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落籍于丝绸之路重镇固原的中亚史国粟特人

落籍于丝绸之路重镇固原的中亚史国粟特人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北魏时期落籍于原州的史国史姓粟特人,隋唐时已基本汉化。关键词 丝绸之路 固原 中亚 粟特人 史国 史姓一、隋朝正议大夫右领军骠骑将军史射勿[2]史射勿,字槃陀,隋朝平凉郡平高县人,即今固原人。魏晋北朝,迁居中国的粟特人最多,其中一部分定居,成为朝廷命官。史射勿是北朝至隋唐时期中亚粟特人入华成为名将的典型代表人物。
落籍于丝绸之路重镇固原的中亚史国粟特人_丝绸之路暨秦汉时期固原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苏银梅

内容摘要 文献记载,特别是考古资料证明,宁夏固原在早期欧亚大陆各民族交往及汉唐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月氏人的粟特人,经历辗转迁徙,汉以来不断来到东土。北魏时期落籍于原州(今宁夏固原)的史国史姓粟特人,隋唐时已基本汉化。有朝廷重用的高级将领、翻译官、养马官等。现代人们通过他们使用的遗物,发现异域人的异域特征。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固原 中亚 粟特人 史国 史姓

一、隋朝正议大夫右领军骠骑将军史射勿[2]

史射勿,字槃陀,隋朝平凉郡平高县人,即今固原人。隋朝正议大夫,右领军骠骑将军,相当于四品官员。史射勿其人其事在存世文献资料中没有记载,有关他的祖籍、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均来自1987年发现于宁夏固原原州区南郊区乡小马庄村史射勿墓葬出土的史射勿墓志资料。

史射勿的先祖“出自西国”。这里的“西国”就是指西域,狭义上讲,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的新疆广大区域。广义上的西域,是指葱岭以西包括中亚、西亚和印度半岛等在内的广阔地区。史射勿的祖先是魏晋以来从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夏勃兹(Kesh)地区东迁,后定居于原州(固原)的“昭武九姓”中的史国人,也称粟特人(Sogdians),即生活于古代中亚锡尔河与阿姆河流域的索格底亚那地区,今天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人。

谈及昭武九姓人,不得不提及古代月氏人,因为他们之间有着血缘关系。先秦时期在今天河西走廊祁连山下居住着一支北方少数民族——月氏人,他们过着悠闲自在的游牧生活。西汉时期,匈奴人看上了河西这块宜牧的土地,于是出兵把月氏人驱赶到新疆楚河一带,后来他们继续西迁,最后到达索格底亚那地区,和当地土著人及其他族群融合演化形成一个新的族群。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粟特地区出现了九个城邦国,粟特城邦的居民借助便利的交通,多从事商贸活动。至迟从汉代丝路开通之时,粟特人就已经往来于中国和中、西亚之间。魏晋北朝,迁居中国的粟特人最多,其中一部分定居,成为朝廷命官。隋唐时,粟特人因擅长经商、养马等,被朝廷重用,担当宫廷侍卫、翻译官、监牧官等职务。这部分粟特人的汉文姓,一般取其国名,康姓居首,其次为安姓,还有史、石、米、曹、何等姓氏,在中国被称为“昭武九姓”。“昭武”是其故居住地的名称,“九姓”则源于他们在中亚建立的九个城邦国国名。粟特人是一个出塞又入塞,形成过程中融合了其他民族如塞种人、突厥等民族成分的族群。

史射勿墓志记载,其“曾祖妙尼,祖波波匿,并仕本国,俱为萨宝”。从名字可以看出,他的太爷妙尼和爷爷波波匿的名字都是粟特语的异音,二人都曾经担任过当朝重要官职“萨宝”。萨宝一职,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朝廷为来中国居住的粟特人专门设立的一个管理机构,一般由粟特人担任。萨宝府的重要职能是负责管理宗教事务,因为粟特人信奉祆教,祭祀仪式十分隆重。其次,萨宝也管理粟特人的商业活动,承担商队首领的职责。同时,萨宝还管理粟特人的日常事务,其性质为政教兼一。

