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弗洛伊德与马克思思想的关系

弗洛伊德与马克思思想的关系

时间:2022-03-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弗洛姆认为,弗洛伊德与马克思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弗洛伊德也以同样的“批判精神”进行思考。再次,二人共同的基本思想是人道主义。最后,弗洛伊德和马克思都是运用动力学和辩证的方法来研究现实的。他认为,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在理论上皆有先进之处,也存在一些缺陷。而弗洛伊德则相反,是压抑自己的个性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弗洛伊德与马克思思想的关系_西方政治心理学史

弗洛姆认为,弗洛伊德与马克思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弗洛伊德发现了无意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而且使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他对社会采取了适应的观点,而且他仅关注个人的心理,对社会中的政治和文化现象却少有注意。与此相反,马克思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异化的批判是深刻的,他提出的健康人的概念也是发人深省的,而且他的一些结论是在整个社会的背景下,在对政治和经济等有一定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但他过多关注物质,却忽视了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的探究。

虽然两者有所区别,但是弗洛姆认为两者也有共同之处。首先,他认为二者都具有批判精神。“两人对充满人们头脑的、并且被人们误以为是构成现实基础的那些陈旧思想、合理化和思想体系均持同样坚定的怀疑态度。”对于马克思来说,他对一切思想体系、观念和理想持一种谨慎的怀疑的态度,“他一向怀疑它们掩盖了经济和社会的利益。马克思的怀疑是如此之强烈,以致于他几乎不用诸如自由、真理、正义这些字眼——这倒并不是因为自由、正义、真理对于马克思来说不是最高的价值,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字眼本身全遭到了滥用这一个事实”。弗洛伊德也以同样的“批判精神”进行思考。他发现不但那些处于昏睡状态的人能够相信不真实的现实,“那些不处在昏睡状态中的人的大部分思想也是与现实不相符合的;另一方面,大部分实际存在的现实又都是没有被意识到的”。

其次,二人都相信真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从现实需要,而不是观念出发,都相信真理既是改造社会的基本手段,又是改造个人的基本手段。他们都“希望人类从他的幻想的锁链中解放出来,其目的正是为了把他唤醒,使他能像一个自由人那样行动”。

再次,二人共同的基本思想是人道主义。“所谓人道主义,它的意思是指每一个人均体现了全部的人性;因此,人所具有的,每个人都具有。”人道主义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在弗洛伊德思想中尽管有浓厚的威权主义思想,但也有人道主义思想,这主要体现在他的“无意识”这个概念中。“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具有相同的、无意识的冲动,因此,人们一旦敢于深掘无意识这个隐蔽的世界,人们就会相互理解。”

最后,弗洛伊德和马克思都是运用动力学和辩证的方法来研究现实的。[75]

正因为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思想有着共同的基础,二者才有结合的可能;二者的思想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二者才有结合的需要。弗洛姆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早在1931年,他在对德国的工人阶级作调查时,就已经尝试着将二者结合起来。继此之后的第二年,即1932年,他在《分析社会心理的方法和作用》一文中明确指出:“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说,精神分析能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所有概念。它能对在社会进程中起作用的因素之一——人自身的本质提供更全面的知识。它确定,人的本能结构也是改变社会过程的自然因素之一,尽管这种改变也是有限的。人的本能结构是‘自然’条件之一,它们形成了社会进程的底层结构”。可以说,精神分析是“提供一门历史唯物主义能真正使用的心理学的第一个学科”。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缺少一门令人满意的心理学,他们也就不可能解释一些问题,如他们“不可能解释物质的基础如何反映在人的大脑和心中的问题”。马克思说,人是自己意识形态的生产者,分析社会心理学则经验地描述了意识产生的过程和“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精神分析能表明经济状况如何通过人的欲望转换成意识形态”,而且“精神分析还能告诉我们关于意识形态或观念对社会产生影响的途径。它能表明,一种观念能否产生影响,关键在于需要某种内驱力的无意识内容,仿佛是社会里比多结构的特性和强度决定着一种意识形态的社会效果”。另外,精神分析还能够直接解决历史唯物主义所面临的一些方法上的困难。如有些反对者提出某些理想(如对群体的爱、对自由的渴望)能在历史中起作用,精神分析则能揭示这些表面上似乎是理想的动机,实际上是本能和里比多需求的理性化表现。

弗洛姆预言道:“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运用精神分析将使方法得到改进,使对在社会进程中发生作用的力量的认识得到扩展,使对历史过程的理解和对未来历史事件的预见变得确切。”[76]

在此之后,弗洛姆的许多著作就是结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的结果,如《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等。而且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也多次明确指出了二者要相互结合。如在1965年的《在幻想锁链的彼岸》中,他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详细说明经济基础是怎样转变成为意识形态这种上层建筑的。恩格斯十分明确地承认了这一点。我认为,运用精神分析这门工具就能弥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这一不足之处,就能阐明联结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种纽带”。弗洛姆在晚年发表的《人道主义精神分析学在马克思理论中的应用》中也指出:“深层心理也有助于解决在马克思理论中起主要作用的问题,尽管马克思从未完满地解决这一问题: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77]

由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几乎贯穿弗洛姆的一生。他认为,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在理论上皆有先进之处,也存在一些缺陷。但是他们的后继者并没有继承他们先进的思想,而是失去了二位巨人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不加分析地继承了他们的错误观点,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二位巨人思想复兴的出路就在于二者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弗洛姆在这里俨然就是一个“道”的传承者,以自己发现和继承二位巨人的真谛而自居。

弗洛姆在综合二者思想时也是有所侧重的,即用精神分析弥补马克思主义的不足,马克思主义是重点,精神分析大多是作为一种方法在应用的。原因有三:其一,在价值观念的判断上,弗洛姆与马克思基本是一致的,他们都对社会持批判态度,认为现有的社会是不完满的。其二,在对未来人的设想上,二者也是基本相同的,即他们都认为未来的人应该是创造性、独立性、自由的人,他不屈从于权威,而关注自身人性的全面发展。其三,与此相联的在达到未来理想社会的方式上,弗洛姆与马克思也有相似之处,即对社会的改造,使之符合人性的发展。而弗洛伊德则相反,是压抑自己的个性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