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乐山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

乐山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

时间:2022-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乐山师范学院被列入四川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批名单。新闻学专业申报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2011年度“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共7个子项目的新闻学专业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获批。学校以此为契机,加大了对新闻学专业
乐山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_川渝新闻传播教育35年

一、发展沿革

2002年,乐山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招收第一批学生;2010年,新闻学专业获批为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川教函〔2010〕213号),2012年获副教授评议权。

2013年,新闻学专业进入“千人计划”师资互培项目,即新闻业界资深记者500人分批到高校新闻学专业任教,高校新闻学专业骨干教师500人分批到媒体挂职锻炼。同年,乐山师范学院被列入四川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批名单。

二、教学情况及教学改革

(一)专业设置

新闻学专业(非师范/本科/四年)

专业概述:新闻学专业于2002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新闻学专业本科学生。2007年获得本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有规划、有措施、有落实,实现了规模、特色、效益的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新闻学专业培养具备系统新闻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网络时代传播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具有较强新闻意识和较高写作能力,能从事编辑、记者、播音、主持、公关、文秘、传媒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创新型应用人才;同时,向高等院校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

(二)主要开设的课程

新闻学概论、大众传播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摄像、广播电视学、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等。

(三)特色与优势

省级特色专业,与多个媒体单位深度合作,共享行业资源;实验实训条件充足,注重应用性实践和复合能力培养。

1.实践平台多

截至目前,乐山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已建校外新闻媒体实习单位20家,具体名单如下表:

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也可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实习平台,目前与文学与新闻学院有合作关系的单位见下表:

2.螺旋式实践教育模式

采取从实践体验中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的教学过程模式。通过“实践中发现问题→理论上研究、解决问题→实践中检验问题解决办法”的学习过程,强化问题意识,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围绕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探索的主动学习能力。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在试点学生进校后,鼓励、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媒体实践学习,将学生最后半年的学业放在媒体完成,“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通过反复的媒体实践,提高学生独立的新闻采、写、编等实践能力,不断缩短新闻专业学生与合格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差距。

3.以赛代练,以赛促学

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以“竞赛项目驱动法”开展相应学科知识的教学。凡是获得省级以上权威专业能力竞赛的同学,可以免修对应专业能力培养课程的学分。

三、师资力量及招生、学生就业情况

(一)师资力量

杨晓军(主任)、廖建国、宋亮、章晓琴、王立新、邢旭东、胡春秀、周洪林、张丽萍、齐虎。

外聘教师:乐山日报、三江都市报、乐山电视台每年各选派师资一名。

(二)每年招生情况

(三)学生就业情况

乐山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与多个媒体单位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享行业资源;实验实训条件充足,注重学生的应用性实践和复合能力培养。所培养的新闻学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能够适应新闻传媒领域的需求,主要面向各级各类报社、电台、电视台、党政机关、出版系统、文化传媒公司等行业就业,近年来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多人考取西华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大学的相关专业研究生。以2014届新闻学专业毕业生为例,该年度共有新闻学专业毕业生107人,截至8月,顺利就业101人,就业率94.4%,3人考取硕士研究生。

四、科研情况

近3年来,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教师共发表文章30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出版专著4部,包括宋亮的《当代都市报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宋亮、高兰的《申论写作技法指导》(青海民族出版社,2013年),章晓琴的《教师口语实用技能训练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年),廖建国的《互联网对自我的再建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其中包括2012年教育部课题“互联网对个体的自我建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2YJC860086),主持人廖建国;2013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重点课题“自媒体语境中四川省的危机舆论反应模式及对策建议”(项目编号:SC13E056),主持人廖建国;2013年省社科联白酒专项课题“白酒广告的人文精神研究——以泸州老窖为例”(项目编号:SC13BJ05),主持人胡春秀。

五、今后发展方向

(一)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

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由学校专任教师主讲;实践型课程,则主要由业界人士担纲。通过“专任教师+资深记者”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教学服务。

为激励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跟上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步伐,学校拟从这三个角度推动师资队伍的建设。

1.科研方面

(1)鼓励应用型研究,在经费配套、工作安排等方面予以引导、鼓励。(2)定期举行学术沙龙,搭建一个业界人士、专任教师、校外专家交流的平台。(3)激励团队协作精神。

2.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方面

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方面,学校给予相应的政策配套。

3.在职进修方面

(1)实践型教师要分批到媒体进修锻炼,结合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实习,通过进修,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2)科研型教师要到名校进修,接受一专多能培养。(3)利用出国培训的学校年度项目,分批派教师出国交流。(4)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内容,跟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节奏。