史射勿的父亲史认愁,因各种原因,不再担任萨宝职务。史射勿小的时候聪灵机敏,风趣爽朗,悟性高,性格彪悍超群,智勇双全。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跟随晋荡公东讨。天和元年(566年),跟随平高公坐镇于河东。公元566年,被授予都督。当年,朝廷任命他跟随郯国公出征王壁城。建德五年(576年),又跟随申国公击破轵关(北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的边界线,在今河南济源城西),获得优厚待遇和奖赏。宣政元年(578年),跟随上柱国齐王宪掩讨伐汾州稽胡(匈奴别种,或山戎夷狄,生活在今山西吕梁以西固原以东的方圆七八百里地之内)首领刘受逻干的反叛。隋朝开皇二年(582年),突厥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乘机作乱,史射勿跟随上开府岐章公李轨出兵凉州(今威武),在城北和突厥军作战。隋朝初年,突厥不断犯边,史射勿身先士卒,守护大隋边防。后来,他又跟随史万岁、罗截东征西讨。隋开皇三年(583年)响应号召,随上开府姚辩北征,与大将刘方共同剿灭突厥沙钵略可汗。也曾跟随安丰公高越,尽锐攻围。开皇十年(590年)正月,跟隋文帝“从驾幸并州”。开皇十四年(594年),转帅都督。开皇十七年(597年),升迁为大都督。开皇十九年(599年),又跟随越国公杨素北上大漠与外敌恶战,大获全胜。朝廷为了奖赏他的功绩,嘉授开府仪同三司的军衔。同年十一月,敕授骠骑将军。开皇二十年(600年),又随齐王行进大漠与敌人作战。仁寿四年(604年),先后获得赏赐粟1000石,甲第一区,以及奴婢、绫罗绸缎等。大业元年(605年),转授右领军、骠骑将军,又蒙赐物300段,米200斛。因当年从驾幸扬州有功,蒙赐物400段,钱60000文。

图1 史射勿墓出土执刀武士壁画

隋大业五年(609年)三月二十四日,史射勿因病殁于私第,享年66岁。大业六年(610年)葬于平凉郡的咸阳乡贤良里。后人有长子史诃耽,次子史长乐,还有史安乐(朝请大夫)、史大兴、史胡郎、史道乐、史拒达几个儿子。

史射勿一生经历北周和隋朝两代,可谓两朝功臣。他所处的时代,北周末年和隋朝初年,时局动荡,造就了像他这样的英雄。尤其在隋朝与突厥的战争中立有功勋,隋朝能使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史射勿功不可没。历次战功,反映出粟特人骁勇善战的性格特征。正如他的墓志中所言,自从史射勿降生以来,他的家族载昌。他一生“扶韧从骠,挺刃勤王。位以公进,赏以诚来。暨登上将,即拟中台”。

史射勿是北朝至隋唐时期中亚粟特人入华成为名将的典型代表人物。他不像祖上,曾祖和祖父两代人担任萨宝职务,负责来华粟特人内部商业和宗教事务。逐步融入华夏的史射勿,以粟特人特有的勇猛、忠诚,常年征战沙场,为维护北周和隋朝边疆稳定做出了贡献。

二、唐平凉郡都尉骠骑将军史索岩[3]

史索岩,字元真,墓志记载其为健康飞桥人(今甘肃张掖市高台县)。其先祖是朝廷委派任命到固原(当时称原州)为官的官员,于是几代人定居于此地。史索岩的“岩”字,有美玉之意。先辈为河西望族,朝中元勋,享有较高的荣誉,他自己也非“钟鼎无闻,雕戈寂寞”之人,承继祖上遗训,品行兼优,耀祖光宗。史索岩的曾祖父名史罗,先后任职为后魏备远将军、西平郡(今西宁市)公,管理800户人口。见多识广、气度恢弘、深明大义,对朝廷忠心耿耿。祖父史祠,镇远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承袭父亲西平郡公的爵位,为鄯州(今青海东部和甘肃南部)、廓州(今青海贵德县境内)两州的军事要员、鄯州刺史。性格坚韧,为人厚道,学富五车,明事理。父亲史多,曾经先后任北周三命上士、旷野将军、殿中司马、左卫常设府骠骑将军。经邦体国,为朝廷治理边疆解除忧患,并且树立了功德,德高望重、才学广达、享誉四方。史索岩本人也是位谦谦君子,品德如松树之引清风、皎皎之明镜、琳琅之映霄汉。少年时就很优秀,有理想抱负,二十岁的时候,著书立说。他的文字明鉴爽朗,成为同龄人学习的榜样。他心如美玉,温文尔雅,德才兼备。隋开皇中期出任官职,为晋王广库真(王府身边要员),虽然才学出类拔萃,然而其职位停滞于下僚,顿挫于门栏,驱驰于警卫。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因从辇驾于东宫,解除了大都督、长上宿卫的职务。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继位,握图御历,招录宫臣。拜授史索岩为左卫御、安丘府鹰扬郎将。从此,史索岩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被委以专门征讨夷狄的任务,控马扬旌,除凶涤暴。大业九年(613年),又授予平凉郡都尉头衔。自炎历数极,隋朝末年,各方势力虎视眈眈做着逐鹿中原的美梦。有打着王莽、董卓之旗号想光复刘氏汉室天下的,有以夷羿之名恢复夏家的。不仅如此,北方的少数民族也乘机起乱,于是九州百郡,到处是称帝称王的,各自给各自加冕,俱行正朔(改年号)。史索岩始终保持忠节,固守危城,羞于为伪庭效力,坚忍不拔。义宁二年(618年),捐款赈济。

