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思维的基本结构和思维的结构

思维的基本结构和思维的结构

时间:2022-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引导案例2-16芷溪扯下桌布拿到了面包1岁9个月的芷溪特别爱吃面包。妈妈再次鼓励,芷溪就继续扑腾。比如,引导学前儿童比较小鸡和小鸭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三)思维的材料与形式思维的材料与形式包括命题、概念、判断和推理。命题是思维活动的基本意义单位,它是一种符号表征,用来表示两个或者多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指“凡陈述句表达的意义”。
思维概述_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引导案例2-16

芷溪扯下桌布拿到了面包

1岁9个月的芷溪特别爱吃面包。一天早餐前,她看到饭桌上放着面包,就激动地叫起来:“啊,包包,包包!”然后牵着妈妈的手,指向饭桌。妈妈笑了笑,柔声地鼓励她:“芷溪长大了,芷溪想办法拿到面包,好吗?”芷溪一手撑着饭桌的边沿,一手使劲地伸向面包,可是够不着。芷溪着急了,大声地叫道:“妈妈,妈妈,拿,拿!”妈妈再次鼓励,芷溪就继续扑腾。突然,她无意中扯到了桌布,带动了桌上的面包。芷溪愣了一下,看看面包,看看桌布,然后直接将桌布扯向自己的方向,拿到了面包。她大啃一口,看着妈妈,一脸的自豪。

思考:芷溪的动作意味着她什么心理成分已经出现了?

一、思维的概念及分类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能够反映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总是通过媒介来反映事物的。

比如,“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一谚语,意即柱子的基石湿了就会下雨,月亮出现晕轮就会刮风,直到今天这一谚语依然是应验的。这说明,“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下雨和刮风之前的一些基本征兆。同时,“雨”和“风”,并非是已经下了,或者已经刮着了,而是通过“础”和“月”这两个媒介来反映的。因此,这则谚语很好地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二)思维的分类

1.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借助的工具不同而划分,可以将思维分成三类:一是直观动作思维(intuitive-action thinking),这是借助具体的动作而进行的思维类型;二是具体形象思维(concrete-image thinking),这是借助表象而进行的思维类型;三是抽象逻辑思维(abstract thinking),这是借助语词、数字等抽象符号而进行的思维类型。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的方向性来划分,可以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是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类型,或者从给予的信息中,得出逻辑的结论的思维类型。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是指沿着不同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新思想的思维类型。

3.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根据思维结果的新颖性来划分,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常规思维(nomative thinking),是指运用现有知识,按现成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类型。创造思维(creative thinking),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知识,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成果的思维类型。新成果可能具有社会价值,也可能只有个人娱乐或成长价值。

二、思维的结构

思维的基本结构包括思维的目的、思维的过程、思维的材料与形式、思维的自我意识,以及思维的品质。

(一)思维的目的

思维的目的,是指思维总是针对特定的问题,它往往表现在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

如何打开礼物?如何让妈妈过生日的时候高兴?如何画出美丽的春天?不小心碰坏小朋友搭的“轮船”了,该怎么办?这些都是具体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前儿童就会进行思维,比如是让爸爸帮忙打开礼物,还是自己去找剪刀?等等。

通俗而言,思维就是动脑筋,而人们通常在遇到问题、想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脑筋。

(二)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过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分析与综合,二是比较,三是抽象和概括。

其中,分析(analysis),是指在头脑中将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综合(synthesis),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可见这是两个互补的过程。

