可收拾。原来,当法军发现火起,准备救火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全城所有灭火器具都被破坏了,甚至连一个水桶都找不到,法国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四处蔓延而无可奈何。

这场熊熊大火将昔日繁华的首都莫斯科城烧成了一片废墟,当然,法军重要的装备粮秣也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很显然,火烧莫斯科是库图佐夫抗击拿破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库图佐夫就是要以牺牲莫斯科城为代价来换取法国远征军的覆灭。

如果说空城莫斯科已使拿破仑感到不安的话,那么这场大火却使拿破仑对战争的前景感到由衷的恐惧。拿破仑原来以为,莫斯科为俄国首都,是俄军的必争之地;法兰西军队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这个古都,就是俄国沙皇的求和投降之日。但是,这一切都落空了。面对着这样一座凄凉的空城,拿破仑陷入了极大的矛盾与痛苦之中,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追击库图佐夫,俄军主力早已从法军的视野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过冬,简直不可思议,只能充当空城莫斯科的守门人;撤兵,笑话,那只能标志着远征的失败,这与称雄欧洲的霸主身份岂能相符。想来想去,法军体面地撤回法国只能是他最好的也是最现实的选择。这样,昔日不可一世的欧洲霸主决定放下身段,主动派使者去拜谒库图佐夫和亚历山大,尽最大努力,与俄国的亚历山大缔结“最宽大的、最轻松的、最不侮辱人的和约”,只要能缔结和约,“哪怕法国做出难以忍受的让步”也在所不惜。

可是这次拿破仑错了,俄国对拿破仑三次主动伸出的橄榄枝均置之不理。

“结束战争”,库图佐夫意味深长地对拿破仑的求和使者说:“要知道,我们是刚刚开始这场战争。”

面对着俄军和库图佐夫不屈不挠的战争意志,看看俄罗斯难以抵御的严寒,再想想法军十分脆弱而又漫长的补给线,再感受一下法军日益涣散的军纪和颓废的士气,再听听大后方欧洲各附庸国令人不安的政局动荡的信息等,刚愎自用的拿破仑终于清醒地意识到:继续留在莫斯科无异于自取灭亡。为了生存,他只好面对现实,下令撤军。莫斯科撤军标志着法军远征俄国的彻底失败。

这里倒使人们想起了库图佐夫一段富有哲理的话:“我们弃莫斯科,是为了使拿破仑走向灭亡”,“法军在莫斯科就像水中的海绵,水吸足了,力量也耗尽了”。这是多么英明的军事战略,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库图佐夫的成功与拿破仑失败的奥秘。

战略退却

1812年10月18日,法军主力南下,拟先夺取俄国南部重要粮食和军工生产基地,并在立陶宛过冬后,来年再战。显然,库图佐夫对此早有防备,拿破仑见南下无望,只好带着残兵败卒沿着斯摩棱斯克大道的原路返回,这时,俄军获得了补充和休整,库图佐夫已有12万兵力,其中包括数量超过法军约一倍的火炮和两倍多的骑兵。法军败退,俄军追击,胜败易势。

不久,法军的粮草就告罄了。法国人本来还可以劫掠俄国农民的粮食,但俄国在撤退的时候,早已把农舍、农田和粮食都烧毁了。更可怕的是,俄国的冬天来了,气温骤降,雪花飞舞,法国士兵开始成批的冻伤、冻死。祸不单行,此时就连法军的衣服,也出现了问题。

原来,拿破仑大军军服上的扣子都是用金属锡制成的。锡扣在光线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威风凛凛。但锡扣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一旦遇到低温,就会碎成粉末。这个缺陷对于气候温暖的法国来说,并不是问题,可在冬天平均温度为零下几十度的俄国,这个缺点就是非常致命的了。法国军队的衣服本来就很单薄,他们根本想不到俄国的冬天是如此的冷,也可能是他们就没想到要在俄国度严冬。在寒冷的天气里,单薄衣服上的扣子都给冻碎了,士兵的衣服都扣不上,这对处在寒冷中的法军士兵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啊,好多士兵就这样被活活冻死了。于是就有了“法军远征俄国的失败都是纽扣惹的祸”这一说法。

一路上,法军拖着大量掠获的物资,车辆绵延30多千米。前进缓慢,俄军的骑兵部队和游击队从四面八方追截和袭扰法军,法军在莫斯科的撤退实际上是一个慢性自杀的痛苦过程,法军对死亡的恐惧已远远超过了对军纪的恐惧,一种发自本能的生存欲望,使这支曾经有过光荣历史的革命军队迅速垮掉。在撤退途中,法军的后勤保障已经完全瘫痪,等待法军的不仅是饥饿,还有严寒、疲劳、俄军的阻击;在接踵而来的灾难的打击下,数以千计的法国远征军士兵一批一批地倒在风雪之中,而茫茫的积雪很快就覆盖了他们的遗体。对于法国远征军士兵而言,死亡肯定是他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相信他们想的最多的是为国捐躯,战死沙场,但他们绝对没有想过最终会是这样一种悲惨的死法,异国他乡,抛尸荒野。值得一提的是,风雪还使法军马匹大受其害,从而大大影响了法军的战斗力。事情是这样的,不知是法军有意还是无意的疏忽,法军竟没有在马蹄上钉防滑钉,下雪路滑,马匹在雪地上行走十分困难,许多马匹滑倒之后,腿摔断了,再也起不来了。马匹的大量死亡,使大量的重型武器如火炮等,无法运输,最终只能大量丢弃,而丢弃了大量重型武器的直接后果,那就是在对抗俄军的追击战中,只能时时处于防御、挨打的窘境之中。因而有人夸张地说小小的铁钉决定了法国远征大军的命运。而哥萨克骑兵对此说得更幽默,说是上帝让拿破仑忘了这里还有冬天。