唐朝武皇帝(李渊)拜授史索岩为朝请大夫,兼授右一军头。史索岩就与平凉郡太守张隆一起出兵讨伐黠戛斯人薛举的叛乱。在这次战争中,唐军大获全胜,史索岩立了大功,获得朝廷重奖。这对史索岩来说,是人生最为得志的一段经历,如墓志所书:“兰山雾卷,陇塞云撤。美矣哉!”史索岩的功劳得到朝廷的肯定。武德四年(621年),皇帝颁布诏书,解除史索岩左屯卫的职务,因功升为骠骑将军。在此期间,部下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士卒,他“三令五申,肃穆军政,忠节紫极,功勒青史”。史索岩不仅能文,而且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史索岩因在对黠戛斯的战争中立有大功,不仅获得皇帝赏赐的锦衣,而且得到皇帝奖赏的美玉,兼荣誉和宠爱于一身,他自己也十分爱惜自己的声誉,谨小慎微,唯恐人格遭受玷污。到了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由于身体不好,上奏朝廷,辞去官职。史索岩珍惜自己的荣誉,对他人的攻击深恶痛绝,常走中庸之道,居安思危,实属有雅量和操守之人。博学多才的史索岩,往往以史为鉴,超然脱俗,一旦遇风清月华之夜,就召集好朋友一起谈天说地,品天地幽玄。每每在风和日丽的清晨,给子孙们讲授做人之道。从来不提及自己的功德和福分,也不夸耀曾经为江山社稷所做的贡献。然而,天地悠悠,福运太短。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五月十三日,因气疾暴增,死于原州万福里私第,享年78岁。

根据时间推测,史索岩经历了武德九年的“宣武门事变”。因为武德四年他任骠骑将军,五年之后,发生事变。我们不知道史索岩在这次事变中所扮演的角色,但从贞观元年他上奏朝廷辞去官位,可推测他在事变中的态度,采取中庸之道的可能性极大。当时他只有48岁,正值壮年,很可能是在此次事变中不作为所致,或因遭到排挤方辞官。30年后离世。

图2 史索岩墓出土朱雀图壁画

史索岩去世后,整个原州城罢市表示沉痛哀悼,人们更为他昔日曲折的一生感到惆怅。丧事之哀不亚于国相的离去,悲哀的气氛弥漫于乡里邻间。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迁葬于原州城南高平南塬厚葬。后人长子史法僧,次子史德僧、史德威、史神义等人,为纪念先人,把史索岩的一生记于墓石上。

君子道长,如圭如璋。威仪济济,德行堂堂。问望俱美,玉润珠光。千夫之纪,五拔之纲。智逾伊霍,策迈陈张。其一。素志克申,厚礼兼备。华毂朱轮,连镰列骑。方陪瘗玉,翻悲隙驷。悼切挽夫,哀缠人事。其二。炎运道销,隋刚告圮;人多逐鹿,英雄鼎峙。太武拨乱,神威电气。陇躣参墟,凤翔渭涘。胙土列爵,建封诸子。其三。蒸蒸其孝,悃悃其忠。其孝奚若?资亲爱同。其中伊何?王臣匪躬。淳深内湛,高明外融。其四。弓弯钜黍,剑躣纯钩。截蛟惭勇,落雁非神。宏图命代,雄略超伦。邠郊佇德,渭浦怀仁。其五。天沉落日,地隔穷泉。腾城未晓,隧古长玄。松庭月冷,宰树凝烟。金石永古,海变成田。其六。

