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新闻专业

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新闻专业

时间:2022-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3月,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申报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并获得成功。(三)专业实验室现状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新闻教研室拥有从摄像机到编辑系统的广播电视专业设备,拥有30节点苹果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准专业级演播实验室,能独立承担各项新闻节目的制作。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新闻教研室近年来不断加强实验室的建设,
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新闻专业_川渝新闻传播教育35年

一、发展沿革

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新闻专业前身为四川教育学院新闻系,成立于1999年。1999年3月,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申报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并获得成功。至此,中文系进入了中文、新闻系时期,系主任为朱光宝,书记朱崇明。新闻系招收专业属于成人教育性质,主要开设了两个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2000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开始招收首届成人专科学生,招生人数40余人。2002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开始了成人本科招生。2006年,新闻系申报普招新闻专业获得成功,于2007年8月开始首届普招新闻班招生,该专业为新闻采编与制作,首届招生53人,截至2014年,该专业已成功招收8届学生。2008年,中文、新闻系再次合并为中文系,以学科划分教研室,新闻教研室主任殷瑜。2010年,中文系新的领导班子为:书记李德树,副系主任丁瑞根、鲜益、周宁。2012年4月,四川教育学院转制成功,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2014年,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新一届领导班子为:系主任丁瑞根,副系主任鲜益,副书记付晓丽。

二、教学情况及教学改革

(一)学科专业建设

中文系新闻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基本素质类课程、专业素质类课程、岗位技能类课程以及专业拓展类课程。其中,专业素质类课程偏重理论,主干课包括新闻学概论、新闻写作、新闻采访学、新闻评论学、新闻编辑学基础、广播电视学基础、大众传播学、新闻策划、中外新闻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岗位技能类课程偏重实践,包括非线性编辑、电视画面编辑、网页新闻制作、电视摄影学、栏目策划、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典文学作品影视改编、DV拍摄与制作、模拟采访、市场营销实务、公共关系学、文化产业实务等。专业拓展类课程共八门,包括播音与主持、名记者研究、网络新闻采编、新媒介概论、报刊编辑、企业宣传策划、报告文学创作以及影视文学。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

在实际教学中,新闻专业教学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独立学习的能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引导,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课外活动精心设计,注意引导,使其成为学生自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改革考试评估方法,通过注重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增加主观题、减少客观题,开、闭卷按一定的比例结合,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条件,调动学生参与语言理论学习与语言实践运用的积极性,全面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专业实验室现状

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新闻教研室拥有从摄像机到编辑系统的广播电视专业设备,拥有30节点苹果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准专业级演播实验室,能独立承担各项新闻节目的制作。此外还有“微电影”工作室、邓贤工作室,为学生成长提供实践动手的平台,实现课程教学与实践动手的无缝对接。

1.非编实验室

非编实验室一般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对摄像录音设备采集的音视频进行编辑,最终形成独立、完整、流畅的视频。非编实验室不但具备非线性编辑教学网络的所有功能,而且兼有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的特点,可以模拟电视台节目制作的流程,学生可以在实验操作中切身体验现代电视节目制作的全过程。为了顺应时代变化发展,与现代教学理念同步,非编实验室于2011年新购入31台苹果一体机,大大增强了非编实验室硬件实力,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效率。学生可以在此学习到更多的非线性编辑软件,使其更好地适应日趋复杂、要求更高的后期制作环境。

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主要承担中文系新闻采编与制作等专业的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积极开放实验室,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服务。

2.演播实验室

演播实验室通过语音综合训练、播音综合训练、主持综合训练等实验内容培养学生技能。与此同时,广播录音室拥有一整套完整的广播节目采、编、播设备。学生在此可以学会音频、广播制作等相关技术。截至2014年,学校购入摄影器材24部,如尼康D7000、尼康D90、尼康D700等;购入摄像器材8台,比如PMW-330K、PMW-EX1R等;同时还配备万德兰狙击手套件、1个100~400长焦镜头、LED灯2个、舞台灯2个、专业脚架6个;学生可免费使用摄影摄像器材进行实践操作,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