比较(comparison),是指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共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的过程。比如,引导学前儿童比较小鸡和小鸭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抽象(abstraction),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以“鸟”为例:“有羽毛”“有喙”“卵生”“动物”,分别是鸟的共同特征和属性;“会飞”和“漂亮”就并非鸟的共同特征和属性。概括(generalization),是指在抽象的基础上,所得到的对事物的认识。概括可分为初级概括和高级概括。其中,只是在感知水平上的概括,称为初级概括。比如,由麻雀会飞,喜鹊会飞,老鹰会飞,就得出了初级的概括——鸟是会飞的动物。或者看到孔雀漂亮,丹顶鹤漂亮,各类鹦鹉漂亮,就简单概括出“鸟是漂亮的动物”。殊不知,鸵鸟是鸟,但是鸵鸟就不会飞;同时一些鸟的确漂亮,但是另一些鸟可能就不算漂亮。高级概括,是指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进行的概括。比如,在抽象的基础上,将鸟概括为“鸟是有羽毛、有喙、卵生的动物”。

(三)思维的材料与形式

思维的材料与形式包括命题、概念、判断和推理。

命题(proposition)是思维活动的基本意义单位,它是一种符号表征,用来表示两个或者多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指“凡陈述句表达的意义”。取动词含义时,命题是“给定题目”。在这里,“命题”显然取名词含义。

概念(concept),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与命题的关系是——概念是那些体现了事物本质特征的命题。概念通常是用词来表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判断(judgment),是人脑借助语言对客观事物的特性或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对事物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

推理(inference),是指人在头脑中由具体事物归纳一般规律,或根据已有的判断推出新结论的思维形式。推理要正确,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前提正确,推理形式正确。常用推理形式有归纳、演绎、类比。其中,只要演绎推理的前提是正确的,其结论就一定是正确的。其他推理形式如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通常是或然性的推理,即前提正确,结论也未必正确。

此外,思维的结构中还有思维的自我意识和思维的品质。其中思维的自我意识,是指思维具有自我觉知性和自我监控性,它是人类理性的体现。思维的品质一般包括: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即想得深;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即想得宽;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即想得新;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性,即想得快。

三、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一)思维的发生使儿童的认知过程发生重要质变

首先,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知过程已经齐全。认知过程是指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其中,思维是最高形式的认知过程。因此,思维的发生,意味着儿童所有的认知过程都已经齐全了。

其次,思维深化了其他认知过程。思维的参与,使得儿童的其他认知过程变得更加理性和深刻,从这个角度而言,思维深化了儿童的其他认知过程。

(二)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使儿童的个性开始萌芽

思维影响儿童的情感、意志和社会性行为,思维使得儿童的情感逐渐深刻化,行为反应也逐渐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从而体现出个人的行为处事风格,促进个性的萌芽。

四、思维的发生

前已提及,思维总是针对特定的问题,它往往表现在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丁祖荫认为,应该以“能否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能否作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作为确定思维发生的指标[1]。因此,当学前儿童持续地体现出解决问题的智慧性动作时,就意味着思维萌芽了。1.5~2岁的学步儿,已经开始持续地出现解决问题的智慧性动作,因此思维便大致发生在1.5~2岁期间。引导案例2-16中,芷溪能够发现桌布与面包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白通过桌布可以拿到面包,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智慧性动作,这意味着她的思维已经发生了。

拓展阅读2-13

片面发展的“神童”能走多远?

思维萌芽于生活情境,发展于生活和学习情境。生活中蕴含着广泛的学习活动(如生活自理、与人交往的经验等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只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全部。可惜,一些父母为了让儿童早日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艺术技能,人为地破坏了孩子生活的完整性,结果揠苗助长。

例如,昔日被捧为神童的学生,在刚满17岁时就考上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研究生,而在2003年8月,已经上了三年研究生的他却被中科院退学,原因是“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知识结构不适应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2]。其母亲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于是她包下了所有家务活,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并且给儿子喂饭到高三。退学回家之后,母子矛盾不断,当事人甚至说恨母亲。无独有偶,2012年,珠海某“小神童”也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机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而退学[3]

给儿童灌输与年龄不符的学科知识,对其当下的生活并无意义,相反剥夺了此期该获得的生活经验和游戏的时间,甚至导致厌学。这些孩子可能暂时赢得了一些短跑,却最终输掉了人生的长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