从后人对史索岩一生的总结看,他是一位堂堂君子,德高威严,仪表堂堂。知识丰富,博古通今,智谋双全。由于志向朴素,限制了他的大发展。他是在隋朝末年,太武帝拨乱群雄逐鹿乱世之后起家的,一路升官至平凉郡都尉骠骑将军(唐),四品官职。声誉响彻陇渭,后人也得到封爵。他孝敬父母,忠于职守,对有困难的亲戚朋友大加资助。无论王公贵族还是三教九流,他都广泛接触。外圆内方,淳朴干练,能文能武,雄略超群,也赶上时势造英雄的时代,在今陕西、甘肃一带留下仁德美名。从志文看,史索岩家族自魏以来,在西域、河西一带任武职,“经邦体国,树德立功”。

史索岩一生经历隋朝灭亡和唐朝建立两个朝代,并在太武帝时起家从戎。他身上,既有粟特人的武士风度,也不乏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儒雅风范。他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位饱读史书,深明大义,用现在的话讲,是一位十分接地气的将军。

史索岩的夫人安娘,葬于龙朔元年(661年)。墓志称其为“岐州岐阳人,安息王之苗裔也”,“族高西域,系芳蕤于地绪,道映中区”,“祖显,周上义同,掌设府车骑。父石生,隋上开府,本州中正”。安氏家族是来自中亚安国的粟特人,北朝时期曾是河西一带的望族,后逐步迁徙中原。

三、唐直书省翻译史诃耽[4]

史诃耽,字说(读yuè),“原州平高县人,史国王之苗裔也。”先祖为中亚粟特地区史国国王的后裔。“曾祖尼,魏摩诃大萨宝、张掖县令。祖思,周京师萨宝、酒泉县令。父陀,隋左领军、骠骑将军。”曾祖父史尼,曾任北魏萨宝、张掖县令。祖父史思,在北周京师萨宝府任职,在酒泉做过县令。父亲史陀,即史射勿,为隋朝左领军骠骑将军。

史诃耽的夫人姓康,赣州张掖人。父亲康阿孩,隋朝上开府、右御卫、合黎府(今张掖市高台县)鹰扬郎将。康夫人贤惠恭顺,宅心仁厚。于唐贞观四年(630年)九月殁于雍州(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部分地区)长安县延寿里私第,享年40岁。

史诃耽的第二任夫人姓张,河南南阳郡西鄂人,被称为南阳夫人。南阳夫人的父亲名张玄,为兖州任城县令(今山东济宁任城区)。张氏于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年)正月因病逝于平高县劝善里私第,享年54岁。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合葬于原州平高县城南百达原。

图3 史诃耽墓出土蓝宝石印章

墓志上记载,史诃耽善良朴素,志向远大。自从辞官回到家乡,很少见到他花天酒地;在私第悠闲生活,从未听到过什么不好的消息。不因位高而目中无人,也不因智慧和才学就凌驾他人之上。淡情毁誉之间,灰心名利之境,人英时杰,德才兼备。史诃耽去世后,儿子史护罹、史怀庆等,深感悲痛。为了记述父亲的生平,勒石刻铭称赞其父。曾经在西域和中亚一带作战,不仅相貌端美,且为人具仁德之心,声名远扬,有着抗霜傲雪的意志、临危不惧的气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熟悉七政(①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②兵法指人、正、辞、巧、火、水、兵;③古人把金、木、水、火、五星,加上日月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掌握天下事,消灾除障,拜谒天神。其功绩在朝廷对地方的考察中被推行。史诃耽的夫人们德高貌美,大家风范,贤淑颖慧,色茂铅华。生活朴素节俭,礼貌,不奢华。如同莲花披上夕雾,日出朝霞

史诃耽为史射勿之子,文武双全,曾经抗击过黠戛斯人薛举的叛乱,关顾过国家的养马业,又担任直中书省翻译职务,充分发挥了粟特人的优势和特长,为大唐的边防、国防和对外交往做出了贡献。此外,史诃耽被赐马姓,为中国一部分马姓来源提供了新证。

四、唐左亲卫史道洛[5]