除老近卫军外,远征军士兵军纪已荡然无存,法国远征军的数十个民族的士兵中间,如法国人与普鲁士人之间,意大利人和波兰人之间,常常为了篝火旁的一席御寒之地、一件防寒衣服,甚至为了一块小小的面包,都以死相搏,毫不手软。侥幸得以生还的士兵描述他当时的心情说:当时如果碰到谁有—块面包,就会要他给我一半,如果他不给的话,就想把他杀死,把整块夺过来。

在艰苦的撤退行军中,为挽救军队的颓势,拿破仑像往常一样,拄着拐杖,力图用自己高昂的情绪和坚定的意志来激励士兵。但是,兵败如山倒,拿破仑再神通广大,也难有回天之术。法军因饥饿和严寒而死亡的士兵,要高出作战死亡人数的数倍,这是法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812年11月6日,当法军到达斯摩棱斯克时,主力仅剩下5万余人。

与此同时,俄军开始对困顿的法国军队展开反击。除了俄国正规军发起的进攻外,俄国人民也组织起游击队,对法军守备薄弱的地方和掉队的士兵发起攻击。饥寒交迫、士气低落的法军根本不是食饱衣暖、复仇心切的俄军的对手,法军大败,伤亡达数万人之多。一路上,法军开始还边打边走,只有勉强招架之力,绝无还手之功。而后来则压根无招架之力,只要遇见俄军,士兵们争相逃窜,失去了最基本的抵抗能力,只能任人宰割,就在1812年11月29日这一天,为了抢渡别列津纳河,法军人人努力,个个拼命,谁都不愿意充当后卫掩护大军过桥,其中1.2万人掉在河里淹死。显然,法军的士气和秩序已经完全崩溃了,严格来讲,这已经不是一个军队了,只是处于危境中的逃命者。目睹这一切的拿破仑,心中的悲哀是可想而知的,但拿破仑更担忧的是法国已经出现动荡的政局。12月6日,法军刚一溃退到斯摩尔冈,拿破仑立刻就将指挥权交给了缪拉元帅,自己轻车简从,悄然离开了俄国,返回巴黎。

到了12月中旬,法军渡过涅曼河,退出俄境,这时的法军已经由出发时的近60万大军到最后只剩下2万多濒临死境的残兵败将了,火炮等武器装备几乎全部被弃,法军精锐损失殆尽。

帝国将没落

这场战争的失败,对于拿破仑来说是无法弥补的损失。拿破仑的帝国是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他本人战无不胜的威望之上的。在俄国的失败,摧毁了拿破仑军队的主力,打破了他战无不胜的神话,最终,也动摇了他的帝国的根基。

拿破仑从此一蹶不振。正如伟人毛泽东所说的:“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莫斯科的失败。”这是拿破仑一时失误吗?不是,是拿破仑政治上的幼稚吗?更不是。其实,就是在他围歼俄军主力的企图和诱使沙皇媾和的幻想破灭了之后,在饥寒交迫,士气瓦解,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时,拿破仑也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手中仍握有一张王牌。这是一个转危为安、致敌于死地的法宝,那就是解放农奴,即立即在俄国颁布解放农奴的法令。如果这样,由农奴组成的俄国军队顷刻就会土崩瓦解,同时,促使千百万过着非人生活的农民揭竿而起,—起响应,反对沙皇的黑暗统治,这是拿破仑获胜的唯一希望。当时,俄国很多农村都请求拿破仑这样做,但是拿破仑考虑再三,还是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因为他已经不是土伦作战时期初出茅庐的有着革命理想的青年军官了,他想要成为主宰欧洲不可一世的霸主,他再也回归不到早期那种反对封建制度追求革命理想的年代。当时的拿破仑,作为法兰西帝国的皇帝,时时刻刻都要从帝王的利益与角度来思考处理问题,很简单,拿破仑发动征服俄国战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拯救处在农奴制下,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俄国农奴,他需要的也不是自由的、日益强盛的、人民摆脱了农奴制度的俄国,而是作为资产阶级法国的殖民地的俄国。他需要的人民不是自由富足的人民,而是能够为法国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力。这样,拿破仑亲自破灭了彻底击败俄国、使自己转危为安的最后的希望,并最终走向彻底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