除了继续加强现有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之外,还将通过优秀人才引进,普通教师转岗分流等措施,提升新闻学专业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建设精品资源开放课程,编著一批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

新闻学专业将根据学校的“2+1”学期制改革,对各门课程特别是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做出调整。继续在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改进等方面,围绕“2+1”学期制做调整。

加大新闻学专业质量工程建设力度。新闻学专业申报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2011年度“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共7个子项目的新闻学专业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获批。学校以此为契机,加大了对新闻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力度,新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得以推动。在项目实施期间,新闻学专业将继续围绕质量工作建设项目,推动各子项目的课程建设工作。

同时,利用四川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学校将与参与计划的高校和新闻单位通力合作,整合新闻传播学类优质课程资源,共建精品资源共享平台。结合教学需要和师资状况实际,学校将联合媒体、宣传部门以及其他高校的力量,共同重点编好应用型教材。

(三)狠抓教学质量工程,深化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新闻学专业的课程内容以及培养方式将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在2016年之前,新闻学专业的所有课程都要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促进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紧扣新的新闻宣传政策和新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推进试点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确保教学效果稳步提升,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在教学手段上,要继续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知识灌输学习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更彻底充分地实现互动式教育模式。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案例式教学法,从案例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达到习得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挑战杯、各类DV大赛、微电影大赛等,将积极组织学生参赛。以各种赛事活动为动力,组织学生策划、选题、制作,训练学生新闻采写、音视频节目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中,学校将大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竞赛,“以赛代练、以赛促学”,既达到通过参赛作品创作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又达到通过获奖作品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四)构建四级实训平台,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为培养技能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实训平台的类型也应多样化。为此,校外实训基地的发展要结合新闻学专业的主要就业去向,以及新闻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搭建多层次的实训平台。

第一层级,扩充校外媒体实习基地的数量,优化实习基地的结构。未来几年,一要大力发展省级媒体实习基地和省外媒体实习基地;二要增加新闻网站实习基地的数量,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不同文化区域的媒体学习,提高新媒体平台的接触频率。

第二层级,发展校外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基地。一些较大的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内部新闻网站,甚至内部电视台、报刊等,这些单位的内部新闻宣传平台同样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

第三层级,学校内部各部门都有各自的新闻宣传平台,新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得到职业训练。学校将继续积极参与三江潮新闻网站,乐山师范学院校报、校广播电视中心、学校各机关部门、各教学院新闻中心以及各机关部门的日常报道宣传活动。

第四层级,组建文新学院新闻传媒中心,整合文新电视台、文新报、学院新闻中心,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了全方位新的平台,使学生锻炼的机会更多,训练密度更大。校内新闻宣传平台采用老生带新生的办法,具体管理完全交由学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五)实施“IPD”项目,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由于新闻学专业学生就业面广,就业去向多,故应因材施教,对人才做个性化培养。为引导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学院将以这样几种方式来开展工作。

一是新闻学专业将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IPD”(即Individualiz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培养项目。学校的本科生“IPD”项目秉持“因材施教、优才优育”的理念,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化专业发展。为做好此项目,在师资选拔方面,学院将选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严谨的治学作风、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的在职教师参与该项目。指导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突出个性化发展,培育学生的个人优势。

二是试点学生一进校,学院将组织学生以新闻专业为背景,结合自己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进行职业规划。并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设置第二课堂,以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生的特长和个人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三是利用新闻学专业已开办的新闻摄影小组、广告设计与创意小组、报纸采编小组、网络新闻小组、电视栏目制作小组等,发展学生的专长。新闻学专业将组建“阶梯式”的创新团队,并采取措施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创新团队的建设本着“阶梯式”的思路,采用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层层相扣、混合搭配的模式,通过“以老带新”,保障创新团队人才资源不脱节。

此外,还将致力于实现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的结合、专业学习与素质提高的结合、特定的个性气质与特定的成才方式与途径的结合,学院将每年投入自创经费2万元,推进试点学生的素质拓展工作,达到促进学生综合专业素养提高和个性化发展的目的。

(廖建国 撰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