史道洛,名道洛,无字,“原州平高县人”,即今固原人,隋左十二府骠骑将军史射勿的儿子。史道洛墓志记载,他的先祖早在轩辕黄帝创业之际,就帮助轩辕黄帝打天下,从而得到了最初的封爵。西周王室建立的时候,又协助周武王打败商纣。这些史实都记载于简册和缣缃(书写用的黄色细绢)中。为史道洛书写墓志者以为,史道洛的祖上英规素范,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可惜,由于竹简和丝绢不好保存,刊载这些史料的简册丝绸早已石沉大海。史道洛的祖父多悉多,北周鄯州刺史、摩诃萨宝。父亲射勿盘陀,不仅为隋左十二府骠骑将军,还任开府义同三司的职务。“德允群望,声重二京”。“二京”指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常称为“东西二京”。史道洛遗传了先辈的优秀基因,本人“圭璋博达,仪表绝伦”。他品行端正,表里如一。“依仁据道之业”,曾经在太子府讲学。史道洛起家于左亲卫,时常走在宫殿前的青石台阶上,也就是说史道洛和皇室来往密切,时常出入宫廷。然而,史道洛深明大义,从来不依此仗势自恃,宠辱不惊。史道洛为人谦恭礼貌,知道适可而止,恪守本分。从职位上退下来的时候,闲居在家,楼真乐道,祭祀读书,也不忘出去走走;他还喜欢音乐,赵瑟秦筝,经常约几个兴趣相投的人一起协奏娱乐。然而,光阴如梭,逝水难留。唐永徽六年(655年),因病在原州劝善里去世,享年65岁。史道洛去世后,行路的人都为他感到悲哀,百里之外的人都在议论他的卒亡,与他不相关的人们也表示哀悼。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邻居,比他的亲戚还要感到悲伤,这在古今少见。

图4 史道洛墓出土白瓷壶

史道洛的妻子姓康,温婉贤淑,苹藻经心。为人中正,言归盛德,辅佐丈夫,讷言敏行,如琴瑟之美。史道洛去世后,她也到了暮年,“悲缠永夜”,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年)卒于私第,享年55岁。于显庆三年(658年)与史道洛合葬于原州百达原。来华的粟特人在婚姻关系中基本上保持着本族内通婚的习俗,从各地出土的粟特人墓志看,只有极少数男性娶汉人为妻或妾。史道洛的长子史德,对母亲的评价极高。“芝田结馥,桂畹传芳”,用仙人种植灵芝的地方的香气,桂树园传来的芬芳来比喻母亲的美德。

固原南塬,是一块风水宝地,向南眺望,山岚交错;向北望去是一座都邑(原州城)。东临长平,烟霞氛泊。西临脩陌,冠盖之所往来。山川形胜,如同“青鸟之卜,白鹤之相”。史道洛的儿子史德把他的双亲埋葬在这里,心里感到十分欣慰。

固原长期以来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驿站,丝绸之路必经地。定居于原州的粟特人,与河西等地的粟特人保持着血缘或婚姻关系往来。

五、唐蓝池正监史道德[6]

史道德,字万安,唐给事郎蓝池正监,疑为五品官职,埋葬于唐仪凤三年(678年)。墓志记载史道德为:“健康飞桥人氏。原夫金方列界,控绝地之长城;玉外分墟,抗垂天之大昂。稜威边鄙,挺秀河湟,盟会蕃酋……于是族茂中原。”“曾祖度,河、渭、鄯三州诸军事;祖多,隋开府仪同、左卫安化府骠骑将军。”可见史道德的祖上曾在西域、河湟一带任职,后又迁徙至灵州,其祖上因做官来到高平。墓志里提到其远祖史鱼、史丹,其中史丹是汉代人,这就把粟特人迁徙中原的时间提前到汉代。墓志中的“蓝池”在今宁夏盐池县境内。从这些史姓粟特人仕途足迹分析,他们远祖从中亚史国迁徙至今新疆的鄯善、河西的武威、张掖、酒泉一带,子孙相继迁入灵州、原州、长安各地。