演播实验室的建立,有利于高职高专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特色人才就业,并与传统本科院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形成错位竞争,将为各类新兴媒体、企业媒体以及基层事业单位的报纸、杂志、广播台、有线电视或摄录像工作岗位和网站等提供大量实用性人才。

专业实验室包括非编实验室和演播实验室践行“开放式办学”的教学理念,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与成都、德阳等地的传媒机构合作,共建媒体实习基地,作为媒体实验教学中心的有机延伸。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和媒体实习基地一内一外,形成互补的平台,为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增加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内容比例,着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办学特点

成都师范学院新闻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设置是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融当代广播电视理论、传播艺术和技术手段于一体的。通过对现代广播电视新闻理论系统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懂得广播电视新闻基础原理,接受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基本训练。培养具有优良品德,基础扎实,能从事广播、电视等宣传部门的新闻采、编、录音、摄影、摄像及相关实际工作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广播电视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新闻系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育理念、独特的办学思路和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特色。

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新闻教研室近年来不断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为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保证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新闻采编与制作两个专业的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报纸、电视、网络新媒体的编辑以及电视摄像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师资情况及招生就业情况

(一)师资力量

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引进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业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形成一支专职为主兼顾少数兼职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截至2014年,中文系新闻专业在职教师共10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其余均为讲师。新闻专业师资培养规划合理。

新闻教研室每年派出1~2位教师参与有关的专业培训,做到三年一轮训,保证教师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实验人员跟上技术的发展;同时,每年选派教师进修与出国访问,为教师队伍中攻读高一级学位者创造必要的条件,保证其能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学习与研究之中。截至2014年,新闻专业在职的10位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3人,其余均具有硕士学位;有出国访问经历的教师5人。

(二)招生及毕业学生情况

从2000年新闻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第一届招生至今,成都师范学院新闻专业生源在稳定中略有上升的趋势。中文系普招新闻专业每年招收人数为50~60人,新闻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60余人,毕业生400余人。中文系努力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品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新闻专业努力培养符合社会特色的新型创新人才,使他们能在新闻媒体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传播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评论、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基本训练,培养适应各类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新闻等多种媒体的新闻采编、媒体管理和各类节目制作等工作的技能型新闻专业人才。该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专业课程结合实训项目进行。通过大量专业实践,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在校学生可参加各种比赛,如大学生电影节、校园DV大赛、微电影大赛等,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全面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成为全面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通过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各地,涉及教育、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广播电视、新闻等许多领域,不少学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张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刘洋(33频道)、陈逢玉(重庆市委宣传部)、文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何文衷(成都晚报)、杜宇飞(华西都市报)、海乔(四川电视台)等。

四、科研及获奖情况

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新闻教研室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近年来该教研室主研及参研国家级项目数项,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动漫产业模式与政策研究”(编号:GD073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动漫产业与构建国家软实力研究”(编号:08JA8600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动漫内容创意产业研究”(编号:10XXW0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舆论传播与演化机制研究”(编号:13BXW036)等。

中文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近年来在一些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在第二届四川省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微电影)大赛活动中,崔文丽同学的微电影《我在橘树下等你》荣获金奖,陈婉秋同学的微电影《人证》获得最佳编剧奖,孙旗同学的微电影《夜空中最亮的星》获得最佳导演奖,王妍桢同学凭作品《留住梦》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同时丁瑞根系主任、汪坚强老师等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成都师范学院也获得最佳组织奖。在科研获奖方面,新闻系教研室主任殷瑜曾于2007年获得四川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在2013年获得金长城传媒奖优秀学子奖。

五、今后发展方向

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新闻专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作为新闻教育领域的后起之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专业设置方面,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普招目前仅有新闻采编与制作一个专业,并且属于艺术类招生。未来,一方面要加强已有专业的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进行新专业的申报,拓宽专业领域。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及教学水平,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参加有影响力的学术研讨会、积极发表学术论文,并努力提升专业水平的深度。有计划、分步骤地引进专业建设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并根据教师的经验和专业特长进行分工,使教师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达到最优化。

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新闻专业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创新为先导,以发展为主题,突出办学优势,使学生规模稳中有升,并力争在五年内实现新闻专业本科教学,逐步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涵盖专科、本科、继续教育等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殷瑜 撰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