史道德祖籍中亚,曾掌控长城一带地盘。后居玉门关关外,有凌云壮志,是边境杰出人物,在河湟一带享有盛誉。 曾经作为朝廷代表在西域荒野月夜盟会各少数民族首领。几代人曾经到东土最东的地方当官(应该指今山东一带)。家族在中原十分显赫,声名远扬九州内。据史籍记载,史鱼为西周卫国官员,正直,敢于直言。补阙拾遗,史丹在汉代为朝廷辅佐,受朝廷恩宠,家族地位较高,子孙袭爵,基业延绵不断。史道德的远祖因为被朝廷派到地方上任职,便定居于此,子孙后代也成为固原人。史道德的太爷名史度,是河州、渭州、鄯州军事。爷爷史多,隋代开府义同、左卫安化府骠骑将军。史道德懂兵法,饱读诗书,服务三朝。提倡汉代考察官员的六条制度。曾以鹰扬将的身份出使玉门以西,下金城(兰州) 逝考。升任隋朝正义大夫、平凉县开国候。史道德性情中正温和,其壮志如陵寒水,劲节冠于严霜。利见龙飞,绩宣鳌极。砺岳带河,疏封食邑。史道德起家于东宫左勋卫,功绩卓著。总章二年(669年)被拜授为给事郎,后升迁为玉亭监。仪凤三年(678年)因疾病终于原州平高招远里私第,享年66岁。史道德礼乐神怡,忠孝基性。含春云而等涧,孕秋月以齐明。仪凤三年(678年)十一月葬于原州百达之原。嗣子史文環等。勒石刻碑:

图5 史道德墓出土金覆面

玉关秀气,沙场界辟。重构崆峒,疏源积石,地灵肸乡,人英鸟弈,接乘明珠,分城曜壁。其一。联华鼎鼐,迭袭公侯。龙媒逸控,凤辖翔辀。襄城术妙,缙岩道优。荣班屡缛,睿渥频流。其二。植柳归来,吟芝独往。乍清鹤操,时横鸠杖。悦风长啸,向月高赏。方挹丹霞,处悽黄壤。其三。人间扰扰,陌上纷纷。终同逝水,倏若浮云。寂寥空随,萧索荒坟。山移海变,菊茂兰熏。其四。

六、唐司驽寺右十七监史铁棒[7]

史铁棒,字善集,原州平高县人,今固原市原州区人。家族地位十分显赫,是西至昆仑山,东临玉河之岸一带望族;按照志文记载汉代家族兴旺;后代繁衍成为河右一带大族。曾祖父史多斯,北周京师摩诃萨宝、酒泉县令。祖父史盘陀,唐代左领军、骠骑将军。史铁棒为史射勿的孙子,父亲史大兴,唐朝上骑都尉、右卫安化府军头。史铁棒为人宽宏大量,品格高尚,有好的英名和声望,英雄豪杰之莫属。年轻时嗜好读书,游精学府,引思文场,贞玉成器。唐贞观三年(629年),被授予右勋卫,为皇宫执戟之人,耸戈于宫殿,在戎校享有很高的声誉。唐显庆三年(658年),勒授司奴司右十七监趣马名官(给官方养马的人),并管理其他养马的人。“荆珍抵鹊,牛鼎烹鸡。”虽然大材小用他依然“阙里思于执鞭,蒙邑安于园吏”。想尽一切办法为朝廷牧养名马,按照马的本性牧养。虽劳苦功高,然不独自高于往录;有鲁候养鸟的美誉,又不大肆宣扬。史铁棒,精神俊朗,个性忠贞,道义无瑕,言必有信。对上忠恳坦诚,对下谦虚谨慎。聪慧和美德不显于外表,清明鉴于未形。俯仰规矩,周旋礼则。贬恶或遗留微小,褒善不弃秋毫。唐乾封元年(666年)因病终于原州平高县劝善里第,享年不到40岁。胄子史孝忠、史孝义等茹荼饮恨,泣血疚怀。碑铭总结史铁棒一生如下:

遥源濬远,盛绪绵长。天京族茂,葱潝分疆。五衢散叶,九畹分芳。绣衣发曜,朱黻斯皇。其一。懿德流庆,高门积祉。明哲寔生,雄姿碣起。挺拔奇秀,光晖淑美。桂馥兰芬,川停岳峙。其二。寝处谟训,执履忠贞。依仁沐义,戒满持盈。与人思誉,奉上轮诚。有光前载,克振家声。其三。人事浮促,神涂忽恍。一旦沉魂,千年长往。陇月霄映,松风曙响。式纪英猷,永旌幽壤。其四。

图6 史铁棒墓出土萨珊金币仿制品

(作者系宁夏固原博物馆研究馆员)

[1]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西北地区粟特人文化遗存与回族关系研究”(项目号13XKG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2]罗丰:《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16-19页。

[3]罗丰:《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45-47页。

[4]罗丰:《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67-72页。

[5]宁夏固原博物馆:《固原历代碑刻选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94页。

[6]罗丰:《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93-96页。

[7]罗丰:《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82-8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